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教學設計
明確:小說塑造了一個頑固維護舊制度、舊生活、極端恐懼和反對生活中任何發展變化的典型人物,真實反映了19世紀末革命風暴即將來臨、沙皇專制政府竭力維持反動統治、社會異常黑暗殘酷的生活現狀,表現作者對勞苦大眾無限同情,對專制制度無比憎惡的思想感情,同時讓人們堅信社會光明的未來,極大鼓舞起人們改變現實生活的強烈愿望。
三、合作探究
1.討論:別里科夫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別里科夫的形象──封閉、懷舊、膽小、多疑,唯政府之命是從,與周圍一切事物敵對,是虛偽守舊的偽君子,成為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詞。
2.如何看待別里科夫的“戀愛風波”?
明確:從這場“戀愛風波”中,我們可以看到別里科夫連“結婚”的義務和責任都不敢承擔了,就更不用說有“求婚”的勇氣!在別里科夫枯竭的心靈里,連“該結婚”的念頭都產生不出來了!至于真正的愛情,那就更是別里科夫無法理解的。──僅僅是一個該結婚的念頭就弄得他一命嗚呼了。這就有力地突出了別里科夫的性格。在這里,作家只講別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他有什么愛情,是意味深長的。別里科夫跟真正的愛情是無緣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和認識是多么深刻,對人物的刻畫時多么準確到位。別里科夫的下場告訴我們:思想保守、頭腦僵化的人,必然要被淘汰,舊制度、舊秩序終究會被埋葬。
3.別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有哪些“套子”?
明確:(1)生活方面有形的套子。套鞋,雨傘,棉大衣,裝懷表、小刀的套子,高高豎起的衣領,坐車支起車棚,用棉花堵耳朵眼,臥室像箱子,床上掛帳字等。(2)思想方面的套子。教古代語言,老是歌頌過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報紙上的文章、對不合規矩的事悶悶不樂,“千萬別鬧出亂子來”的口頭禪等。
4.這些套子對別里科夫有什么影響?
明確:套子決定了別里科夫一生令人可笑、可厭的命運。
首先,契訶夫寫生活套子把別里科夫套“蠢”。
本來,人在雨天出門,要打雨傘,穿雨鞋,這是生活常識。別里科夫竟天天裝在這個套子里,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一年四季,不管天冷天熱,有蚊子沒蚊子,“床上掛著帳子。”他找對象,準備結婚,并不是出于內在情感需要,而是為了不亂“男大當婚”的俗套。他的口頭禪就是“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即“千萬別亂套啊!”他滿腦子世俗成見,一旦適應一種套子,一種生活方式,就把這種方式死搬硬套到各種生活之中,主觀脫離客觀,有著像堂吉訶德一樣的愚蠢,套子已使他完全失去了主體意識,失去了理性。
其次,作者寫反動套子把別里科夫套“壞”。
小說寫于1898年,當時俄國沙皇政府實行白色恐怖和高壓政策,經常頒發限制人們思想、行為的法律、法令。別里科夫是一個普通中學教師、其貌不揚,人們對其不屑一顧,大家甚至不能想象他是一個可以結婚的人。然而,他在沙皇各種套子的束縛下,心地變壞了,成為沙皇統治的鷹犬。他不但自己視報紙上的條文為金科玉律,而且還要求別人也落入圈套。“凡是違背法令,脫離常軌、不合規矩的事,雖然看來跟他毫不相干,卻惹得他悶悶不樂。”如一個同事參加祈禱式去遲了,中學生頑皮鬧事,“在教務會議上,他那種慎重,那種多疑,那種純粹套子式的論調,簡直壓得我們透不過氣。”由于他搬出沙皇的法律條文壓人,隨時都可能向上面匯報,出賣人,大家都怕他。“太太們到禮拜六不辦家庭戲劇晚會,因為怕他聽見;教士們當著他的面不敢吃葷,也不敢打牌。”這個城市在他生活的十五年間,全城的人“什么事都怕。他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書,不敢周濟窮人,不敢教人念書寫字。”足見別里科夫對人們危害之大。這個小人物憑借套子的威力,發揮著對人們的震懾作用。他在和柯瓦連科吵架時,口口聲聲要把談話內容報告校長,并威脅說:“這事又會傳到督學的耳朵里……這還會有好下場嗎?”這完全露出了他一副沙皇套子忠實走狗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