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寥落、桀驁、屠戮、喋血、洗滌、浸漬、菲薄、租賃、殞身不恤、長歌當哭”等詞語的含義。
2.學會采用勾畫、摘錄關鍵詞語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理清全文思路。
能力目標
1.提高理解句子含義以及表達作用的能力。
2.訓練并培養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德育目標
認識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兇殘卑劣,學習愛國青年的革命精神。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2.學習文章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表達技巧,重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品析文章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訓練并培養學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嗚呼三月一十八, 養官本是為衛國! 北京殺人如亂麻! 誰知化作豺與蛇!
民賊大試毒辣手, 高標廉價賣中華! 半天黃塵翻血花! 甘拜異種作爹媽!
晚來城郭啼寒鴉, 愿梟其首籍其家! 悲風帶雪吹! 死者今已矣,
地流赤血成血洼! 生者肯放他?! 死者血中躺, 嗚呼三月一十八!
傷者血中爬! 北京殺人如亂麻! 嗚呼三月一十八, 北京殺人亂如麻!
二、介紹背景
《記念劉和珍君》一文,寫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發表在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語絲》周刊第七十四期上,后由作者編入《華蓋集續編》。
1926年3月18日,為抗議日本軍艦炮擊天津大沽口的侵略行徑,北京各界人士和愛國學生五千余人集會在天安前游行示威,會后結隊赴段祺瑞執政府請愿。女師大師生是由學生會組織上街的,領隊的就是年僅22歲的學生自治會主席劉和珍。行進在隊伍前面的還有張靜淑、暢德群等,都高舉著紙旗,呼喊著口號。當來到鐵獅子胡同附近時,段祺瑞執政府命令衛隊向清愿隊伍開槍射擊,并用大刀、鐵棍亂砍猛打。打死打傷200余人,劉和珍走在前頭,首當其沖,中彈倒下。張靜淑和楊德群先后前去攙扶,也相繼中彈。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
慘案發生的當天,魯迅先生就寫了《無花的薔薇之二》,稱這一天是“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此后在《死地”》《空談》等文中,連續猛烈地抨擊了中外反動派“誘殺”青年的“禽獸”行為,揭穿“流言家”的謊言,哀悼和歌頌愛國青年。1926年4月1日,魯迅先生再次寫下了憂憤深廣、感情濃郁的敘事性悼念雜文《記念劉和珍君》。
三、分析文章總體思路
學生自讀課文然后,回答下面問題:
學生思考:課文的七節中哪幾個小節集中寫了劉和珍君?
明確:三、四、五節。
提問:第一、二:小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交代寫作緣由
提問:第六、七小節又起什么作用?
明確:揭示這次事件的教訓和直義。
教師總結:全文思路的起點是本文的寫作緣由,即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然后記述劉和珍的生平事跡和遇難經過;在敘事的基礎上再深入一步,議論“三一八”慘案的教訓和意義。三者相互交錯,始終統一于“記念”這一中心,這就是本文的總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