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希特勒入侵蘇聯的廣播演說》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本單元是“古今應用文”單元,共6篇文章,分別為諫書、演說稿、悼詞、書信。單元教學的重點不是文體格式,而是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應用文“經世致用”的基本精神,讓學生對如何做到讓文章“有用”有所體會。另外不可忽視的就是語文課常規的聽說讀寫訓練。【教學目標】
1、了解二戰背景,掌握本課出現的詞語,了解應用文的基本特點。2、通過圈點批注、質疑討論、歸納總結,進一步感受文章“經世致用”的基本精神。3、在如何“為文”的學習過程中,感受語言的巨大魅力。4、理解“為人”與“為文”的關系,領悟“為人處世”的道理。【教學重點】感受作者對演說內容安排的獨具匠心之處,鑒賞本文高超的演說藝術,進而對應用文“經世致用”的特點有所感悟,進一步培養圈點批注、質疑討論、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學難點】學生缺乏相應的知識背景;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閱讀感受,但不能用比較準確、流暢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學安排】兩課時,本課為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課前準備:早讀熟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查字典,掃清字詞障礙;圈畫重點詞語。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檢查預習情況。聽寫字詞、朗讀課文。二、下發助讀資料——丘吉爾演說前后的二戰情況。閱讀助讀資料,根據學案第一題要求整理概括演說背景:國際形勢、英國國內狀況,分條陳述。讓學生了解演說背景,是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丘吉爾敏銳的政治眼光、開闊的領袖胸懷進而領悟丘吉爾演說的歷史意義以及高超的演說技巧的基礎。學案的設計格式是為提示學生要從各方面去考慮當時的情況。三、組織學生交流對演說背景的概括結果。交流概括結果,互相修正、補充。背景資料共6000字,通過交流可使學生不至于迷失在資料里,既有感性認識,又能抽絲剝繭,理出對理解課文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四、要求學生完成學案第二題。預計學生會出現的錯誤:1、認為丘吉爾講話的核心內容是向希特勒宣戰2、認為丘吉爾講話的核心內容是號召英國人民奮起保衛自己的國家。3、認為丘吉爾講話的核心內容是告訴英國人民任何一個同納粹主義做斗爭的的人或國家都將得到我們的援助;任何一個與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國家,都是我們的敵人。對演說核心內容進行概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教師通過學生對學案二的回答,可以檢測學生是否準確抓住丘吉爾講話的核心內容,即丘吉爾要闡明的重大決策是什么。五、出示學生關于學案第二題的典型答案。 研讀答案,經過比對,選擇最佳答案,明確演說的核心內容。預計部分學生會出現問題,通過上課討論解決。六、布置作業:初步進行圈點批注(教師對圈點批注作出提示、提出具體要求)。按照教師的要求和提示初步進行圈點批注,完成作業。幫助學生養成隨時記錄自己閱讀心得的習慣,為下節課討論做準備。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所講的內容。對上節課分析的國際形勢和英國國內的狀況進行回顧,簡述。強化學生對演說背景的認識。二、范讀。(對學生怎樣聽提出具體要求)聽,感受教師在誦讀中表現的對作品的理解,可進行簡單的補充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