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于盡的深沉感慨。
2.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掌握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特點,體會行文的巧妙。
2.學習作者正視現實,直抒胸臆,用語樸實清新的文風。
3.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象。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了解由這次集會而生發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認識作者深沉的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
●教學方法
1.以誦讀教學法為主,輔之以點撥法。本文為一篇自讀文,但由于內容較深,仍需教師設置一些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內容,力求當堂背誦。
2.點評教學法。不對全篇鑒賞,在誦讀中力求抓住幾個鑒賞點,分析作者行文的妙處,在服務于誦讀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多媒體cai課件、《蘭亭集序》摹本。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及文體簡介。放錄音范讀,領會句法上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朗讀課文,結合注釋,把握文意。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初中階段我們學過不少寫景狀物的詩作,想必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大家還記得吧,師生一起誦讀: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撻送青來。
詩人描寫景物時,畢其形傳其神,一水多情地呵護著綠田,兩山像從遠處奔騰而來,來不及敲門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也摹景狀物,但手法卻別具一格,言簡而神具,這就是王羲之以書中神品稱著于世的《蘭亭集序》。(板書文題)
設計(二)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開始了關于生與死的思考;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國一位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生死抉擇中做出了響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有詩曰“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生死問題,歷來是中外文學和哲學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一代書圣王羲之也為我們留下了他對人生哲理執著探索的蹤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蘭亭集序》。(板書文題)
設計(三) 投影顯示《蘭亭集序》摹本,教師講解:這是書藝超絕無雙的《蘭亭集序》,它的創作者為被后人譽稱“書圣”的王羲之。讓我們來領略這些勾勾畫畫的線條藝術所呈現出的生命姿態和精神張揚吧。筆墨是一個人才情氣質和性格的流露和暗示。當我們沉潛內心細細品味時,這些流淌于點劃勾捺之間的活力就真切地復活了,這些線條是魏晉時代風貌和氣度的形象再現,那么這些文字的內蘊如何呢?讓我們細細品味品味吧。(板書文題)
二、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讀注解①,教師略作補充:王羲之,有“書圣”之稱,也長于詩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風格瀟灑脫放。他曾一度做官,關懷國事,在政治上曾有積極用世的一面,后辭官歸田,以山水為娛,好服食養性,胸懷曠達,為時人敬重。
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稱“書之圣”,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法家譽為“行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