《赤壁賦》必修一
2、本段展示了一種與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確文、迎風賞月的舒暢飄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悅為主。
七、學習第二段
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從樂到悲,悲從何來?
明確:
、拧碜宰髡咴馐苜H謫后的苦悶,觸景生情,見茫茫月色江水,產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嘆,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啤碜钥腿擞脑贡瘺龃呷藴I下的洞簫聲。
2、歌詞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詞代表了主人怎樣的情懷?
明確:“美人”指所傾心的對象,代表一種理想的追求。它表現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生活的執著態度,堅持對朝廷政事關切而不甘沉淪的情懷。
3、作者是怎樣描寫蕭聲之悲的?
明確:作者借助夸張、想像,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的比喻化抽象為具體,把洞蕭那種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現得十分形象真切。
4、本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明確:轉折過渡。
八、學習第三段
1、本段主要寫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客”是如何闡發當時的情懷的?
明確:
本段寫“客”的回答,闡發了懷古傷時之情,感情色彩甚為悲傷!翱汀敝浴氨,在于觸景傷懷。眼前之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曹操的詩句,進而聯想到曹操兵敗赤壁的慘狀。這么個“一世之雄”尚且隨著“大江東去”,而銷聲匿跡,有為者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生命短暫、有志而無為者,羨慕長江永恒,哀嘆人生短暫,表現出一種消極的人生觀和虛無主義思想?椭挥晒牛ㄒ皇乐郏┙瘢ǘ癜苍冢v史對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暫(寄蜉蝣、哀吾生)感觸生悲,一由理想(挾飛仙,抱明月)現實(不可驟得)矛盾生悲。
2、本段是怎樣將情、景、理結合在一起的?
明確:
通過“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兩個英雄人物,是寫景。
再由他們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議論。
引出曾、周兩人,更見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是抒情。
九、學習第四段
1、本段主要寫什么內容?感情色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