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諫太宗十思疏(通用13篇)

諫太宗十思疏

發布時間:2023-02-06

諫太宗十思疏(通用13篇)

諫太宗十思疏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構。

  教學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魏征的。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提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樹的根

  ②德義:德政與信義。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懿粍伲翰豢

  ⑤景命:大命

  ⑥殷憂:大憂

 、咝新罚郝啡

 、喽憾截煛

  ⑨茍免:茍且免罪。

 、庖耍簯敗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險。

  謙沖:謙虛。

  自牧:自立調養。

  ⑿簡能:選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義。

  3.教師巡杳答疑。

  五、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訂正練習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容,教師引導補充。

  教師小結: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熬影菜嘉,戒奢以儉”是歷代統治者創業后守成的歷史經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業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律。這是因為創業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業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薄ⅰ皯譂M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討論“十思”的現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R运宕谋┱䴙榻,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現了唐太宗“忘本”和“忘!钡母締栴},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在也有借鑒意義。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對同一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剖析,使說理更加透徹。例如第1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課堂答疑。

  五、學生誦讀,體會。

  附:板書設計

  魏征

  一、分析

 。ㄒ唬┚影菜嘉#渖菀詢(中心論點)

 。ǘ┚影菜嘉5闹匾

 。ㄈ┚唧w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內涵及現實意義

  二、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2.語言特點:駢散結合。

諫太宗十思疏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構。

  教學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魏征的。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提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俟蹋号嗤良庸。根本:樹的根

 、诘铝x:德政與信義。

 、勖髡埽好髡艿氖ト。

 、懿粍伲翰豢

  ⑤景命:大命

 、抟髴n:大憂

  ⑦行路:路人

 、喽憾截。

 、崞埫猓浩埱颐庾铩

 、庖耍簯敗

 、细呶#壕痈呶坏奈kU。

  謙沖:謙虛。

  自牧:自立調養。

 、泻喣埽哼x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義。

  3.教師巡杳答疑。

  五、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訂正練習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容,教師引導補充。

  教師小結: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熬影菜嘉#渖菀詢”是歷代統治者創業后守成的歷史經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業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律。這是因為創業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業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霸共辉诖,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梢愿爬椤拔褰洹保骸耙娍捎、“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討論“十思”的現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R运宕谋┱䴙榻,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現了唐太宗“忘本”和“忘!钡母締栴},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在也有借鑒意義。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對同一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剖析,使說理更加透徹。例如第1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課堂答疑。

  五、學生誦讀,體會。

  附:板書設計

  魏征

  一、分析

 。ㄒ唬┚影菜嘉,戒奢以儉(中心論點)

  (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三)具體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內涵及現實意義

  二、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2.語言特點:駢散結合。

諫太宗十思疏 篇3

  教學目的:1.掌握本文的主要觀點和對比論證的方法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義詞的用法3.掌握“以”“所”“哉”等虛詞的用法4.領會突出運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語言形象,說理有力的特點5.背誦課文教學重點:掌握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掌握本文的主要觀點教學難點 : 對比和比喻論證的方法;排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學課時:2課時教學方法:串講—誦讀—練習法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解題;介紹作家作品;寫作背景;分析第一段教學過程 :一.解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1.解題:諫—勸諫;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十思—是本文內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2.作者與作品:魏征(繁寫體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陽人。隋末,因避亂而出家做道士,后參加李密反隋的起義軍,李密失敗后降唐,太宗時拜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世人稱魏鄭公。死后贈司空,謚文貞。唐太宗曾賜手詔,贊魏征道:“昔晉武帝滅吳之后,志意驕怠,何曾(人名)位極臺司,不能直諫,乃私語于孫,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諫,朕知過矣。當置之幾案,以比弦韋(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魏征從政十六七年,上書言事二百多次,達十萬言,起奏疏收在《魏鄭公諫錄》、《貞觀政要》中。3.寫作背景:隋朝在農民起義中覆滅,給唐朝統治者敲響了警鐘。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碧瞥跄辏瑸榱司徍碗A級矛盾,積極納諫。太宗起初聽不進魏征直諫,發誓要殺他,后來他悟出這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便越聽越愛聽。這篇奏疏是魏征貞觀十一年寫各哦唐太宗的。當時,經過戰爭后的修養生息,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對外戰爭連年勝利,邊防鞏固,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四處游玩,勞民傷財,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當年,太宗先下令修飛仙宮,后來又詔令修建老君廟、宣尼廟。二月巡游洛陽宮,六月巡游明德宮,十月獵于洛陽苑,十一月又巡游懷州,狩于濟源,為此民怨沸騰。魏征“頻上四疏,以陳得失”(此為第二疏),太宗猛醒,還寫了《答魏征手詔》稱贊他。二.通讀全文,初步預習。 1.下列加點字注音釋義不正確的一項是(A )A 臣聞求木之長(chang,生長)者B 必浚(jun,疏通,深挖)其泉源C 蓋在殷(yin,深)優D 慮壅(yong,堵塞)E 則思正身已黜(chu,罷免)惡2.自讀課文,找出對偶句、排比句、比喻句,用紅、藍、黑三色畫橫線。(略)3.畫出下列句式,并解釋:(1)斯亦……也(2)雖……而況……乎(3)豈……乎(4)何必……哉三.分析第一段:1.補充注釋:(1)臣聞求木之長者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獨立性。(2)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根,今—事物的本質。(3)欲流之遠者 流:泉流,名詞。(4)必積其德義 其:他們。(5)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而:卻(6)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固:穩固(7)臣雖下愚 雖:雖然(不能講成“即使”,此句自謙)。(8)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詞作名詞,重權、重位。(9)不念居安思危 念:考慮。(10)戒奢以儉 以:用,實行,厲行。(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也。以:而,卻。(12)塞源而欲流長也 流:水流,名詞。2.學生齊讀本段,然后自譯成通順的現代漢語。3.分析回答問題:(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觀點?答: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觀點:(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2).居安思危,戒奢以儉(2)本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其作用何在?答:喻證法——把積德安國這個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長、浚源欲遠這種生活常識進行比喻,使論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易懂;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使勸諫對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思國之安必積德義的道理。(3)起義句中前兩個分句對第三個分句起什么作用?答:前兩個分句說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順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闡明的觀點,也能對觀點起到論證說明的作用。(4)魏征雖是大膽直諫,但在勸諫中也講究方式方法,言語也中聽,你能說明這樣的特點嗎?答: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勸諫生動形象化;再就是借貶低自己來抬高君主,使對方耳聽直言心悅誠服。(5)本段三句話各是從什么角度來闡述自己的看法的?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重要性;第二句從反面論述自己的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必要性;第三句從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來闡明不積德義的嚴重后果,進一步論證治理國家,必積德義。四.作業 :翻譯并背誦第一段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分析二、三段教學過程 :一.齊讀背誦第一段。二.分析第二段。1.補充注釋:(1)凡百元首 元首:指帝王。(2)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繁:多。蓋:大概。(3)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汗ト J兀罕Pl。(4)蓋在殷優,必竭誠以待下 蓋:因為。以:來。(5)既得志 既:已經。得志:實現愿望。(6)則縱情以傲物 以:而,表并列。物:別人。(7)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骨肉:至親之人。行路:名詞。(8)雖董之以嚴刑 雖:即使。之:代人民。以:用。(9)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嚇。(10)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而:然而。2.齊讀本段,然后自由翻譯全段。3.分析內容。(1)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歷史教訓?答:歷代統治者能善始,卻不能善終。(2)作者認為他們這樣的歷史教訓原因在“取易守難”嗎?答:不是。在于統治者得天下之后“縱情”“傲物”。(3)作者魏征對以嚴法治國持什么看法?我們現在強調健全法制,你認為可行嗎?答:魏征對“嚴法治國”既沒有推崇,也沒有反對,只是認為“法制”不是問題的關鍵,根本還在于統治者對天下黎民要竭誠相待。我們強調健全法制,實際也是為了使天下變成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這與魏征主張“竭誠以待”是一致的,那當然是可行的。(4)作者在本段所闡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論證方法?答:對比——善始與善終;竭誠待下與縱情傲物。比喻——載舟覆舟,所宜深慎。(6)從本段所述來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這表現在于何處?答:“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揚了皇權神授論,這與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開。三.、分析第三段。1.補充注釋:(1)誠能見可欲 誠:(如果)真的。(2)則思知止以安人 思:想到。安:使動用法。(3)念高危 高危:(地位)高高在上充滿危機。(4)懼滿溢 懼:擔心。(5)則思江海下百川 下:動詞居于……之下。(6)樂盤游 樂:意動用法,以……為樂。(7)則思三驅以為度 以為:以(之)為。度:限度。(8)則思虛心以納下 虛:使動用法,使……謙虛。(9)懼讒邪 讒:動詞作名詞,說別人壞話的人。邪:形容詞作名詞,邪惡的人。(10)則思正身以黜惡 正:使動用法,使……端正。(11)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無:同毋,不要。(1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 宏:使動用法,使……光大。(13)簡能而任之 簡:選拔。能:形容詞作名詞,賢能的人。(14)擇善而從之 善:形容詞作名詞,好的建議。(15)則智者盡其謀 盡:形作動,用盡。(16)信者效其忠 效:獻出。2.分析內容:(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樣的?答:十思:略;境界:智者盡其謀……垂拱而治。(2)“十思”的核心內容是什么?這十思各從哪些角度去談論治國之道?答:核心:正己安人。角度:一二思—戒奢侈;三四思—戒驕躁;五六思—戒放縱;七八思—戒蒙蔽;九十思—戒主觀。(3)“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一句以反問結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樣的效果?答:作者以反問的形式啟發太宗,講明了十思的現實意義,可以更加堅定他實行開明政治的決心。四.總結全文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進行論證?答:中心論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方法—對比論證,比喻論證。2.本文語言有何特點?答:駢散結合,極富氣勢,華美流暢。3.完成課后練習(略)五.誦讀課文,當堂背誦。六.自出練習題一頁(教師提示包含的知識點)。 

諫太宗十思疏 篇4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構。

  教學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魏征的。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提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俟蹋号嗤良庸獭8荆簶涞母

 、诘铝x:德政與信義。

 、勖髡埽好髡艿氖ト。

 、懿粍伲翰豢

 、菥懊捍竺

 、抟髴n:大憂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責。

 、崞埫猓浩埱颐庾铩

  ⑩宜:應當。

 、细呶#壕痈呶坏奈kU。

  謙沖:謙虛。

  自牧:自立調養。

 、泻喣埽哼x拔人才。

 、汛构埃捍挂鹿笆帧

  2.粗知句義。

  3.教師巡杳答疑。

  五、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訂正練習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容,教師引導補充。

  教師小結: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歷代統治者創業后守成的歷史經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怼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業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律。這是因為創業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業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霸共辉诖,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危”、“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討論“十思”的現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R运宕谋┱䴙榻,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現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在也有借鑒意義。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對同一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剖析,使說理更加透徹。例如第1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課堂答疑。

  五、學生誦讀,體會。

  附:板書設計 

  魏征

  一、分析

 。ㄒ唬┚影菜嘉,戒奢以儉(中心論點)

 。ǘ┚影菜嘉5闹匾

  (三)具體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內涵及現實意義

  二、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2.語言特點:駢散結合。

諫太宗十思疏 篇5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聲情并茂、文質兼美、駢散結合的寫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實詞的義項,辨析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三、背誦全文,歸納成語典故。

  四、學習古人“居安思!薄ⅰ敖渖菀詢”、“虛心納下”的治國思想及為人之道。

  【教學設想】

  一、教學時首先了解寫作背景,重點介紹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諍臣’’的關系。

  二、誦讀課文,理清層次結構,體會本文華美流暢的語言及“居安思!钡乃枷。

  三、背誦全文,歸納詞義,落實練習。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重點】

  一、介紹作品背景及文體特點。

  二、疏通文字障礙,以誦讀為主.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一、介紹作品背景及文體特點。

  二、疏通文字障礙,以誦讀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學步驟

  一、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韌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后,擢為諫議大夫,常召人內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

  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其手,時稱良史。

  本文《諫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頭,奉為座右銘。其文風影響到宋代歐陽修、蘇軾。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

  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后面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獨能多次上疏進諫,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勸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太宗看后感到很慚愧,表示從諫改過。

  二、通讀全文,、正音,了解大概內容。

  1.注意讀音:

  求木之‘穹’留掌源竄舟\/軍’蔽

  2.對照注釋,粗通文章.自讀五分鐘。

  黜惡 謬賞

  要求:把解釋、翻譯困難的句子找出來。(質疑)

  3.同學間互相商量,把疑難問題解決,如有解釋、翻譯不當的地方,老師及時糾正;個別較難翻譯,同學問解釋不當的地方,老師重點講析。

  4.注意句子:

  ①振之以威怒:即“以威怒振之”。振,通“震”.威嚇。譯為: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

 、谡\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欲,喜好的東西,動詞作名詞。譯為:如果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來自我克制。以下“九思”句式相同。

  三、作業

  ①完成課后練習二。

  讀熟課文,背下來最佳。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一、辨析詞義,歸納義項

  二、分析文章,概括各段大意。

  教學步驟

  一、齊讀課文,能背下來的同學背誦

  二、檢查作業,分析課后練習二。

  1.古今問義相同的有:⑧骨肉,都指親人。

  2.古今詞義有區別:⑤虛心,文中是實指,“使心虛”,現代漢語抽象化,為美德,謙虛的表現。

  3.古今詞義不同的有:①根本,文中是本意,指樹根,現代漢語用比喻義或引申義。

  ②縱情,文中是“放縱感情”,即“驕傲”之意,現代是“盡情”之意。

 、芤詾,文中是“以之為”的省略,是兩個詞,現代是“認為”的意思。

  三、結合課內詞義,復習以前知識,做課后練習三?梢陨塘,用5分鐘完成,然后請同學回答,明確:

  1.安:a.安定;b.怎么;c哪里;指享受

  2.信:a.誠實;b.信任;c.信用;相信

  3.求:a.追求;b.探求;巳請求;

  4.治:a.治理;b.醫治;巳懲治追求

  其中a項詞義為課文中義項,其余三項是以前知識,通過歸納.掌握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四、課文內容我們已經了解,現在請同學們用最快的時間概括各段大意:

  1.“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重要性。

  2.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怼

  3.提出“十思”,即“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

  五、各段在闡明觀點時各用了什么手法以增強表達效果?

  明確:第一段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用“木長、流遠”,喻國運長久,只有“固本思源”,才能“長治久安”,中間用排比來加強語勢。

  第二段用設問和對比的手法,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即民心重要,能“載舟覆舟”。

  第三段:用排比和對比的手法,提出君王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

  全文駢散結合,語言流暢,表現力強。

  六、作業

  1.結合課后練習一,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四、五。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一、背誦全文,結合課后練習一,加深對文章主旨的把握。

  二、體會文言虛詞“以”、“哉”、“所”的用法,找出本課的成語,總結全文。

  教學步驟

  一、背誦課文

  1.個人背誦、集體背誦與部分(段落)背誦、全篇背誦結合。

  2.用課后練習一提問,學生背誦回答。

  二、虛詞的歸納

  1.提問完成課后練習四,重在翻譯。

  2.歸納虛詞“以”、“哉”、“所”的用法。

  三、找成語,學典故

  要求同學們從文中找出成語,不少于三個,并且釋義,教師總結。

  明確:(1)居安思危:處于安逸的環境里,要考慮可能出現的危險和困難。(《左傳·襄公十一年》)

  (2)載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擁戴統治者,也可以推翻統治者。(《旬子·王制》)

  (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尚書·武成》)

  (4)擇善而從(之):挑選其中的好的采納(或采用)。(《論語·述而》)

  (5)善始善終: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獻書報燕惠王》)

  四、教師總結

  本文是篇奏疏,雖以進言為務,不事雕琢,但寫得聲情并茂,文質兼美,文章駢散結合,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運用比喻、排比,使文章生動有力。

諫太宗十思疏 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構。

  教學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魏征的。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提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俟蹋号嗤良庸獭8荆簶涞母

 、诘铝x:德政與信義。

 、勖髡埽好髡艿氖ト恕

  ④不勝:不堪

 、菥懊捍竺

 、抟髴n:大憂

 、咝新罚郝啡

 、喽憾截煛

  ⑨茍免:茍且免罪。

 、庖耍簯。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險。

  謙沖:謙虛。

  自牧:自立調養。

  ⑿簡能:選拔人才。

 、汛构埃捍挂鹿笆。

  2.粗知句義。

  3.教師巡杳答疑。

  五、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訂正練習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容,教師引導補充。

  教師小結: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熬影菜嘉,戒奢以儉”是歷代統治者創業后守成的歷史經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怼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業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律。這是因為創業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業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討論“十思”的現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R运宕谋┱䴙榻洌桓疫^分使用民力,能夠節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現了唐太宗“忘本”和“忘!钡母締栴},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在也有借鑒意義。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對同一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剖析,使說理更加透徹。例如第1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課堂答疑。

  五、學生誦讀,體會。

  附:板書設計 

  魏征

  一、分析

 。ㄒ唬┚影菜嘉,戒奢以儉(中心論點)

  (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三)具體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內涵及現實意義

  二、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2.語言特點:駢散結合。

諫太宗十思疏 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初步熟悉課文,疏通字詞 一.             導語 設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二、作者·解題      學生讀注釋。教師補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家,以剛正不阿、敢于直諫而名垂史冊。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茍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見敢當面提,當面頂,不口是心非,不看臉色行事。后世一些諍臣,如稱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為楷模。他不僅敢諫,而且善諫。從唐太宗貞觀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間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達數十萬言,大都為太宗采納,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誤。唐初社會能夠出現號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作為諫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勞的。     題目中的“諫”是進諫的意思。疏,是一種文體名,屬于奏疏類。 三、閱讀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朗讀,提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第三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教師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具體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             檢查作業  1、文言現象 2、完成練習二——五     3、難句的翻譯(教師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             分析課文 1、提名朗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思考練習一     第一段.開篇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北扔髡f里,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而況于明哲乎?”接著進一步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使國家常常治久安,就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樣只能是一種妄想。這一段的結尾,照應前面,又利用了“木”、“水”的比喻。 第二段.總結歷史教訓,從反面論證“居安思!钡谋匾。先指出歷史現象:幾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終。然后以“豈……”設問,引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的分析:取天下時,“殷勤深”,能夠“竭誠以待下”;守天下時,難免得意洋洋,以致“縱情以傲物”。而“竭誠則……為行路”。心態不同,對人的態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于事。“怨不在大……深慎”,這是借鑒古人的論述,將君民關系比作水舟的關系,切中要害,振聾發聵,令人精警。這一段從現象到本質,逐層剖析,清楚有力。雖然全段未見一個“思”字,但是從反面強調了“居安思!钡闹匾。 第三段.回答任何“居安思!。是全文的重點!笆肌,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兩條戒奢侈;“念高!、“懼滿盈”兩條戒驕傲;“了盤游”、“憂懈怠”兩條戒縱欲;“慮壅蔽”、“懼讒邪”兩條戒輕人言;“恩所加”、“罰所及”兩條戒賞罰不公。最后作者說明: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垂拱而治”。 “垂拱而治”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它不同于老子的“無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不是消極地以不治為治。 4、聯系背景說明本文的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3R运宕谋┱䴙榻,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私欲,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上對外戰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特別是漸漸忘了隋代滅亡的歷史教訓,漸漸對人民作威作福起來。就從魏征進《十思疏》的貞觀十一年來看,他先后下令修了三宮殿,多次巡游、打獵。老百姓為了服役,長年不能回家。為此有大臣進諫,他竟說:“百姓無事則驕,勞役則易使!痹僖膊幌褚郧澳菢铀斓亟邮芟录壍囊庖。于是,魏征在這一年從三月到七月共四上奏疏,《十思疏》是其中一篇。在這里,魏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力抓住了太宗“忘本”(即忘記“以民為本”)、“忘危”(即忘記隋代滅亡的教訓)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以“思”治“忘”,實在是一劑良藥。 5、學生齊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體會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體會語言特點,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             檢查復習 二、             品味語言 1、思考:語言的特點? 明確:本文也是一篇很好的政論文。宋以來就受到文選家的重視,但其文學價值往往被政治價值所掩蓋。作者是初唐時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歌古樸,散文也比較好。和同時的人比較起來,他受六朝以來浮艷文風的影響較少。 唐人奏疏很多,傳誦至今的只有魏征、狄仁杰和陸贄等幾家。 《十思疏》是一駢體文。唐代奏疏習慣上都要用駢文寫,就是后來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運動的韓愈也還用駢文來寫奏章。然而《十思疏》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一方面它充分利用駢文對偶、排比的形式來表達真情實感,一方面又敢突破駢文的形式束縛,它一不避三排,起句就是三句組成的排比句;二不避首尾虛字,如雖、終、也、哉等;三不避散句。同時不用事、不用典,不咬文嚼字。魏征雖然是有名的史學家,但是《十思疏》中看不到他作繁復的引證,看不到典故。只用了兩個淺顯的比喻。這是同當時追求形式的文風是背道而馳的。這種敢于沖破落后傳統的束縛,不拘一格的創造精神,在駢儷風氣占統治地位的初唐 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 語言簡約,整散結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 2、自由朗讀,體會語言之美。 三、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反復誦讀,我們逐層領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文化精髓的佳作,領悟它、掌握它,對我們奠定語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四、             課堂答疑 五、             誦讀、背誦 六、             布置作業 

諫太宗十思疏 篇8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4.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劢叹邷蕚洌

  幻燈片。

 。劢虒W課時]

  兩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是怎么寫這篇文章的。 

  二.解題 

  這是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寫給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勵精圖治,頗稱英明。后來卻追求珍寶異物,興建宮殿園囿,魏征就不斷用前代興亡的歷史教訓來提醒他。魏征連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寫得語重心長,剴切(kǎiqiè,切實)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省內黃縣)。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家。隋朝末年,為避亂,曾一度出家為道士。后參加李密的反隋起義軍。李密失敗后,他降唐,輔佐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領導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書成,拜遷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 

  魏征先后上書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納。 

  三.研習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連讀,整體把握文章。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通過連讀可知全文先運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體內容,點明其重要意義。 

  第四次,細讀,理清各層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過細讀可知,文章第1段通過比喻引出道理:積累道 義是治國之本;第2段通過對比說明竭誠待人(特別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義。 

  第五次,品味,涵泳。本文語言簡約,整散結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時對“十思”的內容要細細領悟,這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民族傳統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現實教育意義。特別是“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這些句子對每個人的修身養性都極有啟發,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 

  第六次,熟讀,背誦。背誦時能將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蘊,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獲得心靈的愉悅和精神的滿足。 

  四.課內訓練 

  1.寫出文中難懂的詞語和句子,準確地進行解釋和翻譯。 

  2.當堂完成課文后面“思考和練習”的字詞練習。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反復誦讀,我們逐層領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文化精髓的佳作,領悟它、掌握它,對玩們奠定語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勰芰τ柧殻 

      一、解釋加點詞。 

      1.必浚其泉源 

      2.人君當神器之重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4.承天景命 

      5.克終者蓋寡 

      6.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7.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8.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9.宏茲九德 

      10.簡能而任之 

      11.垂拱而治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惡而濫刑?偞耸迹昶澗诺,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1.注音與解釋無誤的一組是( ) 

  A.壅(yōng)蔽:耳被堵,眼被蒙。  簡德:選擇品德高尚的人。

  B.垂拱(gǒng):不理政務。  謙沖:謙虛。 

  C.黜(chù)惡:罷斥奸邪小人。  讒邪:說壞話,造謠生事,陷害他人的人。    

  D.謬(miū)賞:錯誤的賞識。        盤游:指狩獵。 

      2.這段內容的中心要旨是( ) 

  A.居安思危 

  B.戒奢以儉 

  C.積其德義 

  D.宏茲九德 

      3.“十思”內容非常全面,但又嫌瑣細。請選出最重要的幾項是( )。 

      ①勞神苦思 ②虛心納下 ③念高危 ④謙沖自牧 ⑤因怒濫刑 ⑥滿溢 ⑦慎始敬終 

      ⑧知人善任 

  A.①③⑤⑦  B. ①③⑥⑦  C. ②④⑥⑧  D.②④⑦⑧ 

  4.請說明作者的寫作目的和語言特點。 

      ①魏征的寫作目的是: 

      ②其語言特點為: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庚辰上(“上”指唐太宗)御翠微殿問待臣口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上曰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己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置諸壑朕見賢者則進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阼以來正直之士比肩其前未嘗黜責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踐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背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ü濅涀浴顿Y治通鑒》唐紀十四) 

      1.給這段文字加上標點符號。 

      2.詳述畫線部分的大意。 

      四、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識疾苦知節儉 

      九月,癸酉,上餞衡陽王義季于武帳岡。上將行,敕諸子且勿食,至會所設饌;日旰①,不至,有饑色。上乃謂曰:“汝曹少長豐佚,不見百姓艱難。今使汝曹識有疾苦,知以儉御物耳! 

      裴子野論曰:“善乎太祖之訓也!夫侈興于有余,儉生于不足,欲其隱約,莫若貧賤!習其險艱,利以任使。為其情偽,易以躬臨。太祖若能率此訓也,難其志操,卑其禮序,教成德立,然后授以政事,則無怠無荒,可播之于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技,崇樹襁褓;后世遵守,迭據方岳。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絕咽于衾衽者動數十人。國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非善誨也。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 

      ①旰(gàn):天色晚。 

  1.加點字的解釋和讀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敕諸子且勿食 

 、谌瓴苌匍L豐佚 

 、廴瓴苌匍L豐佚 

  ④太祖若能率此訓也 

      A.且(將)   少長(shào zhǎng)  佚(益)   率(lǜ) 

      B.且(暫且)   少長(shào zhǎng)  佚(逸)   率(shuài) 

      C.且(全)   少長(shǎo cháng)  佚(逸)  率(shuài) 

      D且(暫且)   少長(shào zhǎng)  佚(益)   率(lǜ) 

  2.給下列句子選擇正確的釋義。 

  ①今使汝曹設有疾苦,知以儉御物耳。 

  A.現在讓你們知道疾苦的滋味,知道以節儉的態度來使用東西。 

  B.現在假使你們嘗到了疾苦的滋味,就懂得使用東西要節儉。 

  C.現在讓你們知道世間還有疾和苦,懂得節儉地使用東西。 

  D.現在讓你們嘗嘗疾病和困苦的滋味,懂得節儉,會理財物。 

 、谟潆[約,莫若貧賤( )。 

  A.想讓他們地位不顯赫,不若讓他們飽嘗貧賤之苦。 

  B.想讓他們暗暗地自己管束自己,不如讓他們處于貧賤的環境中。 

  C.想讓他們依稀嘗到貧賤的滋味,不如讓他們處于貧賤的環境中。 

  D.想讓他們當國君的意識模糊,不如讓他們先當當普通老百姓。 

  ③為其情偽,易以躬臨( )。 

  A.把給他們描述事情的真偽情狀,變成親自去體驗。 

  B.正因為給他們描述事情難免虛偽,才讓他們去親自體察。、 

  C.因為有許多事情是虛假的,應該讓他們去親自體驗。 

  D.向他們描述事情的真偽艱難,而讓他們去體驗是容易的。 

 、車嫱觯炔皇窍,早肆民上( )。 

  A.既然國家的命運不是由他們來維系,那么趁早把注意力放在百姓身上。 

  B.既然國家的命運并不是由他們來維系,卻過早地讓他們居于萬民之上。 

  C.國家的存亡,并不在于他們的好壞,應該讓老百姓多一些自由。 

  D.國家的存亡,他們是指望不上的,不如讓他們趁早和老百姓一樣。 

  3.本文用“秦始之初,升明之季,絕咽于衾衽者動數十人”的事例,意在說明( )。 

  A.國家不太平,連諸王的后代也難保命。 

  B.諸王之后養尊處優,是不會長命的。 

  C.權位之爭愈演愈烈,已無骨肉親情。 

  D.國之存亡所系,不在諸王的小孩子身上。 

  4.下面的分析,不合乎裴子野之論的一項是( ) 

  A.帝王的后代應該在貧賤中歷經磨難。 

  B.帝王的后代應該親自體察民間的疾苦。 

  C.贊揚宋太祖執行了利于諸子繼位的教誨。 

  D.帝王的后代應該磨煉情志,降低地位與待遇。

  [1]

諫太宗十思疏 篇9

 。劢虒W目的]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4.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劢叹邷蕚洌

  幻燈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劢虒W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是怎么寫這篇文章的。 

  二.解題 

  這是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寫給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勵精圖治,頗稱英明。后來卻追求珍寶異物,興建宮殿園囿,魏征就不斷用前代興亡的歷史教訓來提醒他。魏征連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寫得語重心長,剴切(kǎiqiè,切實)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省內黃縣)。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家。隋朝末年,為避亂,曾一度出家為道士。后參加李密的反隋起義軍。李密失敗后,他降唐,輔佐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領導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書成,拜遷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 

  魏征先后上書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納。 

  三.研習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連讀,整體把握文章。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通過連讀可知全文先運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體內容,點明其重要意義。 

  第四次,細讀,理清各層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過細讀可知,文章第1段通過比喻引出道理:積累道 義是治國之本;第2段通過對比說明竭誠待人(特別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義。 

  第五次,品味,涵泳。本文語言簡約,整散結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時對“十思”的內容要細細領悟,這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民族傳統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現實教育意義。特別是“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這些句子對每個人的修身養性都極有啟發,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 

  第六次,熟讀,背誦。背誦時能將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蘊,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獲得心靈的愉悅和精神的滿足。 

  四.課內訓練 

  1.寫出文中難懂的詞語和句子,準確地進行解釋和翻譯。 

  2.當堂完成課文后面“思考和練習”的字詞練習。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反復誦讀,我們逐層領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文化精髓的佳作,領悟它、掌握它,對玩們奠定語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勰芰τ柧殻 

      一、解釋加點詞。 

      1.必浚其泉源 

      2.人君當神器之重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4.承天景命 

      5.克終者蓋寡 

      6.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7.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8.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9.宏茲九德 

      10.簡能而任之 

      11.垂拱而治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惡而濫刑?偞耸,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1.注音與解釋無誤的一組是( ) 

  A.壅(yōng)蔽:耳被堵,眼被蒙。  簡德:選擇品德高尚的人。

  B.垂拱(gǒng):不理政務。  謙沖:謙虛。 

  C.黜(chù)惡:罷斥奸邪小人。  讒邪:說壞話,造謠生事,陷害他人的人。    

  D.謬(miū)賞:錯誤的賞識。        盤游:指狩獵。 

      2.這段內容的中心要旨是( ) 

  A.居安思危 

  B.戒奢以儉 

  C.積其德義 

  D.宏茲九德 

      3.“十思”內容非常全面,但又嫌瑣細。請選出最重要的幾項是( )。 

      ①勞神苦思 ②虛心納下 ③念高危 ④謙沖自牧 ⑤因怒濫刑 ⑥滿溢 ⑦慎始敬終 

      ⑧知人善任 

  A.①③⑤⑦  B. ①③⑥⑦  C. ②④⑥⑧  D.②④⑦⑧ 

  4.請說明作者的寫作目的和語言特點。 

      ①魏征的寫作目的是: 

      ②其語言特點為: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庚辰上(“上”指唐太宗)御翠微殿問待臣口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上曰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己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置諸壑朕見賢者則進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阼以來正直之士比肩其前未嘗黜責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踐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背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ü濅涀浴顿Y治通鑒》唐紀十四) 

      1.給這段文字加上標點符號。 

      2.詳述畫線部分的大意。 

      四、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識疾苦知節儉 

      九月,癸酉,上餞衡陽王義季于武帳岡。上將行,敕諸子且勿食,至會所設饌;日旰①,不至,有饑色。上乃謂曰:“汝曹少長豐佚,不見百姓艱難。今使汝曹識有疾苦,知以儉御物耳! 

      裴子野論曰:“善乎太祖之訓也!夫侈興于有余,儉生于不足,欲其隱約,莫若貧賤!習其險艱,利以任使。為其情偽,易以躬臨。太祖若能率此訓也,難其志操,卑其禮序,教成德立,然后授以政事,則無怠無荒,可播之于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技,崇樹襁褓;后世遵守,迭據方岳。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絕咽于衾衽者動數十人。國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非善誨也。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 

      ①旰(gàn):天色晚。 

  1.加點字的解釋和讀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敕諸子且勿食 

 、谌瓴苌匍L豐佚 

  ③汝曹少長豐佚 

  ④太祖若能率此訓也 

      A.且(將)   少長(shào zhǎng)  佚(益)   率(lǜ) 

      B.且(暫且)   少長(shào zhǎng)  佚(逸)   率(shuài) 

      C.且(全)   少長(shǎo cháng)  佚(逸)  率(shuài) 

      D且(暫且)   少長(shào zhǎng)  佚(益)   率(lǜ) 

  2.給下列句子選擇正確的釋義。 

 、俳袷谷瓴茉O有疾苦,知以儉御物耳。 

  A.現在讓你們知道疾苦的滋味,知道以節儉的態度來使用東西。 

  B.現在假使你們嘗到了疾苦的滋味,就懂得使用東西要節儉。 

  C.現在讓你們知道世間還有疾和苦,懂得節儉地使用東西。 

  D.現在讓你們嘗嘗疾病和困苦的滋味,懂得節儉,會理財物。 

 、谟潆[約,莫若貧賤( )。 

  A.想讓他們地位不顯赫,不若讓他們飽嘗貧賤之苦。 

  B.想讓他們暗暗地自己管束自己,不如讓他們處于貧賤的環境中。 

  C.想讓他們依稀嘗到貧賤的滋味,不如讓他們處于貧賤的環境中。 

  D.想讓他們當國君的意識模糊,不如讓他們先當當普通老百姓。 

 、蹫槠淝閭,易以躬臨( )。 

  A.把給他們描述事情的真偽情狀,變成親自去體驗。 

  B.正因為給他們描述事情難免虛偽,才讓他們去親自體察。、 

  C.因為有許多事情是虛假的,應該讓他們去親自體驗。 

  D.向他們描述事情的真偽艱難,而讓他們去體驗是容易的。 

 、車嫱,既不是系,早肆民上( )。 

  A.既然國家的命運不是由他們來維系,那么趁早把注意力放在百姓身上。 

  B.既然國家的命運并不是由他們來維系,卻過早地讓他們居于萬民之上。 

  C.國家的存亡,并不在于他們的好壞,應該讓老百姓多一些自由。 

  D.國家的存亡,他們是指望不上的,不如讓他們趁早和老百姓一樣。 

  3.本文用“秦始之初,升明之季,絕咽于衾衽者動數十人”的事例,意在說明( )。 

  A.國家不太平,連諸王的后代也難保命。 

  B.諸王之后養尊處優,是不會長命的。 

  C.權位之爭愈演愈烈,已無骨肉親情。 

  D.國之存亡所系,不在諸王的小孩子身上。 

  4.下面的分析,不合乎裴子野之論的一項是( ) 

  A.帝王的后代應該在貧賤中歷經磨難。 

  B.帝王的后代應該親自體察民間的疾苦。 

  C.贊揚宋太祖執行了利于諸子繼位的教誨。 

  D.帝王的后代應該磨煉情志,降低地位與待遇。

  [1]

諫太宗十思疏 篇10

  江蘇省江都市丁溝中學 張廣祥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初步熟悉課文,疏通字詞

  一. 導語 設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二、作者·解題

  學生讀注釋。教師補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家,以剛正不阿、敢于直諫而名垂史冊。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茍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見敢當面提,當面頂,不口是心非,不看臉色行事。后世一些諍臣,如稱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為楷模。他不僅敢諫,而且善諫。從唐太宗貞觀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間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達數十萬言,大都為太宗采納,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誤。唐初社會能夠出現號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作為諫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勞的。

  題目中的“諫”是進諫的意思。疏,是一種文體名,屬于奏疏類。

  三、閱讀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朗讀,提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第三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教師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具體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 檢查作業 

  1、文言現象

  2、完成練習二——五

  3、難句的翻譯(教師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 分析課文

  1、提名朗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思考練習一

  第一段.開篇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北扔髡f里,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而況于明哲乎?”接著進一步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使國家常常治久安,就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樣只能是一種妄想。這一段的結尾,照應前面,又利用了“木”、“水”的比喻。

  第二段.總結歷史教訓,從反面論證“居安思!钡谋匾。先指出歷史現象:幾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終。然后以“豈……”設問,引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的分析:取天下時,“殷勤深”,能夠“竭誠以待下”;守天下時,難免得意洋洋,以致“縱情以傲物”。而“竭誠則……為行路”。心態不同,對人的態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于事!霸共辉诖蟆钌鳌,這是借鑒古人的論述,將君民關系比作水舟的關系,切中要害,振聾發聵,令人精警。這一段從現象到本質,逐層剖析,清楚有力。雖然全段未見一個“思”字,但是從反面強調了“居安思!钡闹匾浴

  第三段.回答任何“居安思危”。是全文的重點!笆肌,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兩條戒奢侈;“念高!、“懼滿盈”兩條戒驕傲;“了盤游”、“憂懈怠”兩條戒縱欲;“慮壅蔽”、“懼讒邪”兩條戒輕人言;“恩所加”、“罰所及”兩條戒賞罰不公。最后作者說明: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垂拱而治”。 “垂拱而治”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它不同于老子的“無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不是消極地以不治為治。

  4、聯系背景說明本文的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3R运宕谋┱䴙榻,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私欲,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上對外戰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特別是漸漸忘了隋代滅亡的歷史教訓,漸漸對人民作威作福起來。就從魏征進《十思疏》的貞觀十一年來看,他先后下令修了三宮殿,多次巡游、打獵。老百姓為了服役,長年不能回家。為此有大臣進諫,他竟說:“百姓無事則驕,勞役則易使!痹僖膊幌褚郧澳菢铀斓亟邮芟录壍囊庖姟S谑,魏征在這一年從三月到七月共四上奏疏,《十思疏》是其中一篇。在這里,魏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力抓住了太宗“忘本”(即忘記“以民為本”)、“忘危”(即忘記隋代滅亡的教訓)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以“思”治“忘”,實在是一劑良藥。

  5、學生齊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體會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體會語言特點,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 檢查復習

  二、 品味語言

  1、思考:語言的特點?

  明確:本文也是一篇很好的政論文。宋以來就受到文選家的重視,但其文學價值往往被政治價值所掩蓋。作者是初唐時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歌古樸,散文也比較好。和同時的人比較起來,他受六朝以來浮艷文風的影響較少。

  唐人奏疏很多,傳誦至今的只有魏征、狄仁杰和陸贄等幾家。

  《十思疏》是一駢體文。唐代奏疏習慣上都要用駢文寫,就是后來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運動的韓愈也還用駢文來寫奏章。然而《十思疏》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一方面它充分利用駢文對偶、排比的形式來表達真情實感,一方面又敢突破駢文的形式束縛,它一不避三排,起句就是三句組成的排比句;二不避首尾虛字,如雖、終、也、哉等;三不避散句。同時不用事、不用典,不咬文嚼字。魏征雖然是有名的史學家,但是《十思疏》中看不到他作繁復的引證,看不到典故。只用了兩個淺顯的比喻。這是同當時追求形式的文風是背道而馳的。這種敢于沖破落后傳統的束縛,不拘一格的創造精神,在駢儷風氣占統治地位的初唐 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

  語言簡約,整散結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

  2、自由朗讀,體會語言之美。

  三、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反復誦讀,我們逐層領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文化精髓的佳作,領悟它、掌握它,對我們奠定語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四、 課堂答疑

  五、 誦讀、背誦

  六、 布置作業 

  [1]

諫太宗十思疏 篇11

  教學目的:

  1. 理清文脈,背誦全文。

  2. 掌握文中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 欣賞作者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4. 領悟“十思”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題解

  簡介作者及疏的有關知識。此處注意要突出介紹作者直言諍諫的勇氣和膽量。

  2.吟詠、品讀課文

  A 教師范讀,要注意讀出語言的美感,以此吸引學生對文章的興趣。

  B 試讀,邊讀邊正音。

  C 粗讀,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停頓。

  D 連讀,整體把握文意。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

  G 熟讀,讀出意蘊,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課時

  1.品讀、背誦課文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一起理出課文的文脈,并由此指引共同背誦課文。

  2.文言知識注釋

  在背誦的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對文章中的一些重點實詞和虛詞做一些注釋說明。

  或者讓學生找出他們認為難懂的詞語、句子,教師給予解釋。

  3.文言知識訓練

  完成課后的字詞練習。

  4.課外延伸

  1.政壇上的魏征有善諫之名,除此之外,了解一下在文壇、史壇上的魏征。

  2.《貞觀政要》一書自古以來被奉為帝王學習的經典,了解一下此書。

諫太宗十思疏 篇12

  1.解題:

  諫—勸諫;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我國歷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十思—是本文內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

  2.作者與作品:

  魏征(繁寫體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陽人。隋末,因避亂而出家做道士,后參加李密反隋的起義軍,李密失敗后降唐,太宗時拜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世人稱魏鄭公。死后贈司空,謚文貞。

  唐太宗曾賜手詔,贊魏征道:“昔晉武帝滅吳之后,志意驕怠,何曾(人名)位極臺司,不能直諫,乃私語于孫,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諫,朕知過矣。當置之幾案,以比弦韋(自警)!蔽赫魉篮螅谟謱κ坛颊f:“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魏征從政十六七年,上書言事二百多次,達十萬言,起奏疏收在《魏鄭公諫錄》、《貞觀政要》中。

  3.寫作背景:

  隋朝在農民起義中覆滅,給唐朝統治者敲響了警鐘。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為了緩和階級矛盾,積極納諫。太宗起初聽不進魏征直諫,發誓要殺他,后來他悟出這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便越聽越愛聽。這篇奏疏是魏征貞觀十一年寫各哦唐太宗的。當時,經過戰爭后的修養生息,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對外戰爭連年勝利,邊防鞏固,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四處游玩,勞民傷財,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當年,太宗先下令修飛仙宮,后來又詔令修建老君廟、宣尼廟。二月巡游洛陽宮,六月巡游明德宮,十月獵于洛陽苑,十一月又巡游懷州,狩于濟源,為此民怨沸騰。魏征“頻上四疏,以陳得失”(此為第二疏),太宗猛醒,還寫了《答魏征手詔》稱贊他。

  三.分析第一段:

  1.補充注釋:

  (1.臣聞求木之長者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獨立性。

  (2.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根,今—事物的本質。

  (3.欲流之遠者 流:泉流,名詞。

  (4.必積其德義 其:他們。

  (5.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而:卻

  (6.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固:穩固

  (7.臣雖下愚 雖:雖然(不能講成“即使”,此句自謙)。

  (8.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詞作名詞,重權、重位。

  (9.不念居安思危 念:考慮。

  (10.戒奢以儉 以:用,實行,厲行。

  (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也。以:而,卻。

  (12.塞源而欲流長也 流:水流,名詞。

  2.學生齊讀本段,然后自譯成通順的現代漢語。

  3.分析回答問題: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觀點?

  答: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觀點:(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2).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2.本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證法——把積德安國這個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長、浚源欲遠這種生活常識進行比喻,使論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易懂;

  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使勸諫對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思國之安必積德義的道理。

  (3.起義句中前兩個分句對第三個分句起什么作用?

  答:前兩個分句說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順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闡明的觀點,也能對觀點起到論證說明的作用。

  (4.魏征雖是大膽直諫,但在勸諫中也講究方式方法,言語也中聽,你能說明這樣的特點嗎?

  答: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勸諫生動形象化;再就是借貶低自己來抬高君主,使對方耳聽直言心悅誠服。

  (5.本段三句話各是從什么角度來闡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重要性;第二句從反面論述自己的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必要性;第三句從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來闡明不積德義的嚴重后果,進一步論證治理國家,必積德義。

  4.板書內容,做背誦指導:

  四.作業:翻譯并背誦第一段

諫太宗十思疏 篇13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二)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步熟悉課文,疏通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設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二.作者·解題

  學生讀注釋。教師補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家,以剛正不阿、敢于直諫而名垂史冊。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茍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見敢當面提,當面頂,不口是心非,不看臉色行事。后世一些諍臣,如稱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為楷模。他不僅敢諫,而且善諫。從唐太宗貞觀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間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達數十萬言,大都為太宗采納,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誤。唐初社會能夠出現號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作為諫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勞的。

  題目中的“諫”是進諫的意思。疏,是一種文體名,屬于奏疏類。

  三.閱讀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朗讀,提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第三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教師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具體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文言現象。

  2、完成練習二—五。

  3、難句的翻譯。(教師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提名朗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思考練習一。

  第一段.開篇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比喻說里,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而況于明哲乎?”接著進一步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使國家常常治久安,就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樣只能是一種妄想。這一段的結尾,照應前面,又利用了“木”、“水”的比喻。

  第二段.總結歷史教訓,從反面論證“居安思危”的必要性。先指出歷史現象:幾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終。然后以“豈……”設問,引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的分析:取天下時,“殷勤深”,能夠“竭誠以待下”;守天下時,難免得意洋洋,以致“縱情以傲物”。而“竭誠則……為行路”。心態不同,對人的態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于事!霸共辉诖蟆钌鳌,這是借鑒古人的論述,將君民關系比作水舟的關系,切中要害,振聾發聵,令人精警。這一段從現象到本質,逐層剖析,清楚有力。雖然全段未見一個“思”字,但是從反面強調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第三段.回答任何“居安思!薄J侨牡闹攸c。“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兩條戒奢侈;“念高危”、“懼滿盈”兩條戒驕傲;“了盤游”、“憂懈怠”兩條戒縱欲;“慮壅蔽”、“懼讒邪”兩條戒輕人言;“恩所加”、“罰所及”兩條戒賞罰不公。最后作者說明: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垂拱而治”。 “垂拱而治”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它不同于老子的“無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不是消極地以不治為治。

  4、聯系背景說明本文的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3R运宕谋┱䴙榻,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私欲,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上對外戰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特別是漸漸忘了隋代滅亡的歷史教訓,漸漸對人民作威作福起來。就從魏征進《十思疏》的貞觀十一年來看,他先后下令修了三宮殿,多次巡游、打獵。老百姓為了服役,長年不能回家。為此有大臣進諫,他竟說:“百姓無事則驕,勞役則易使。”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爽快地接受下級的意見。于是,魏征在這一年從三月到七月共四上奏疏,《十思疏》是其中一篇。在這里,魏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力抓住了太宗“忘本”(即忘記“以民為本”)、“忘危”(即忘記隋代滅亡的教訓)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以“思”治“忘”,實在是一劑良藥。

  5、學生齊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體會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體會語言特點,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二. 品味語言

  1、思考:語言的特點?

  明確:本文也是一篇很好的政論文。宋以來就受到文選家的重視,但其文學價值往往被政治價值所掩蓋。作者是初唐時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歌古樸,散文也比較好。和同時的人比較起來,他受六朝以來浮艷文風的影響較少。

  唐人奏疏很多,傳誦至今的只有魏征、狄仁杰和陸贄等幾家。

  《十思疏》是一駢體文。唐代奏疏習慣上都要用駢文寫,就是后來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運動的韓愈也還用駢文來寫奏章。然而《十思疏》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一方面它充分利用駢文對偶、排比的形式來表達真情實感,一方面又敢突破駢文的形式束縛,它一不避三排,起句就是三句組成的排比句;二不避首尾虛字,如雖、終、也、哉等;三不避散句。同時不用事、不用典,不咬文嚼字。魏征雖然是有名的史學家,但是《十思疏》中看不到他作繁復的引證,看不到典故。只用了兩個淺顯的比喻。這是同當時追求形式的文風是背道而馳的。這種敢于沖破落后傳統的束縛,不拘一格的創造精神,在駢儷風氣占統治地位的初唐 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

  語言簡約,整散結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

  2、自由朗讀,體會語言之美。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反復誦讀,我們逐層領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文化精髓的佳作,領悟它、掌握它,對我們奠定語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四.課堂答疑

  五.誦讀、背誦

  六.布置作業 

諫太宗十思疏(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諫太宗十思疏 ..

    江蘇省江都市丁溝中學 張廣祥教學目的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重點難點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重點)2.翻譯難懂的語句。...

  •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

  •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精選14篇)

    【背景材料】一、作者簡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少孤貧,有大志,留意縱橫之術。隋大業末,參加李密義軍。后隨李密投唐。初為太子洗馬。...

  •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通用15篇)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設計示例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教案(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 關于《諫太宗十思疏》一文的兩個問題(精選12篇)

    關于《諫太宗十思疏》一文的兩個問題趙永康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文言文)《諫太宗十思疏》一課,作者魏徵想要通過自己的上書,勸諫唐太宗李世民即便是太平盛世之年,也不可驕奢淫逸,貪圖享樂,應該持之以恒地施行仁政,居安思危,...

  •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精選17篇)

    【背景材料】一、作者簡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少孤貧,有大志,留意縱橫之術。隋大業末,參加李密義軍。后隨李密投唐。初為太子洗馬。...

  • 《諫太宗十思疏》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通用12篇)

    一.學習要點1.作者、寫作背景①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陽(今河北晉縣)人。著名政治家。隋末為避亂而出家做道士,后參加李密的反隋義軍。李密失敗,他投降唐朝。唐太宗時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

  • 《諫太宗十思疏》同步百分測驗(精選15篇)

    《諫太宗十思疏》同步百分測驗一.基礎檢測(20分)1.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chǎng)之長者 浚(qùn)其泉源b.慮雍(yōng)蔽 正身黜(chù)惡c.克終者蓋(gài)寡 董(dǒng)之以嚴刑d.垂拱(gǒng)而治 仁者播(bō)其惠2....

  • 《諫太宗十思疏》補充資料:長孫皇后,最賢惠的女人(精選15篇)

    《諫太宗十思疏》補充資料:長孫皇后,最賢惠的女人朝云行雨 有人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站著一個偉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謀臣武將外,也與他賢淑溫良的妻子長孫皇后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 《諫太宗十思疏》同步練習(精選16篇)

    【跟蹤試題】一.選擇題:1.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a.木(chang)之長者浚(jun)其泉源b.慮雍(yong)蔽正身黜(chu)惡c.克終者蓋(gai)寡董(dong)之以嚴刑d.垂拱(gong)而治仁者播(bo)其惠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念高危,...

  • 高一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出轨和黑人疯狂做国产人 |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播放软件 | 爆乳一丝丝不挂裸体大胸美女 | 91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 | 欧美成人综合网站 | 黄色a级一级片 | 青青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四虎影视www | 超碰97免费在线 | 黄页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 | 久久久成人一区二区免费影院 |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美女光胸无遮挡18禁止观看 | 91青青国产| 亚洲日韩∨A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AV | 人人搞人人爽 | 色爱综合 | 日本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99久久久 | 人妻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专区一 | 久久999精品 | 337p欧美顶级日本大片 | 老师露双奶头无遮挡挤奶视频 | 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 | 日韩五区 | 亚洲日本久久久 | 女高中生边自慰边呻吟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四虎 |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 99免费在线 | jizzjizz丝袜老师|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 女高中生边自慰边呻吟 |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精品蜜乳 |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 久久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 射久久久 | 女调教脚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