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詞《沁園春•長沙》教案
明確:詞人面對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面對著在自然和宇宙中競自由的萬物,他想到了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特別是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于是不由得思緒萬千,百感交集而生“悵”。
詞人由大自然的盛衰榮枯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主沉浮”在這里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抒寫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壯志。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熟背全詞。
2.將上片的內容改寫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第三課時
時間:
一、檢查背誦
(指定2~3名學生背誦或全班集體背誦)
二、提問:下片中的哪兩個字標志著詞人由上片的眼前景的描寫轉入對往事的回憶?
明確:“憶”和“記”二字。
三、重、難點解決過程
1.具體研習“崢嶸歲月”圖。
(1)提問:“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全文結構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一般地,分上下兩片的詞,其下片首句又稱過片,在詞中起承接過渡作用。詞的上下片寫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詞時非常注重過片,既不能明粘,又不能全脫。本詞上片寫獨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想到以前與“同學”一起來游的情景,于是過渡到對往昔生活及“同學少年”的回憶中,過渡自然,銜接巧妙。
(2)結合背景理解“崢嶸歲月稠”。
明確:“崢嶸歲月”是對往日不平凡的斗爭生活的形象概括。毛澤東同志從19xx年至1925年,曾數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這期間,國內外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的崢嶸的高峰。
“恰同學少年……糞土當年萬戶侯”是如何來表現“同學少年”這個意象的?表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寫同學們的精神面貌:青春年少;熱情澎湃,堅忍不拔,才華出眾。“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寫同學們的活動和志趣。他們激昂慷慨,奮筆疾書,為著革命理想,譏時弊、褒先進,評論國事,宣傳真理,向軍閥官僚、帝國主義展開了英勇斗爭。詞人借對“同學少年”的回憶,流露出對往事的無限懷念,表現了他和他的革命戰友們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派、改造舊世界的革命戰斗豪情。
2.引導學生研習“中流擊水”圖。
(1)學生品讀“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然后想像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2)學生討論:“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以及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漿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
3.學生互相交流學習本詞后的感受,然后抽查2~3名同學發言。
(解說:相互交流給了學生展露自己的機會,發言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學到了胸懷天下,心系人民的高尚情操也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
4.學生慢速朗讀全詞,細心品味。
四、布置作業:默寫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