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④文學常識(熟讀記憶):
詞是一種押韻的可以配樂歌唱的文體。作為詩歌的一種,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詞起源于隋唐),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詞起源于唐,興盛于宋。
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詩和詞都屬于韻文的范圍,但詩只供吟詠,詞則入樂而歌唱。
詞是詩的別體,它最初是配音樂唱的。詞的特點在于它是長短句,詞牌詩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沁園春:詞牌名,由東漢的沁水公主園得名。
二、課堂互動學案
1、檢查常識性知識的記憶
①什么是詞的標題和詞牌?詞的小令、中調、長調有什么區分?②詩、詞、曲的主要區分在哪里?
2、學生自由發言,展示自學中形成的知識、認識和質疑(如課堂上來不及展示的同學可寫成書面材料,貼在“學習園地”或其它的展示欄上)
教師要啟迪學生思維,誘導學生發言,把握課堂教學氣氛。本文可以從下面兩題引導學生發言:
①古人說“詩言志”,《沁園春•長沙》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
②秋天,在傳統文人的筆下往往顯得有些凄涼,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的上片也寫了“湘江秋景圖”,有凄涼感嗎?談談你的理解和感受。
3、根據學生的展示情況,教師把學生引導到教學重點難點的學習上來(注意把握教學時間)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意象的分析把握詩歌內容和詩人博大的胸懷,學習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法,從而提高學生詩詞鑒賞的能力
2、揣摩和體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把握毛澤東詩詞雄渾壯麗的風格特點,感受毛澤東的人格魅力,學習榜樣,樹立遠大的理想。
明確1:前半闋雖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下半闋雖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可以說,《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
明確2:動詞和形容詞的選用
4、技能升華(學生小結與練習)
①根據文章體裁的特點,按單元學習要求提出一個自己的學習方法(著重文章形式探究)
(學生從教師寄語中理解):
鑒賞詩歌從意象入手,品味情感。情感與意象,既是單元鑒賞重點,也是詩歌鑒賞的主要方法,即:抓住詩歌中的意象,盡可能展開聯想和想像,理解詩歌的主旨,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師幫助學生完整理解):
“意象”是我國古典美學中的一個術語,它包括“意”和“象”兩方面的內容。這里的“意”指的是創作主體的思想感情,這里的“象”指的是作為創作客體的客觀物象。詩歌的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