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石壕吏(精選16篇)

石壕吏

發布時間:2023-07-08

石壕吏(精選16篇)

石壕吏 篇1

  一.題解:

  1.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別號少陵,唐代偉大的詩人,原籍襄陽。他和李白并稱“李杜”,代表著唐代詩歌的兩座高峰。少年時刻苦讀書,具有宏大的政治理想,曾到河南、山東、江蘇、浙江一帶游歷。中年以后來到京城長安,希望能抒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安史之亂起,任左拾遺,有很多時間在兵荒馬亂中流亡。公元759年,到達四川,在成都定居過一個時期,曾擔任過工部員外郎的掛名差使,因此人稱“杜工部”。公元768年,他離開四川,在湖南、湖北一帶漂泊,最后病死在湘江舟中。他的詩歌立足于現實,廣泛而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歷史面貌,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譴責了統治階級的荒淫殘暴,提示了社會的矛盾,是一面時代的鏡子,被人們稱為“詩史”。

  在藝術上,他各種詩歌體裁都運用得非常成功,表現手法豐富多彩,風格沉郁悲壯,語言瑰麗精練,成為我國古代現實主義的詩歌的高峰,在文學史上起著繼往開來的作用。其代表作品有《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

  2.背景介紹

  領讀注釋①

  二.范讀課文

  1.正音:

  逾墻走 鄴城戍 老嫗 泣幽咽

  2.學生讀課文

  三.參看注釋,理解詩句的含義,把握重點詩語的解釋。

  四.按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給課文分段。

  五.分析:

  1.這首詩中刻畫了哪兩個主要人物?

  2.敘事的線索是什么?

  3.寫作方法?

 。1)圍繞主題組織材料。全詩緊扣吏促人、婦訴苦,與這兩者無關或關系不大的事情一概不寫。

 。2)明寫和暗寫相結合。

 。3)條理清楚,結構完整。

  作業 :改寫成記敘文。

  改寫要求:1.人稱:第一、第三都可

  2.變換表達方式:將直接敘述改為人物對話。

  3.人物不變。

  4.順序不變。

  5.主題不變。

  6.聯系背景,構建生活場景。

  注意事項:7.字數不少于500字。

  99.6-21集體備課

石壕吏 篇2

  教案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

  2. 理解詩的思想內容,準確流暢地背誦。

  能力目標

  1. 加強朗讀教學,提高朗讀水平,同時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2. 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學習《望岳》,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學習他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慨。

  2. 通過學習《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詩人熱愛國家、關心民眾、眷念親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每首詩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2. 把握詩歌中的景與情、事與情,領悟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感悟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1. 誦讀教學法:詩歌教學必須讓朗讀貫穿始終,反復朗讀、吟誦,感知詩歌的韻律美,把握詩歌內容。

  2. 合作探究法與點撥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詩歌學習的主體。老師盡量少講,可稍作點撥引導。學生討論,生生互動;老師點撥,師生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石壕吏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 初讀課文,喚醒情感

  1. 聽讀課文,圈點勾畫重點字詞、生字詞,感受課文的感情基調。

  2. 學生自由誦讀。

  3. 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

  三、 細讀課文,品味探討

  1. 觀官吏之舉

  通過詩文改動讓學生品味語言,體會感情。

  2. 聽老婦之訴

  文中有一個字最能表現老婦的心情,找出具體的語句談談。

  想象當時具體的情景。

  3. 察作者之情

  四、 展讀課文,深入探究

  1. 領會杜甫矛盾的心理

  2. 試背詩文。

  板書設計:

  觀官吏之舉  ——毒

  聽老婦之訴  ——苦

  察作者之情  ——憂

石壕吏 篇3

  杜甫   

  

石壕吏 篇4

  瀘教版《石壕吏》教案3 

  .《石壕吏》教案2

  .《石壕吏》說課稿 

  .《石壕吏》教學設計 

  .《石壕吏》譯文

  《石壕吏》rm音頻課文朗讀  

  《石壕吏》ppt課件  

  《石壕吏》ppt課件(1)  

石壕吏 篇5

  課題

  課型

  新授

  授課時間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1.學習通過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反映社會現實、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2.學習通過寫景、定物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

  3.認識戰亂給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體會自然風光、名勝佳處各具獨特美景。

  教 材 分 析

  概述《石壕吏》這首敘事詩,敘述官吏夤夜捉人,老婦啼訴語言和她的被捉 ,表現出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造成的嚴重災難,體現了詩人對苦難人民的深刻同情

  重點

  難點差吏夤夜捉人的兇殘,老婦形象的凄苦,她家遭遇的悲慘,詩篇社會意義的深刻,詩人對苦難人民的同情。

  教具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法

  設計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教學過程

  1.由教學過的贊美古代巾幗英雄的《木蘭詩》,引出將教學的反映戰亂中人民苦難的《石壕吏》(板書詩題)。

  2.結合注釋①簡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和詩人情況。

  這首詩創作于唐肅宗乾元年(759)。當時唐軍60萬在鄴城被叛軍打敗,&127;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便在四處大肆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后,曾被叛軍俘虜,夾在難民當中奔走,和人民一起負荷著時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貼得更緊。這一年,他從華州往洛陽探視,在返回華州途中親見差吏將老人、少年、結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統統抓去當兵,心情沉痛激憤,就創作出了《三吏》、《三別》。這組詩篇鏡子般地反映了當時的戰亂社會現實,《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3.要求學生參看注釋,理解詞義、句意、全詩大意。

  4.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讀音準確,讀出節奏。

  5.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

  (1)指定學生朗讀第1段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

 、俚1段第一句在詩篇中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暮投石壕村”,由詩人投宿地點,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表明詩人目擊耳聞了故事的始末(板書:目擊耳聞)。

 、谀囊痪涫顷P鍵句?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有吏夜捉人”是詩篇的關鍵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已經表明差吏強抓老百姓當兵;前面又加上一個“夜”字,更表明差吏時常抓人,以致白天難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來搞突然襲擊,兇狠殘酷。這一句揭開了故事的序幕,故事也循此而展開(板書:兇殘夜捉 揭開故事序幕)。

 、廴、四句表明了什么情況?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表明差吏夜間抓人,連老翁也一樣抓走,已經屢見不鮮;所以老翁夜間一聞捶門聲音,就顧不得年邁體衰、腿腳不靈,趕緊爬墻逃走,而由老婦出門應付。這深刻地揭示出戰禍連綿、差吏殘酷抓人、人民睡臥不得安寧的情景,揭示了老婦一家悲慘遭遇的社會環境。

  (2)指定學生朗讀2、3段后,引導學生分析這兩段。

  ①第2段兩句詩的用詞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體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127;在這兩段中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兩個“一何”,加強了感情色彩:既表現出“吏呼”咆哮如雷,“婦啼”悲傷凄苦,又體現了詩人強烈憎惡差吏、深刻同情老婦的感情。這兩句詩統領著第3&127;段老婦苦啼申訴的記敘(板書:苦啼申訴)。課本編者把這兩句詩獨立成段,也是意在強調吏之怒、婦啼之苦和統領后文的作用。

 、诘3段只是敘述了老婦的苦啼申訴。&127;差吏是在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嗎?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差吏決不是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這里是實寫老婦的苦啼申訴,虛寫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實現虛,在老婦苦啼申訴的幾層意思之 間暗含著差吏的怒呼咆哮。

 、劾蠇D的苦啼申訴包含幾層意思?從中體現著什么樣的進程?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三層意思,從中體現著老婦不斷苦啼申訴,差吏不斷怒呼咆哮的進程。

  ④第一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表明老婦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場,兩個兒子已經戰死,她家已為那場戰爭作出巨大犧牲,論理論情都不應再到她家捉人了!扒彝瞪,表明“存者”也生命毫無保障,更無生趣;“長已矣”,表露了對死去親人的無限哀思。老婦沉痛地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惻隱之心,高抬貴手。但是差吏不為所動,繼續怒呼,逼著要人,逼出老婦進一步的苦啼申訴。

  ⑤第二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表明老婦家中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子一個孤兒,和因乳孫而未去的衣服破爛的一個寡媳,家庭情況倍極凄慘(板書:家庭凄慘)。老婦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憐憫之情,網開一面。但是兇狠差吏仍然不為所動,繼續怒呼,逼著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婦說出下面的話。

 、薜谌龑由暝V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表現出老婦為了避免年邁丈夫、乳孫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請應役了(板書:被逼自請應役)。

  (3)指定學生朗讀第4段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

 、龠@一段前兩句的遣詞造句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從寡媳低微悲苦的哭泣聲,暗示出老婦已被捉走(板書:老婦被捉)!耙咕谩,反映出差吏不滿足于捉走老婦,百般威逼,老婦再三啼請自己應役的漫長過程,“如聞”,表現出詩人一直在關切傾聽幕慘劇的發展,徹夜未能入睡。

 、诤髢删涞那苍~造句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呼應開篇的“暮投”,一個“獨”字,表明昨暮投宿,老翁老婦雙雙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個相送,老婦已被去承擔那根本不應由她承擔的徭役了。相送者、被送者的凄慘心情都無法表述。言簡意深,凄情綿綿無盡(板書:慘別老翁 凄情綿綿無盡)。

  (4)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的寫作特點,社會意義。

  詩人怎親以目擊耳聞者的身份寫出這首詩?產生著什么樣的藝術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開篇句“暮投石壕村”,為以目擊耳聞者身份敘述故事作好了鋪墊;結尾段“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表明一直在關切傾聽故事的發展:表明了詩人確是故事的目擊耳聞者。除中間主體部分用兩個“一何”表達憎惡差吏、同情老婦的強烈感情以外,通篇都只是平實地敘述故事情節、人物語言,再沒有什么議論抒情的詩句。通過故事情節、人物語言,展現出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塑造出老婦的凄苦形象,控訴了官府捉人的兇狠殘酷,反映了黑暗滲淡的戰亂現實,表現了對苦難人民的深刻同情(板書:反映戰亂現實 同情苦難人民)。

  6.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沉痛凝重的感情。

  布置作業

  背誦這首詩,進一步品味平實敘述當中的深刻內涵。

  板書設計

  石壕吏

  目擊耳聞 兇殘夜捉 揭開故事序幕

  苦啼申訴 家庭凄慘 被逼自請應役

  老婦被捉 慘別老翁 凄情綿綿無盡

  反映戰亂現實 同情苦難人民

石壕吏 篇6

  張笑天《石壕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古體詩在停頓和節奏上的特點,能準確、有感情的進行朗讀。達到熟讀成誦。

  2、在反復誦讀中領會豐富的內涵,體會詩歌精練傳神的語言和作者的復雜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他,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年輕時曾發出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可是命運多舛,屢屢失意;他,人到中年卻因一場史無前例的戰亂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在晚年悲守窮廬、貧困潦倒,卻仍然心憂天下,最后孤苦伶仃地客死在湘江的一條破船上。他,開創了現實主義詩歌的新局面。他的詩因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而被稱為“詩史”,他本人更被后人譽為“詩圣”。請問,同學們,我說的是哪一位詩人?由此引出“安史之亂”,引出“三吏三別”(出示幻燈)。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吏三別”中最著名的一首——《石壕吏》(投影課題、作者)。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一遍課文。

  2、指一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注意聽讀,準備做點評。

  指名學生點評,然后詢問學生朗讀詩歌要注意什么?

  3、明確古詩朗讀的方法(出示投影):

  ①讀準字音,讀得順暢——第一步

 、诎盐展澴唷⑼nD與重音——第二步

  老翁逾墻走聽婦前致詞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③注意語速、語調,讀出感情——第三步

  為了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我們共同了解一下有關的背景資料(出示投影)

  4、指名再讀一遍課文,看有沒有讀出感情來。

  5、讓我們聽一遍錄音,進一步感受一下詩歌朗讀的魅力。

  6、自由朗讀一下課文,看有沒有受到啟發或感染。

  7、學生跟著錄音讀一遍。讀完后追問:讀出了詩中人物的什么感情?

  明確:老婦——苦

  差吏——兇

  8、全班齊讀一遍課文,再一次感受一下詩歌的情感力量。

  三、品味語言:

  這首詩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詩人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情節發展的全過程,精煉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有些詞可謂一字傳神。(出示投影)

  想一想,下列劃線的詞用哪一個好?說說理由。

  夜捉人——來捉人

  逾墻走——跳墻走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2分鐘,然后小組交流3分鐘,再全班討論。

  四、深入理解詩人復雜而矛盾的思想感情:

  全班再次齊讀詩歌的主體部分(第三節):

  1、老婦在差吏的威逼下,最終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她為什么要這樣做?

  2、詩人對老婦的無奈之舉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而對差吏的暴行卻更多地保持了沉默,這又是為什么呢?

  提示:聯系實際想一想,老婦要去哪支軍隊服役?這支軍隊的使命是什么?

  在此基礎上思考討論:(出示投影)

  根據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人復雜而矛盾的思想感情嗎?

  明確:如果說詩人對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是“憂民”的話,那么,詩人時刻關注著唐王朝的平叛戰爭則表現了他“憂國”的一面。

  五、課堂小結:

  憂國憂民是杜甫一生的堅守與追求:他有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控訴,也有過“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的孤獨;有過“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感慨,更有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宏愿。他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寫道:“嗚呼!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寧肯受凍而死,也要心憂天下,顧念蒼生。這是何等博大的胸懷,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這就是杜甫,一代偉人的風范!

  六、布置作業:

  1、基礎題:背誦并默寫全文。

  2、拓展題:搜集古詩中對勞動人民深切同情的名句。

  3、創新題:續寫石壕村老婦一家人今后的命運。

  教后反思:

  學習千法,讀是根本。對于古代詩歌來說,讀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以讀代講,講中有讀,讀中促講的辦法。學生讀,互評,再生讀,聽錄音讀,跟錄音讀,自由讀,齊讀等方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為進一步的分析鑒賞作準備。

  在學習過程中,我堅持了以學為主的原則,注重學法指導。在探究過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體現在兩方面:1、自主。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的時間。2、合作。對于一些疑難問題讓學生來合作討論解決,集思廣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團隊意識,發揮集體的力量,體會合作的快樂。

  整堂課的設計貫徹由淺入深的原則,由感性朗讀到品味語言,再到情感主題,環環相扣,力求體現語文教學的本質規律。布置作業注意了分層設計,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發展。

  當然,這堂課也有明顯的不足,主要是對基礎知識,即文言字詞的教學重視不夠。另外,由于自身能力水平有限,這節課沒有完全上出我預期的效果,實在是遺憾之至。

  (XX年9月29日)

石壕吏 篇7

  教學建議

  一、《龜雖壽》分析

  這首詩是《步出夏門行》的最后一章,寫作時間比《觀滄海》稍晚,大約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

  曹操是一位頗有作為的政治家。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遷都許昌,受封為大將軍兼丞相,開始掌握中央大權。用了整整11年時間,逐步消滅了呂布、袁紹等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這首詩即寫在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后,南下征討荊、吳之前。

  曹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戰,歷盡艱辛,既有過勝利的喜悅,也嘗過失敗的痛苦。但他從不消極,總是主動進取,雖屆暮年,還是老當益壯,不失雄心壯志。這是他寫這首詩的思想基礎。

  這是一首抒發人生感慨的詠志詩。作者先以神龜、騰蛇為喻,說明神物壽命雖長,神通雖大,都逃脫不了死亡。從而表明宇宙萬物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這是自然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不應該幻想長生不死,而應該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業,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況且人的壽命長短也不是全由天決定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順應自然,養治身心,延年益壽,與天爭時,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進取精神。詩人的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十分可貴、可取的。

  詩一開始就連用神龜、騰蛇、老驥為喻,既是邏輯推理,又能喚起人們的形象思維!袄象K伏櫪”的比喻,轉消極為積極,有力地突出了詩的中心思想;“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作者自我形象的藝術寫照!袄象K伏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勵志之語。

  曹操的詩強烈表現出爽朗剛健的“建安風骨”,以“慷慨”“梗慨而多氣”的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蕩人們的心靈。這在《龜雖壽》一詩中得到集中的體現。

  二、《石壕吏》分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六十萬大軍包圍安慶緒于鄴城,由于指揮不統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軍潰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這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三別》、《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全詩的主題是通過對“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繪,揭露官吏的橫暴,反映人民的苦難。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五字,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為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環境。第二句“有吏夜捉人”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里生發出來。三句、四句表現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即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聽婦前致詞”承上啟下,以下十三句是“致詞”的內容,在泣訴兩個兒子已死、一個兒子仍服役,“室中更無人”,只!叭橄聦O”及其“無完裙”的母親的慘況未能打動縣吏的情況下,老婦無奈“請從吏夜歸”。最后一段的四句詩,照應開頭,涉及所有人物,寫出了事件的結局和作者的感受。時隔一夜,老婦被捉走,兒媳婦泣不成聲,作者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了。老翁是何心情?詩人作何感想?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詩人用白描的手法,極精煉的詩歌語言,于敘事中抒情、議論,愛憎鮮明,藏問于答,無情鞭撻了“吏”的蠻悍、橫暴,如實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在驚人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與沖突,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三、《相見歡》分析

  后人一般認為這首詞是李煜降宋之后所作,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人們往往聯系李煜身經亡國之痛的遭遇來評析這首詩。如“此詞最凄婉,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保S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后主以南朝天子,而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嘗之滋味,自與常人不同。心頭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說則無從說起,且亦無人可說,故但云‘別是一般滋味’!保ㄌ乒玷啊短扑卧~簡釋》)這些評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領會這首詞的內涵。

  這首詞之所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是由于它對“離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寫。詩人把抽象的難以言狀的“離愁”,寫得很形象,道出一種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以“剪不斷、理還亂”為喻,是形象地描繪離愁的絕妙之筆。結尾一句寫離愁“別是一般滋味”,也是絕妙之筆!皠e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即說不出是一種什么滋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這正是真正經歷離愁之苦的人最為真切的體驗。這首詞寫情極其深切而自然,語言樸素如同白話,毫無雕琢痕跡,這既出于詩人的才能,更是其真情所致。

  詞中的語句“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常為后人所用!凹舨粩,理還亂”,現在用來形容人內心的煩亂,或形容某些事難以處理解決,F在人們常說“別有滋味”“別有一番滋味”,即由“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而來,用來形容只有自己內心知曉的那種難以言說的感受。

  四、《觀書有感》分析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我們也可以從這首詩中給我們這樣的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五、《清平樂》分析

  這首詞題為“村居”,是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打擊,壯志難酬,歸隱信州(今江西上饒)地區農村時的作品。

  這首詞是描寫農村生活的名作,風格清新淡雅,富于詩情畫意。在表現手法上,全詞不事雕琢而純用白描,繪出了農村一戶人家清新秀麗的環境以及老小五口充滿田園情趣的生活畫面,生動地勾畫了一家五口特別是翁媼二人“醉里吳音相媚好”和“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形象,表現了農村和平安寧、自然樸素的生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詞中寫白發翁媼,先聞其聲;寫大、中、小三兒,后見其人。寥寥幾筆,如實描摹,簡潔自然,寫出一家兩老三少的活動。構思方面,頭兩句寫景,茅草、小溪、青草,本來是農村司空見慣的東西,但將它們組合成一個畫面,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后六句寫人,通過翁媼打趣閑談、大兒鋤草、中兒編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描畫出一幅富于田園特色的生活景象。全詞只攝取了一個很平常的生活畫面,如同一幅素描,卻寫得生趣盎然。

  六、《詩詞五首》參考譯文

  《龜雖壽》

  神龜雖然壽命長,最終還是要死亡。螣蛇雖然能乘云霧,終究化作灰和土。千里馬老來臣槽櫪,鴻志仍在馳千里。剛烈之人到晚年,雄心壯志永不止。人的壽命長和短,不僅決定于蒼天。身心健康才是福,可以享有長壽年;厥淄绿疫\啊,吟歌一曲抒豪情!

  《石壕吏》

  傍晚時分我投宿到石壕村,這天夜里聽到有吏在捉人。我住的這家老翁聽到聲,便爬墻逃走了,老婦這才慢慢地走出屋去應門。

  呵,縣吏噪噪叫叫的那聲音該有多么兇橫!老婦哭哭啼啼的聲音聽著又有多么叫人傷心!我聽到老婦訴說苦情:“我有三個兒子都去圍攻鄴城。最近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兩個兒子不久剛剛犧牲;钪牟贿^是茍且偷生,死了的已招不回他們的靈魂!屋子里再沒有一個人,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孫;他的媽媽雖沒有離去,可是出出入人沒有一件遮體的衣裙。我這老婆婆雖然年邁力盡,但我愿意連夜跟你們回衙門;然后好到河陽之當名伙頭軍,等趕到那里也許還來得及做飯而不會錯過早晨!”

  呵,夜深啦,語聲已經都斷絕,但這時候好像聽到有人幽幽咽咽地,泣不成聲。等到天明,我匆匆忙忙地奔向前程,而告別的呀,已獨獨只有那個白頭老翁!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一彎殘月,清冷如鉤。深院鎖寂寞梧桐相廝守,孤零零空對涼秋。

  剪是剪不斷,梳理更煩亂——是無奈的離愁,更有一番亡國之君的感受直涌我心頭。

  《觀書有感》

  半畝大小的一方池塘像一面打開的鏡子,天光和云影都倒映在里面,隨著水波在不停地晃動。要問它為什么能夠這樣清澈?就是因為有活水從源頭不斷流來。

  《清平樂·村居》

  茅屋的屋檐,是這樣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不知哪一家的老婆婆和老公公,頭發都白了,醉醺醺地說著南方話在互相打趣。

  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在家里編織雞籠,頂喜歡最小的孩子那頑皮勁兒子,躺在溪邊只顧剝著蓮蓬的嫩蓮子吃。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通過《石壕吏》認識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學習通過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反映社會現實、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2.學會欣賞通過寫景、寫物抒情的詩詞。

  3.五篇作品各自的體裁。

 。ǘ┠芰δ繕

  1.在理解《石壕吏》的基礎上自讀“三吏”“三別”。

  2.背誦五首古代詩詞。

  (三)情感目標

  1.體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悲天憫人之心。

  2.認識戰爭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

  二、學法引導

  朗讀背誦聯系寫作背景加深理解,加強積累,用配詩作畫的方法體會意境,佐以點撥、討論、改寫等方式加以提高。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l.《石壕吏》中老婦向官吏訴說家中的悲慘遭遇,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老婦的訴說用意在于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婦無可奈何自請服役。

  2.五首詩各自的體裁。

  教師講解并加以舉例、比較。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l.投影片:①文學常識 ②隨堂練習

  2.有關配詩、配詞的畫。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于課內熟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課外讀“三吏”、“三別”,教師作適當指導。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ㄒ唬┟鞔_目標

  l.學習《石壕吏》一詩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課內背誦這首詩。

  (二)整體感知

  l.閱讀提示,教師講解此詩背景:詩歌創作于“安史之亂”期間,當時唐軍60萬在鄴城被叛軍打敗,為了補充兵力,大肆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后,曾被叛軍俘虜,思想和人民貼得更近。這一年他從華州往洛陽,親見差役把老人、少年、結婚才一天的青年,都抓去當兵,心情沉痛激憤,創作了“三吏”“三別”,這組詩如鏡子般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

  2.教師范讀此詩。

 。ㄈ┙虒W過程 

  1.講解該詩體裁:五言古風。

  2.生字、詞的掌握。

  逾墻:yú 越過。一何:多么。

  致詞:說話。

  鄴城戍:shù 防守。

  老嫗:婦人。

  3.疏通文意,指導學生口譯詩歌,并分析。

 、俟适麻_始:第一自然段,點明時間、地點,官吏在晚上出來抓人當兵揭開了故事的序幕,老頭警覺地越墻而逃,老婦出門應付。深刻揭示戰禍之中人民不得安寧的情景。

 、诠适碌恼归_:第二、三自然段,在差役的態呼,老婦的苦啼聲中,一個飽受戰禍的家庭的種種不幸,一步步展示出來。明確一點,差役絕不是靜聽老婦訴說,而是不斷怒呼咆哮,并沒有同情她,因為如不是差役追問不放,老婦不至于被逼到自請赴役。從老婦的哭訴中也可見戰爭給人民造成的疾苦:三男全被征兵,三男已死亡,可見戰爭之慘烈,寡兒媳衣不蔽體可知其貧困。

 、酃适碌慕Y局:第四自然段,老婦被捉,兒媳婦抽泣,表現出詩人一直在關切傾聽,徹夜未眠。凄苦、悲憤,盡在不言中。

  4.作者在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感情。

  控訴官府捉人的兇狠殘酷,反映了黑暗慘淡的戰亂現實,表現了對苦難人民的深切同

  情。

  (四)總結、擴展

  1.杜甫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在他的詩中,“三吏”、“三別”描寫民間疾苦最為深刻,詩人的心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詩人抨擊石壕吏的兇暴氣焰和冷酷無情,對于人們認識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會有啟發。

  2.背誦《石壕吏》。

  (五)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三吏”“三別”。

  2.改寫《石壕吏》為記敘文。

  第二課時

 。ㄒ唬┟鞔_目標

  1.學習《龜雖壽》一詩中作者所表達的人到暮年而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

  2.體會《觀書有感》一詩所表現出的思想意義。

  3.背誦這四首詩。

 。ǘ┱w感知

  1.閱讀提示中的相關部分,介紹作者的情況。

 。1)曹操,字孟德(155-220),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2)朱熹,字元晦,南宋著名理學家,客觀唯心主義者。

  2.朗讀這兩首詩歌。

 。ㄈ┲攸c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龜雖壽》

  (1)了解《電雖壽》的體裁:樂府詩,四言古風。

  (2)講解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字詞:

  烈士:有雄心壯志的人。

  不但;不只。

 。3)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神龜、騰蛇雖一個長壽、一個能騰云駕霧,但它們沒有雄心壯志,所以終有競時,終成上灰;而烈士雖已暮年,卻依然壯心不已。作者希望通過人為的努力達到長壽的目的,成就一番人事業。

  2.《觀書有感》

 。1)了解《觀書有感》的體裁:七言絕句。

  (2)體會詩歌中所蘊含的思想寓意。

  “方塘”由于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而得以深且清,清得不僅能夠反映出“天光云影”,而巨能夠反映出它們“共徘徊”的細微情態。

  它以池塘要不斷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斷地有所發展提高才能活躍,才能免于停滯和僵化。這種形象的表達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ㄋ模┛偨Y

  兩首詩歌內容不同,體裁各異,通過學習理解借物抒情、借景寓理的方法。

 。ㄎ澹┎贾米鳂I 

  1.默寫這兩首詩。

  2.預習《相見歡》、《清平樂》。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欣賞詞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2.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詞的能力。

 。ǘ┱w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體會,朗讀。

  2.文學常識。

  (三)教學過程 

  1.學習《相見歡》

  (l)寫作背景

  亡國前耿于享樂、亡國后溺于悲哀,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國降來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樓中,過著終日以淚洗面的凄涼日子,《相見歡》寫的就是這種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見歡》為詞牌名。

  (2)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給人什么樣的感受?

  寫了西樓、殘月、梧桐、深院、清秋,西接見月,夜已深沉,作者不能入睡,可見愁情濃重。作者眼中之景,都是凄涼冷落的,情和景合二為一。其中“鎖”字暗點了身世。

 。3)詞的下閩直抒胸臆,為千古之絕唱。

  把抽象的愁極其深刻形象地寫出來,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它不能說出,只能意會,這是真正經歷過愁苦的人的真切的感受。

  2.學習《清平樂》

 。1)介紹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國建立之初。他在上饒、鉛山隱居時期寫了不少詩詞,《清平樂》為其中的一首。

  (2)疏通字意。

  翁媼(ǎo)——老公公、老婆婆。

  亡賴——無賴,指頑皮、淘氣之意。亡通“無”。

  相媚好——互相打趣。

 。3)體味詞所描繪的意境,表現農村平和、清新、愉快的生活情境,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ㄋ模┛偨Y

  詞所表達的意境比詩更加深遠。

石壕吏 篇8

  教學目標

  1.       整體感知課文

  2.       揭露官吏的橫暴

  3.       同情人民的苦難

  教學重難點:重點分析老婦人的話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綱

  1.       介紹背景資料

  2.       帶領學生共同翻譯全文,注意重點字詞的講解。(戍、戌、戊等)

  3.       分析文章的中心

 。1)       對文章第一句話的分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保ㄖ攸c加點字的分析)

 。2)       對比分析     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3)       對話練習:把吏和婦人的對話補充完整,用現代文的方式,構成對話,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       最后一段的寫作意圖(提問:如果去掉后會有怎么的效果?)

  二.詳案

  1.導入:陳老師在前面已經講解了杜甫的兩首寫景抒情的詩,大家也了解到杜甫是作為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人們稱道的。那么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石壕吏》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亂以后,面對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課文主要敘述了差人乘夜來捉人,連衰老的老婦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慘事。首先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可能同學們往往很難理解古代詩詞的意境,古代詩人常寫一些感物傷懷的作品,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深入了解詩作者的背景資料,去體會創作者當時的所感所想。那么在這里杜甫作為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中晚期的詩集中體現了當時的現實,所以在學習這首詩之前,先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可以提問:是否有同學在預習的過程中了解了寫作背景?)參考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六十萬大軍包圍安慶緒于鄴城,由于指揮不統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軍潰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這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三別》!妒纠簟肥恰度簟分械囊黄#ㄒ髮W生記錄文學常識:《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2.文章逐字講解(齊讀)

 。1)第一段:石壕吏(hǎo)暮:傍晚。逾(yú)走(古今異義):跑。行:走。

 。2)第二段:呼:大聲吆喝。怒:兇狠。啼:啼哭?啵和纯。

 。3)第三段:鄴(yè)戍(shù)戌(xū)戊(wù)戍點戌橫戊中空,注意區別。

 。ǹ梢哉埻瑢W翻譯,注意幾個重點詞)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活著的不過是茍且偷生,死了的就永遠完結了。存者,活著的,生存的人。且,暫且。已,動詞停止,這里引申為完結。

  更,再也。嫗(yù)雖:即使,雖然。(古文解釋填詞規則,有些字可以用把這個字組詞,解釋,例如這里的雖。)衰:衰弱、衰微。備:準備。炊:燒火做飯。(講解的時候某些解釋參考課文中的標注)

  (5)       第四段:泣:小聲抽泣,啼哭。咽(yè)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途。(注意與今天的“前途”區別)

  3.分析文章的中心

  剛剛我們大家一起仔細閱讀了這首詩,那有同學能告訴大家,這首詩的重點是講的什么啊?(參考:以老婦人給吏致詞為重點,也就是本文的第二、三段),那讓我們抓住重點,往前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眲倓偨忉尩侥,回想一下暮是什么意思。堪!在我們看來傍晚投宿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古代由于社會秩序混亂和旅途荒涼等原因,旅客們都“未晚先投宿”,更何況在這個兵禍連接的時代!但是杜甫,卻于夜色蒼茫之時才匆忙地投奔大盤一個小村莊里借宿,這種異乎尋常的情景就有一種暗示性,大家可以想像n種可能,可以提問引發學生的想象。

  提問為何作者直接點出吏捉人,而不寫征兵、點兵?(參考:如實描繪之中寄寓了揭露批判之意)在用一個夜字作捉的時間狀語,含義更豐富。第一,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時常發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們都已經入睡的黑夜,來了個突然襲擊。

  這一句話點名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規的時代氣氛,為后面老婦的致詞埋下伏筆,也交代了致詞的由來,是事情發展的開端。

 。2)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對比分析

  這兩句極其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吏和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可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的蠻橫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醞釀出了悲痛的氣氛。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聽婦前致詞一句承上啟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時老婦苦啼著回答縣吏的怒呼。

 。3)對話練習:把吏和婦人的對話補充完整,用現代文的方式,構成對話,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等老婦出門看的時候,縣吏便撲了進去,賊眼四處搜索,卻找不到一個男人,撲了個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到哪里去了?快交出來!”老婦泣訴說:“三個兒子都當兵守鄴城去了。一個兒子剛剛捎來一封信,信中說,另外兩個兒子已經犧牲了……”。泣訴的時候,也許縣吏不相信,還拿出信賴交縣吏看?傊,“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的處境是夠讓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來博取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不料縣吏又大發雷霆:“難道你家里再也沒有別人了?快交出來!”老婦說:“家里再沒人了!”而在這當兒,被兒媳婦抱在懷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孫子,受到了怒吼的驚嚇,哭了起來,掩口也不頂用。于是縣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謊!不是有個孩子哭嗎?”老婦不得已,這才說:“只有個孫子呢!還吃奶呢,小得很!”“吃誰的奶?總有個母親吧!還不把她交出來!”老婦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她只得硬著頭皮解釋:“孫兒是有個母親,她的丈夫在鄴城戰死了,因為要奶孩子,沒有改嫁,可憐她衣服破破爛爛,怎么見人呀!還是行行好吧!”但縣吏仍不肯罷手。老婦生怕守寡的兒媳婦被抓,餓死孫子,只好挺身而出:“我這老太婆雖然已年邁力盡,但請讓我連夜跟你們回衙門,然后好到河陽去當名伙頭軍,等趕到那里也許還來得及為將士們做早飯!

  這二、三兩段是本文的重點,就是老婦致詞的內容,事件在這里也達到了高潮。

 。4)最后一段的寫作意圖(提問:如果去掉后會有怎么的效果?)

  夜久表明老婦一再哭訴,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如聞二字一方面表現了兒媳婦因丈夫戰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切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于敘事中含有無限深情。試想昨日傍晚投訴之時,老翁、老婦雙雙迎接,而時隔一夜,老婦被捉走,兒媳婦泣不成聲,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老翁是何心情?詩人作何感想?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照應開頭,涉及所有人物,寫出了事件的結局和作者的感受

 。5)       結構

  開端(1)致詞的由來

  發展、高潮(2—3)致詞的內容

  結局(4)致詞的結果

 。6)總結全篇(請同學用詞語形容石壕吏,參考:殘暴、無情、令人發指)

  這首詩主要是批判了像石壕吏的官吏,對人民的冷酷無情,兇暴。這種官吏就像禽獸一般,一點人性沒有,簡直是喪失了天性。詩人抨擊石壕吏的兇暴和冷酷無情,并不就是對整個封建統治的揭露,但對于人們認識的封建統治的階級本質,的確會有啟發。這首詩也就是抒寫了杜甫憂國憂民的崇高感情。全詩通過對有吏夜捉人的形象地描繪,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反映了人民的苦難。

石壕吏 篇9

  一、            說教材:

  《石壕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第一課時已學過了前兩首,學生對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風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學習這篇《石壕吏》應該問題不大。

  《石壕吏》語言凝練、質樸,內容比較集中,主要記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墻逃走,老婦出門應對。用大量篇幅記敘了老婦的致詞,從中體現戰亂給老婦一家帶來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請求從軍服役的經過。第二天天明,作者獨與老翁別暗示了老婦已被抓走。全篇以老婦的致詞為主,兼有動作描寫,再加上對偶句的運用,使文章愈加生動。

  二、          說目標:

  結合這個單元文言文教學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思想、寫作上的特點,我將這節課的目標確定為:

  1:讀懂文章大意,積累一些文言詞語。例如:古今異義詞(裙、已、前途等)和一些特殊詞語的意義。

  2:了解古體詩在停頓和節奏上的特點,能準確、有感情的進行朗讀。達到熟讀成誦。

  3:在反復誦讀中領會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復雜思想情感和精練的語言。

  4: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珍愛和平幸福的生活。

  5:通過比較詩風的變化,體會文學來源于生活。

  其中重點放在對作者思想的把握和體會語言特點兩方面。

  三、          說教法:

  學習千法,讀是根本。對于文言文來說讀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讀為先,講中有讀,讀中促講的辦法。先生讀,互評,再生讀,范讀,自由讀,齊讀等方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為進一步的分析鑒賞作準備。

  文言文教學的一大弱點往往枯燥乏味,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選擇了多種學生感興趣的因素:猜對聯、當演員演短劇等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效率。同時加深學生對作者的認識和對作品的理解。

  在探究過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體現在兩方面:1、自主。學生根據學案預習,記錄下自己的收獲和疑問這樣就給了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 ,同時教師也可以有的放矢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學生自己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節,體會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傾向,編排劇本,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2、合作。對于一些疑難問題讓學生來合作討論解決,集思廣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合作能力,體會集體的力量,合作的快樂。例如:官吏只出現了兩次,卻以《石壕吏》命題,原因何在?老婦的致詞是由官吏一步步逼出來的,你同意嗎?

  四、          說設計:

 。ㄒ唬                               導入  :張貼在黑板上兩幅對聯,問“今天咱們要接觸的名人就在這兩幅對聯里猜他是誰”?引用朱德、郭沫若的對聯認識杜甫,可以調動學生興趣,加深對杜甫的認識,烘托課堂氣氛!氨潮成瞎澱n學的《春望》”——(溫故知新)。“今天我們來學習與《春望》同一時期的一首長篇古體敘事詩《石壕吏》”。(板書課題)“問大家一個問題:長大想當演員 的舉手,今天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把《石壕吏》排成短劇演演好不好?那要演好劇首先我們應該做什么?熟悉劇情主題,把握人物特點。”

 。ǘ   預習交流

  1:結合注釋1介紹故事背景。      目的:有助于理解和準確把握文章內容和思想。

  2:談預習后的收獲和產生的問題。  目的:讓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強調兩個讀音:老婦出門看(kān)    咽的三種讀音。“走”、“已”、“裙”、“前途”、“且”、“雖”、“急”等詞語的意思。                        目的: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知識,準確理解課文。

  3:一生讀課文互評,教師點撥古體詩的停頓、節奏。

  再指生讀。     強調感情基調。

  師范讀。------自由讀。-------指生讀-------齊讀

  目的:熟悉課文,以讀促講,加強記憶。

  4:疏通文意。目的:準確的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文言詞匯。

  (三)品讀探究:

  1:明確作者投宿的時間地點和發生的事件,體會從中反映出的社會的動蕩不安。

  2:分析老翁、老婦、官吏、杜甫的形象特點,從中把握人物性格和反映出來的問題,品味作者的思想傾向。重點分析致詞的內容,分層,概括層意。想象老嫗說這些話的用意,結合插圖想象官吏會說些什么。同桌配合補充吏呼的內容,并在班內說一說。

  目的:培養學生的分析想象力,深入挖掘人物,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習更生動。了解“藏問于答”的手法,突破重點,體會作者語言精練的特點。

  從分析杜甫的沉默入手,結合其身份、背景,分析他的復雜的思想感情。這一綜合性的問題可小組討論解決。目的:培養合作整和能力。

 。ㄋ模┭杏

  題目是《石壕吏》但卻用大量篇幅寫老嫗,只對官吏簡單敘述是否不妥?體會作者語言特點。

 。ㄎ澹白哌M石壕村”

  1:生動的復述故事。目的:培養想象力,表達力和記憶文章內容。

  2:四人一組演短劇。目的: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表演調動興趣,加深理解,培養綜合表達能力;钴S課堂氣氛。

  (六)總結

 。ㄆ撸┭由炀毩暎耗康模红柟趟鶎W,照顧全體,拓展知識。

  1:解詞: (搶答)

  投——;逾——;一何——;附書至——;且——;

  新——;戍——;猶得——;幽咽——— ;急——;

  雖——;前途——;裙——;走——;已————

  2:找出文中的對偶句——————,——————。

  ——————,——————。

  仿寫:  草堂佳作在, ——————。

  國家強盛,    —————。

  3:背誦《望岳》比較與本詩風格上的不同。目的:體會文學源于生活。培養寫作。

 。ò耍┳鳂I :

  1:續寫石壕村一家人今后的命運。

  2:背誦全文。

  目的加強協作訓練和佳作積累。

  五:板書

  石壕吏

  時間     地點      事件

 。海   (村)  (有吏夜捉人 )——社會動蕩  不得安寧

  老翁:逾墻走      睡臥不寧

  官吏:呼  一何怒  兇暴蠻橫  不可一世

  老婦:啼  一何苦  值得同情   勇挑重擔                                    

  杜甫:沉默        關心時局   同情百姓

  設計目的:理清脈絡,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思想感情。體會作者巧妙的構思。

石壕吏 篇10

  杜甫詩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教案3

  春望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自《詩經》起,經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現在,將這些詩堆疊排列起來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長城,讀這些詩就像長城那樣綿延不絕。詩歌是情感的產物,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都會產生不同的心情,創造出不同的詩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踏尋古人的足跡,推測名人心情,欣賞名作之境界。 

  二、學習第一首詩《春望》 

  1、聽配樂朗誦。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學生結合注釋試著理解全詩。 

  4、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并翻譯全詩。 

  譯詩參考: 

  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鳥而驚心。戰亂烽火已持續三個月,一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憂而搔頭,白發一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長的簪針。 

  5、學生齊讀全詩。 

  6、品味全詩。 

 、疟驹娛窃谑裁幢尘跋聦懙模渴惆l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春望》寫于安史之亂之后。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被叛軍安祿山占領,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四川。詩人目睹破碎衰敗的祖國,黯然神傷,抒發了國破家亡、憂國思親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詩的首聯寫望中所見。長安城被叛軍攻破后,遭到了驚人的破壞。叛軍焚燒軍宮室,殺戮無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破山河在”,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長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戰亂中的長安城卻是草木叢生,一片凄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詩的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睹物傷情,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聽到鳥兒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驚。 

  “烽火連三月”,烽火連天,殺伐不斷,詩人遠離家眷,由于戰事緊張,音信隔絕,更覺“家書抵萬金”,在那種兵荒馬亂的歲月,一封普通的家書是多么難得、多么珍貴! 

  詩的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發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一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⑶本詩的情感是通過什么來抒發的? 

  明確:全詩觸景傷懷,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石壕吏 篇11

  張上明

  《石壕吏》是初一語文課本中的一首古詩,作者是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杜甫。

  “石壕吏》,老婦之應役也。丁男俱盡,役及老婦,哀哉!”這是浦起龍((讀杜心解)卷一之二)讀詩后的感受!妒纠簟芬躁冎(今河南陜縣)東的石壕村一普通百姓家被征兵逼得家破人亡的遭遇,以小見大,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詩歌的語言主要采取老婦獨白的形式,但是在獨白的背后卻隱藏著豐富的潛臺詞——酷吏的“怒”、“呼”。

  “你家男子哪去了?”這是老婦“出門看”時,差役氣勢洶洶的第一句問語。差役借“夜”的掩護,滿以為可以抓到“男”丁,卻不知其暴行早已鬧得石壕村雞犬不寧,連腿腳不靈便的“老翁”也“逾墻走”了。顯然,“出門看”的老婦不是他們想“捉”的人,因而他們怒氣沖沖,語言咄咄逼人。

  “家中還有何人?”這是老婦敘說三個兒子的情況以后差役的又一逼問。老婦所敘的“三男”守鄴城,兩人已死一人性命難保的情況,并沒有打動兇狠的差役,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在逼問下,老婦不得不進一步介紹在家的家庭成員孫兒和兒媳。同時指出“兒媳”之所以在家,是因為有吃奶的孩子,而且連一件好衣服都沒有。當然,這里老婦沒有暴露老伴的情況。

  “不管怎樣,你家必須抽人服役!”兇惡的差役沒有因為老婦的悲哀的陳述而放棄從老婦家“捉”人的打算,竟耍起了無賴,不再和老婦講道理。老婦這時很清楚,吃奶的孫子他們不會“捉”,可“捉”之人就只有兒媳了。但如果抓走了孩子娘,嗷嗷待哺的孫子——承繼香火的惟一希望怎么辦呢?在這種毫無人性的惡差面前,老婦不得不迅速作出決定,自告奮勇“應役”。

  以上是《石壕吏》一詩中主要的潛臺詞。學詩時挖掘詩歌的潛臺詞,可以領悟到詩歌豐富的內涵,從而加深對詩的主題的理解,還可以調動自己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該文發表于《中學生讀寫》2001年第10期)

石壕吏 篇12

  教學建議

  一、《龜雖壽》分析

  這首詩是《步出夏門行》的最后一章,寫作時間比《觀滄!飞酝,大約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

  曹操是一位頗有作為的政治家。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遷都許昌,受封為大將軍兼丞相,開始掌握中央大權。用了整整11年時間,逐步消滅了呂布、袁紹等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這首詩即寫在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后,南下征討荊、吳之前。

  曹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戰,歷盡艱辛,既有過勝利的喜悅,也嘗過失敗的痛苦。但他從不消極,總是主動進取,雖屆暮年,還是老當益壯,不失雄心壯志。這是他寫這首詩的思想基礎。

  這是一首抒發人生感慨的詠志詩。作者先以神龜、騰蛇為喻,說明神物壽命雖長,神通雖大,都逃脫不了死亡。從而表明宇宙萬物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這是自然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不應該幻想長生不死,而應該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業,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況且人的壽命長短也不是全由天決定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順應自然,養治身心,延年益壽,與天爭時,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進取精神。詩人的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十分可貴、可取的。

  詩一開始就連用神龜、騰蛇、老驥為喻,既是邏輯推理,又能喚起人們的形象思維。“老驥伏櫪”的比喻,轉消極為積極,有力地突出了詩的中心思想;“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作者自我形象的藝術寫照!袄象K伏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勵志之語。

  曹操的詩強烈表現出爽朗剛健的“建安風骨”,以“慷慨”“?鄽狻钡娘L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蕩人們的心靈。這在《龜雖壽》一詩中得到集中的體現。

  二、《石壕吏》分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六十萬大軍包圍安慶緒于鄴城,由于指揮不統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軍潰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這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三別》、《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全詩的主題是通過對“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繪,揭露官吏的橫暴,反映人民的苦難。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五字,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為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環境。第二句“有吏夜捉人”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里生發出來。三句、四句表現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即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袄艉粢缓闻!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奥爧D前致詞”承上啟下,以下十三句是“致詞”的內容,在泣訴兩個兒子已死、一個兒子仍服役,“室中更無人”,只!叭橄聦O”及其“無完裙”的母親的慘況未能打動縣吏的情況下,老婦無奈“請從吏夜歸”。最后一段的四句詩,照應開頭,涉及所有人物,寫出了事件的結局和作者的感受。時隔一夜,老婦被捉走,兒媳婦泣不成聲,作者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了。老翁是何心情?詩人作何感想?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詩人用白描的手法,極精煉的詩歌語言,于敘事中抒情、議論,愛憎鮮明,藏問于答,無情鞭撻了“吏”的蠻悍、橫暴,如實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在驚人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與沖突,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三、《相見歡》分析

  后人一般認為這首詞是李煜降宋之后所作,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人們往往聯系李煜身經亡國之痛的遭遇來評析這首詩。如“此詞最凄婉,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保S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后主以南朝天子,而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嘗之滋味,自與常人不同。心頭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說則無從說起,且亦無人可說,故但云‘別是一般滋味’。”(唐圭璋《唐宋詞簡釋》)這些評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領會這首詞的內涵。

  這首詞之所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是由于它對“離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寫。詩人把抽象的難以言狀的“離愁”,寫得很形象,道出一種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以“剪不斷、理還亂”為喻,是形象地描繪離愁的絕妙之筆。結尾一句寫離愁“別是一般滋味”,也是絕妙之筆!皠e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即說不出是一種什么滋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這正是真正經歷離愁之苦的人最為真切的體驗。這首詞寫情極其深切而自然,語言樸素如同白話,毫無雕琢痕跡,這既出于詩人的才能,更是其真情所致。

  詞中的語句“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常為后人所用。“剪不斷,理還亂”,現在用來形容人內心的煩亂,或形容某些事難以處理解決。現在人們常說“別有滋味”“別有一番滋味”,即由“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而來,用來形容只有自己內心知曉的那種難以言說的感受。

  四、《觀書有感》分析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我們也可以從這首詩中給我們這樣的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五、《清平樂》分析

  這首詞題為“村居”,是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打擊,壯志難酬,歸隱信州(今江西上饒)地區農村時的作品。

  這首詞是描寫農村生活的名作,風格清新淡雅,富于詩情畫意。在表現手法上,全詞不事雕琢而純用白描,繪出了農村一戶人家清新秀麗的環境以及老小五口充滿田園情趣的生活畫面,生動地勾畫了一家五口特別是翁媼二人“醉里吳音相媚好”和“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形象,表現了農村和平安寧、自然樸素的生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詞中寫白發翁媼,先聞其聲;寫大、中、小三兒,后見其人。寥寥幾筆,如實描摹,簡潔自然,寫出一家兩老三少的活動。構思方面,頭兩句寫景,茅草、小溪、青草,本來是農村司空見慣的東西,但將它們組合成一個畫面,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后六句寫人,通過翁媼打趣閑談、大兒鋤草、中兒編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描畫出一幅富于田園特色的生活景象。全詞只攝取了一個很平常的生活畫面,如同一幅素描,卻寫得生趣盎然。

  六、《詩詞五首》參考譯文

  《龜雖壽》

  神龜雖然壽命長,最終還是要死亡。螣蛇雖然能乘云霧,終究化作灰和土。千里馬老來臣槽櫪,鴻志仍在馳千里。剛烈之人到晚年,雄心壯志永不止。人的壽命長和短,不僅決定于蒼天。身心健康才是福,可以享有長壽年;厥淄绿疫\啊,吟歌一曲抒豪情!

  《石壕吏》

  傍晚時分我投宿到石壕村,這天夜里聽到有吏在捉人。我住的這家老翁聽到聲,便爬墻逃走了,老婦這才慢慢地走出屋去應門。

  呵,縣吏噪噪叫叫的那聲音該有多么兇橫!老婦哭哭啼啼的聲音聽著又有多么叫人傷心!我聽到老婦訴說苦情:“我有三個兒子都去圍攻鄴城。最近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兩個兒子不久剛剛犧牲;钪牟贿^是茍且偷生,死了的已招不回他們的靈魂!屋子里再沒有一個人,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孫;他的媽媽雖沒有離去,可是出出入人沒有一件遮體的衣裙。我這老婆婆雖然年邁力盡,但我愿意連夜跟你們回衙門;然后好到河陽之當名伙頭軍,等趕到那里也許還來得及做飯而不會錯過早晨!”

  呵,夜深啦,語聲已經都斷絕,但這時候好像聽到有人幽幽咽咽地,泣不成聲。等到天明,我匆匆忙忙地奔向前程,而告別的呀,已獨獨只有那個白頭老翁!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一彎殘月,清冷如鉤。深院鎖寂寞梧桐相廝守,孤零零空對涼秋。

  剪是剪不斷,梳理更煩亂——是無奈的離愁,更有一番亡國之君的感受直涌我心頭。

  《觀書有感》

  半畝大小的一方池塘像一面打開的鏡子,天光和云影都倒映在里面,隨著水波在不停地晃動。要問它為什么能夠這樣清澈?就是因為有活水從源頭不斷流來。

  《清平樂·村居》

  茅屋的屋檐,是這樣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不知哪一家的老婆婆和老公公,頭發都白了,醉醺醺地說著南方話在互相打趣。

  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在家里編織雞籠,頂喜歡最小的孩子那頑皮勁兒子,躺在溪邊只顧剝著蓮蓬的嫩蓮子吃。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通過《石壕吏》認識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學習通過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反映社會現實、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2.學會欣賞通過寫景、寫物抒情的詩詞。

  3.五篇作品各自的體裁。

 。ǘ┠芰δ繕

  1.在理解《石壕吏》的基礎上自讀“三吏”“三別”。

  2.背誦五首古代詩詞。

 。ㄈ┣楦心繕

  1.體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悲天憫人之心。

  2.認識戰爭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

  二、學法引導

  朗讀背誦聯系寫作背景加深理解,加強積累,用配詩作畫的方法體會意境,佐以點撥、討論、改寫等方式加以提高。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l.《石壕吏》中老婦向官吏訴說家中的悲慘遭遇,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老婦的訴說用意在于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婦無可奈何自請服役。

  2.五首詩各自的體裁。

  教師講解并加以舉例、比較。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l.投影片:①文學常識 ②隨堂練習

  2.有關配詩、配詞的畫。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于課內熟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課外讀“三吏”、“三別”,教師作適當指導。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ㄒ唬┟鞔_目標

  l.學習《石壕吏》一詩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課內背誦這首詩。

 。ǘ┱w感知

  l.閱讀提示,教師講解此詩背景:詩歌創作于“安史之亂”期間,當時唐軍60萬在鄴城被叛軍打敗,為了補充兵力,大肆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后,曾被叛軍俘虜,思想和人民貼得更近。這一年他從華州往洛陽,親見差役把老人、少年、結婚才一天的青年,都抓去當兵,心情沉痛激憤,創作了“三吏”“三別”,這組詩如鏡子般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

  2.教師范讀此詩。

 。ㄈ┙虒W過程 

  1.講解該詩體裁:五言古風。

  2.生字、詞的掌握。

  逾墻:yú 越過。一何:多么。

  致詞:說話。

  鄴城戍:shù 防守。

  老嫗:婦人。

  3.疏通文意,指導學生口譯詩歌,并分析。

 、俟适麻_始:第一自然段,點明時間、地點,官吏在晚上出來抓人當兵揭開了故事的序幕,老頭警覺地越墻而逃,老婦出門應付。深刻揭示戰禍之中人民不得安寧的情景。

 、诠适碌恼归_:第二、三自然段,在差役的態呼,老婦的苦啼聲中,一個飽受戰禍的家庭的種種不幸,一步步展示出來。明確一點,差役絕不是靜聽老婦訴說,而是不斷怒呼咆哮,并沒有同情她,因為如不是差役追問不放,老婦不至于被逼到自請赴役。從老婦的哭訴中也可見戰爭給人民造成的疾苦:三男全被征兵,三男已死亡,可見戰爭之慘烈,寡兒媳衣不蔽體可知其貧困。

  ③故事的結局:第四自然段,老婦被捉,兒媳婦抽泣,表現出詩人一直在關切傾聽,徹夜未眠。凄苦、悲憤,盡在不言中。

  4.作者在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感情。

  控訴官府捉人的兇狠殘酷,反映了黑暗慘淡的戰亂現實,表現了對苦難人民的深切同

  情。

 。ㄋ模┛偨Y、擴展

  1.杜甫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在他的詩中,“三吏”、“三別”描寫民間疾苦最為深刻,詩人的心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詩人抨擊石壕吏的兇暴氣焰和冷酷無情,對于人們認識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會有啟發。

  2.背誦《石壕吏》。

 。ㄎ澹┎贾米鳂I 

  1.課外閱讀“三吏”“三別”。

  2.改寫《石壕吏》為記敘文。

  第二課時

 。ㄒ唬┟鞔_目標

  1.學習《龜雖壽》一詩中作者所表達的人到暮年而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

  2.體會《觀書有感》一詩所表現出的思想意義。

  3.背誦這四首詩。

 。ǘ┱w感知

  1.閱讀提示中的相關部分,介紹作者的情況。

 。1)曹操,字孟德(155-220),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2)朱熹,字元晦,南宋著名理學家,客觀唯心主義者。

  2.朗讀這兩首詩歌。

 。ㄈ┲攸c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龜雖壽》

  (1)了解《電雖壽》的體裁:樂府詩,四言古風。

 。2)講解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字詞:

  烈士:有雄心壯志的人。

  不但;不只。

  (3)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神龜、騰蛇雖一個長壽、一個能騰云駕霧,但它們沒有雄心壯志,所以終有競時,終成上灰;而烈士雖已暮年,卻依然壯心不已。作者希望通過人為的努力達到長壽的目的,成就一番人事業。

  2.《觀書有感》

  (1)了解《觀書有感》的體裁:七言絕句。

 。2)體會詩歌中所蘊含的思想寓意。

  “方塘”由于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而得以深且清,清得不僅能夠反映出“天光云影”,而巨能夠反映出它們“共徘徊”的細微情態。

  它以池塘要不斷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斷地有所發展提高才能活躍,才能免于停滯和僵化。這種形象的表達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四)總結

  兩首詩歌內容不同,體裁各異,通過學習理解借物抒情、借景寓理的方法。

 。ㄎ澹┎贾米鳂I 

  1.默寫這兩首詩。

  2.預習《相見歡》、《清平樂》。

  第三課時

 。ㄒ唬┟鞔_目標

  1.欣賞詞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2.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詞的能力。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體會,朗讀。

  2.文學常識。

 。ㄈ┙虒W過程 

  1.學習《相見歡》

 。╨)寫作背景

  亡國前耿于享樂、亡國后溺于悲哀,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國降來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樓中,過著終日以淚洗面的凄涼日子,《相見歡》寫的就是這種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断嘁姎g》為詞牌名。

 。2)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給人什么樣的感受?

  寫了西樓、殘月、梧桐、深院、清秋,西接見月,夜已深沉,作者不能入睡,可見愁情濃重。作者眼中之景,都是凄涼冷落的,情和景合二為一。其中“鎖”字暗點了身世。

 。3)詞的下閩直抒胸臆,為千古之絕唱。

  把抽象的愁極其深刻形象地寫出來,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它不能說出,只能意會,這是真正經歷過愁苦的人的真切的感受。

  2.學習《清平樂》

 。1)介紹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國建立之初。他在上饒、鉛山隱居時期寫了不少詩詞,《清平樂》為其中的一首。

 。2)疏通字意。

  翁媼(ǎo)——老公公、老婆婆。

  亡賴——無賴,指頑皮、淘氣之意。亡通“無”。

  相媚好——互相打趣。

  (3)體味詞所描繪的意境,表現農村平和、清新、愉快的生活情境,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四)總結

  詞所表達的意境比詩更加深遠。

石壕吏 篇13

  教學建議

  一、《龜雖壽》分析

  這首詩是《步出夏門行》的最后一章,寫作時間比《觀滄!飞酝恚蠹s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

  曹操是一位頗有作為的政治家。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遷都許昌,受封為大將軍兼丞相,開始掌握中央大權。用了整整11年時間,逐步消滅了呂布、袁紹等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這首詩即寫在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后,南下征討荊、吳之前。

  曹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戰,歷盡艱辛,既有過勝利的喜悅,也嘗過失敗的痛苦。但他從不消極,總是主動進取,雖屆暮年,還是老當益壯,不失雄心壯志。這是他寫這首詩的思想基礎。

  這是一首抒發人生感慨的詠志詩。作者先以神龜、騰蛇為喻,說明神物壽命雖長,神通雖大,都逃脫不了死亡。從而表明宇宙萬物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這是自然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不應該幻想長生不死,而應該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業,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況且人的壽命長短也不是全由天決定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順應自然,養治身心,延年益壽,與天爭時,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進取精神。詩人的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十分可貴、可取的。

  詩一開始就連用神龜、騰蛇、老驥為喻,既是邏輯推理,又能喚起人們的形象思維。“老驥伏櫪”的比喻,轉消極為積極,有力地突出了詩的中心思想;“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作者自我形象的藝術寫照。“老驥伏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勵志之語。

  曹操的詩強烈表現出爽朗剛健的“建安風骨”,以“慷慨”“?鄽狻钡娘L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蕩人們的心靈。這在《龜雖壽》一詩中得到集中的體現。

  二、《石壕吏》分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六十萬大軍包圍安慶緒于鄴城,由于指揮不統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軍潰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這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三別》、《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全詩的主題是通過對“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繪,揭露官吏的橫暴,反映人民的苦難。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五字,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為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環境。第二句“有吏夜捉人”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里生發出來。三句、四句表現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即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奥爧D前致詞”承上啟下,以下十三句是“致詞”的內容,在泣訴兩個兒子已死、一個兒子仍服役,“室中更無人”,只!叭橄聦O”及其“無完裙”的母親的慘況未能打動縣吏的情況下,老婦無奈“請從吏夜歸”。最后一段的四句詩,照應開頭,涉及所有人物,寫出了事件的結局和作者的感受。時隔一夜,老婦被捉走,兒媳婦泣不成聲,作者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了。老翁是何心情?詩人作何感想?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詩人用白描的手法,極精煉的詩歌語言,于敘事中抒情、議論,愛憎鮮明,藏問于答,無情鞭撻了“吏”的蠻悍、橫暴,如實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在驚人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與沖突,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三、《相見歡》分析

  后人一般認為這首詞是李煜降宋之后所作,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人們往往聯系李煜身經亡國之痛的遭遇來評析這首詩。如“此詞最凄婉,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保S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后主以南朝天子,而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嘗之滋味,自與常人不同。心頭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說則無從說起,且亦無人可說,故但云‘別是一般滋味’!保ㄌ乒玷啊短扑卧~簡釋》)這些評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領會這首詞的內涵。

  這首詞之所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是由于它對“離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寫。詩人把抽象的難以言狀的“離愁”,寫得很形象,道出一種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以“剪不斷、理還亂”為喻,是形象地描繪離愁的絕妙之筆。結尾一句寫離愁“別是一般滋味”,也是絕妙之筆!皠e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即說不出是一種什么滋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這正是真正經歷離愁之苦的人最為真切的體驗。這首詞寫情極其深切而自然,語言樸素如同白話,毫無雕琢痕跡,這既出于詩人的才能,更是其真情所致。

  詞中的語句“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常為后人所用!凹舨粩,理還亂”,現在用來形容人內心的煩亂,或形容某些事難以處理解決,F在人們常說“別有滋味”“別有一番滋味”,即由“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而來,用來形容只有自己內心知曉的那種難以言說的感受。

  四、《觀書有感》分析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我們也可以從這首詩中給我們這樣的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五、《清平樂》分析

  這首詞題為“村居”,是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打擊,壯志難酬,歸隱信州(今江西上饒)地區農村時的作品。

  這首詞是描寫農村生活的名作,風格清新淡雅,富于詩情畫意。在表現手法上,全詞不事雕琢而純用白描,繪出了農村一戶人家清新秀麗的環境以及老小五口充滿田園情趣的生活畫面,生動地勾畫了一家五口特別是翁媼二人“醉里吳音相媚好”和“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形象,表現了農村和平安寧、自然樸素的生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詞中寫白發翁媼,先聞其聲;寫大、中、小三兒,后見其人。寥寥幾筆,如實描摹,簡潔自然,寫出一家兩老三少的活動。構思方面,頭兩句寫景,茅草、小溪、青草,本來是農村司空見慣的東西,但將它們組合成一個畫面,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后六句寫人,通過翁媼打趣閑談、大兒鋤草、中兒編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描畫出一幅富于田園特色的生活景象。全詞只攝取了一個很平常的生活畫面,如同一幅素描,卻寫得生趣盎然。

  六、《詩詞五首》參考譯文

  《龜雖壽》

  神龜雖然壽命長,最終還是要死亡。螣蛇雖然能乘云霧,終究化作灰和土。千里馬老來臣槽櫪,鴻志仍在馳千里。剛烈之人到晚年,雄心壯志永不止。人的壽命長和短,不僅決定于蒼天。身心健康才是福,可以享有長壽年。回首往事太幸運啊,吟歌一曲抒豪情!

  《石壕吏》

  傍晚時分我投宿到石壕村,這天夜里聽到有吏在捉人。我住的這家老翁聽到聲,便爬墻逃走了,老婦這才慢慢地走出屋去應門。

  呵,縣吏噪噪叫叫的那聲音該有多么兇橫!老婦哭哭啼啼的聲音聽著又有多么叫人傷心!我聽到老婦訴說苦情:“我有三個兒子都去圍攻鄴城。最近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兩個兒子不久剛剛犧牲;钪牟贿^是茍且偷生,死了的已招不回他們的靈魂!屋子里再沒有一個人,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孫;他的媽媽雖沒有離去,可是出出入人沒有一件遮體的衣裙。我這老婆婆雖然年邁力盡,但我愿意連夜跟你們回衙門;然后好到河陽之當名伙頭軍,等趕到那里也許還來得及做飯而不會錯過早晨!”

  呵,夜深啦,語聲已經都斷絕,但這時候好像聽到有人幽幽咽咽地,泣不成聲。等到天明,我匆匆忙忙地奔向前程,而告別的呀,已獨獨只有那個白頭老翁!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一彎殘月,清冷如鉤。深院鎖寂寞梧桐相廝守,孤零零空對涼秋。

  剪是剪不斷,梳理更煩亂——是無奈的離愁,更有一番亡國之君的感受直涌我心頭。

  《觀書有感》

  半畝大小的一方池塘像一面打開的鏡子,天光和云影都倒映在里面,隨著水波在不停地晃動。要問它為什么能夠這樣清澈?就是因為有活水從源頭不斷流來。

  《清平樂·村居》

  茅屋的屋檐,是這樣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不知哪一家的老婆婆和老公公,頭發都白了,醉醺醺地說著南方話在互相打趣。

  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在家里編織雞籠,頂喜歡最小的孩子那頑皮勁兒子,躺在溪邊只顧剝著蓮蓬的嫩蓮子吃。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通過《石壕吏》認識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學習通過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反映社會現實、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2.學會欣賞通過寫景、寫物抒情的詩詞。

  3.五篇作品各自的體裁。

  (二)能力目標

  1.在理解《石壕吏》的基礎上自讀“三吏”“三別”。

  2.背誦五首古代詩詞。

 。ㄈ┣楦心繕

  1.體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悲天憫人之心。

  2.認識戰爭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

  二、學法引導

  朗讀背誦聯系寫作背景加深理解,加強積累,用配詩作畫的方法體會意境,佐以點撥、討論、改寫等方式加以提高。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l.《石壕吏》中老婦向官吏訴說家中的悲慘遭遇,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老婦的訴說用意在于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婦無可奈何自請服役。

  2.五首詩各自的體裁。

  教師講解并加以舉例、比較。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l.投影片:①文學常識 ②隨堂練習

  2.有關配詩、配詞的畫。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于課內熟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課外讀“三吏”、“三別”,教師作適當指導。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ㄒ唬┟鞔_目標

  l.學習《石壕吏》一詩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課內背誦這首詩。

 。ǘ┱w感知

  l.閱讀提示,教師講解此詩背景:詩歌創作于“安史之亂”期間,當時唐軍60萬在鄴城被叛軍打敗,為了補充兵力,大肆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后,曾被叛軍俘虜,思想和人民貼得更近。這一年他從華州往洛陽,親見差役把老人、少年、結婚才一天的青年,都抓去當兵,心情沉痛激憤,創作了“三吏”“三別”,這組詩如鏡子般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

  2.教師范讀此詩。

 。ㄈ教學過程

  1.講解該詩體裁:五言古風。

  2.生字、詞的掌握。

  逾墻:yú 越過。一何:多么。

  致詞:說話。

  鄴城戍:shù 防守。

  老嫗:婦人。

  3.疏通文意,指導學生口譯詩歌,并分析。

  ①故事開始:第一自然段,點明時間、地點,官吏在晚上出來抓人當兵揭開了故事的序幕,老頭警覺地越墻而逃,老婦出門應付。深刻揭示戰禍之中人民不得安寧的情景。

  ②故事的展開:第二、三自然段,在差役的態呼,老婦的苦啼聲中,一個飽受戰禍的家庭的種種不幸,一步步展示出來。明確一點,差役絕不是靜聽老婦訴說,而是不斷怒呼咆哮,并沒有同情她,因為如不是差役追問不放,老婦不至于被逼到自請赴役。從老婦的哭訴中也可見戰爭給人民造成的疾苦:三男全被征兵,三男已死亡,可見戰爭之慘烈,寡兒媳衣不蔽體可知其貧困。

 、酃适碌慕Y局:第四自然段,老婦被捉,兒媳婦抽泣,表現出詩人一直在關切傾聽,徹夜未眠。凄苦、悲憤,盡在不言中。

  4.作者在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感情。

  控訴官府捉人的兇狠殘酷,反映了黑暗慘淡的戰亂現實,表現了對苦難人民的深切同

  情。

 。ㄋ模┛偨Y、擴展

  1.杜甫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在他的詩中,“三吏”、“三別”描寫民間疾苦最為深刻,詩人的心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詩人抨擊石壕吏的兇暴氣焰和冷酷無情,對于人們認識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會有啟發。

  2.背誦《石壕吏》。

 。ㄎ澹┎贾米鳂I 

  1.課外閱讀“三吏”“三別”。

  2.改寫《石壕吏》為記敘文。

  第二課時

 。ㄒ唬┟鞔_目標

  1.學習《龜雖壽》一詩中作者所表達的人到暮年而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

  2.體會《觀書有感》一詩所表現出的思想意義。

  3.背誦這四首詩。

 。ǘ┱w感知

  1.閱讀提示中的相關部分,介紹作者的情況。

 。1)曹操,字孟德(155-220),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2)朱熹,字元晦,南宋著名理學家,客觀唯心主義者。

  2.朗讀這兩首詩歌。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龜雖壽》

  (1)了解《電雖壽》的體裁:樂府詩,四言古風。

  (2)講解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字詞:

  烈士:有雄心壯志的人。

  不但;不只。

 。3)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神龜、騰蛇雖一個長壽、一個能騰云駕霧,但它們沒有雄心壯志,所以終有競時,終成上灰;而烈士雖已暮年,卻依然壯心不已。作者希望通過人為的努力達到長壽的目的,成就一番人事業。

  2.《觀書有感》

 。1)了解《觀書有感》的體裁:七言絕句。

 。2)體會詩歌中所蘊含的思想寓意。

  “方塘”由于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而得以深且清,清得不僅能夠反映出“天光云影”,而巨能夠反映出它們“共徘徊”的細微情態。

  它以池塘要不斷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斷地有所發展提高才能活躍,才能免于停滯和僵化。這種形象的表達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四)總結

  兩首詩歌內容不同,體裁各異,通過學習理解借物抒情、借景寓理的方法。

 。ㄎ澹┎贾米鳂I 

  1.默寫這兩首詩。

  2.預習《相見歡》、《清平樂》。

  第三課時

 。ㄒ唬┟鞔_目標

  1.欣賞詞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2.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詞的能力。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體會,朗讀。

  2.文學常識。

 。ㄈ教學過程

  1.學習《相見歡》

  (l)寫作背景

  亡國前耿于享樂、亡國后溺于悲哀,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國降來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樓中,過著終日以淚洗面的凄涼日子,《相見歡》寫的就是這種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断嘁姎g》為詞牌名。

  (2)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給人什么樣的感受?

  寫了西樓、殘月、梧桐、深院、清秋,西接見月,夜已深沉,作者不能入睡,可見愁情濃重。作者眼中之景,都是凄涼冷落的,情和景合二為一。其中“鎖”字暗點了身世。

  (3)詞的下閩直抒胸臆,為千古之絕唱。

  把抽象的愁極其深刻形象地寫出來,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它不能說出,只能意會,這是真正經歷過愁苦的人的真切的感受。

  2.學習《清平樂》

 。1)介紹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國建立之初。他在上饒、鉛山隱居時期寫了不少詩詞,《清平樂》為其中的一首。

 。2)疏通字意。

  翁媼(ǎo)——老公公、老婆婆。

  亡賴——無賴,指頑皮、淘氣之意。亡通“無”。

  相媚好——互相打趣。

 。3)體味詞所描繪的意境,表現農村平和、清新、愉快的生活情境,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四)總結

  詞所表達的意境比詩更加深遠。

石壕吏 篇1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石壕吏》。

  一、說教材:

  《石壕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第一課時已學過了前兩首,學生對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風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學習這篇《石壕吏》應該問題不大。

  《石壕吏》語言凝練、質樸,內容比較集中,主要記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墻逃走,老婦出門應對。用大量篇幅記敘了老婦的致詞,從中體現戰亂給老婦一家帶來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請求從軍服役的經過。第二天天明,作者獨與老翁別暗示了老婦已被抓走。全篇以老婦的致詞為主,兼有動作描寫,再加上對偶句的運用,使文章愈加生動。

  二、說目標:

  結合這個單元文言文教學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思想、寫作上的特點,我將這節課的目標確定為:

  1. 讀懂文章大意,積累一些文言詞語。例如:古今異義詞(裙、已、前途等)和一些特殊詞語的意義。

  2. 了解古體詩在停頓和節奏上的特點,能準確、有感情的進行朗讀。達到熟讀成誦。

  3. 在反復誦讀中領會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復雜思想情感和精練的語言。

  4.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珍愛和平幸福的生活。

  5. 通過比較詩風的變化,體會文學來源于生活。

  其中重點放在對作者思想的把握和體會語言特點兩方面。

  三、說教法:

  學習千法,讀是根本。對于文言文來說讀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讀為先,講中有讀,讀中促講的辦法。先生讀,互評,再生讀,范讀,自由讀,齊讀等方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為進一步的分析鑒賞作準備。

  文言文教學的一大弱點往往枯燥乏味,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選擇了多種學生感興趣的因素:猜對聯、當演員演短劇等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效率。同時加深學生對作者的認識和對作品的理解。

  在探究過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體現在兩方面:1、自主。學生根據學案預習,記錄下自己的收獲和疑問這樣就給了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 ,同時教師也可以有的放矢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學生自己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節,體會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傾向,編排劇本,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2、合作。對于一些疑難問題讓學生來合作討論解決,集思廣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合作能力,體會集體的力量,合作的快樂。例如:官吏只出現了兩次,卻以《石壕吏》命題,原因何在?老婦的致詞是由官吏一步步逼出來的,你同意嗎?

  四、說設計:

  (一)導入:

  張貼在黑板上兩幅對聯,問“今天咱們要接觸的名人就在這兩幅對聯里猜他是誰”?引用朱德、郭沫若的對聯認識杜甫,可以調動學生興趣,加深對杜甫的認識,烘托課堂氣氛。“背背上節課學的《春望》”——(溫故知新)。“今天我們來學習與《春望》同一時期的一首長篇古體敘事詩《石壕吏》”。(板書課題)“問大家一個問題:長大想當演員 的舉手,今天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把《石壕吏》排成短劇演演好不好?那要演好劇首先我們應該做什么?熟悉劇情主題,把握人物特點。”

  (二)預習交流

  1. 結合注釋1介紹故事背景。 目的:有助于理解和準確把握文章內容和思想。

  2. 談預習后的收獲和產生的問題。 目的:讓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強調兩個讀音:老婦出門看(kān) 咽的三種讀音。“走”、“已”、“裙”、“前途”、“且”、“雖”、“急”等詞語的意思。目的: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知識,準確理解課文。

  3. 一生讀課文互評,教師點撥古體詩的停頓、節奏。

  再指生讀。 強調感情基調。

  師范讀。------自由讀。-------指生讀-------齊讀

  目的:熟悉課文,以讀促講,加強記憶。

  4. 疏通文意。目的:準確的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文言詞匯。

  (三)品讀探究:

  1. 明確作者投宿的時間地點和發生的事件,體會從中反映出的社會的動蕩不安。

  2. 分析老翁、老婦、官吏、杜甫的形象特點,從中把握人物性格和反映出來的問題,品味作者的思想傾向。重點分析致詞的內容,分層,概括層意。想象老嫗說這些話的用意,結合插圖想象官吏會說些什么。同桌配合補充吏呼的內容,并在班內說一說。

  目的:培養學生的分析想象力,深入挖掘人物,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習更生動。了解“藏問于答”的手法,突破重點,體會作者語言精練的特點。

  從分析杜甫的沉默入手,結合其身份、背景,分析他的復雜的思想感情。這一綜合性的問題可小組討論解決。目的:培養合作整和能力。

  (四)研討

  題目是《石壕吏》但卻用大量篇幅寫老嫗,只對官吏簡單敘述是否不妥?體會作者語言特點。

  (五)“走進石壕村”

  1. 生動的復述故事。目的:培養想象力,表達力和記憶文章內容。

  2. 四人一組演短劇。目的: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表演調動興趣,加深理解,培養綜合表達能力;钴S課堂氣氛。

  (六)總結

  (七)延伸練習:目的:鞏固所學,照顧全體,拓展知識。

  1. 解詞: (搶答)

  投——;逾——;一何——;附書至——;且——;

  新——;戍——;猶得——;幽咽——— ;急——;

  雖——;前途——;裙——;走——;已————

  2. 找出文中的對偶句——————,——————。

  ——————,——————。

  仿寫: 草堂佳作在, ——————。

  國家強盛, —————。

  3. 背誦《望岳》比較與本詩風格上的不同。目的:體會文學源于生活。培養寫作。

  (八)作業:

  1. 續寫石壕村一家人今后的命運。

  2. 背誦全文。

  目的加強協作訓練和佳作積累。

  五、板書

  石壕吏

  時間 地點 事件

  (暮) (村) (有吏夜捉人 )——社會動蕩 不得安寧

  老翁:逾墻走 睡臥不寧

  官吏:呼 一何怒 兇暴蠻橫 不可一世

  老婦:啼 一何苦 值得同情 勇挑重擔

  杜甫:沉默 關心時局 同情百姓

  設計目的:理清脈絡,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思想感情。體會作者巧妙的構思。

石壕吏 篇15

  龜雖壽

  曹操

  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顯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石壕吏

  杜甫

  幕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利。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清平樂 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

  溪頭臥剝蓮蓬.

石壕吏 篇16

  《石壕吏》 教案

  學習《石壕吏》。了解背景;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意;賞析本詩情節生動、構思巧妙的藝術特色;背誦全詩。

 。劢虒W步驟]

  一、導入新課

  學生齊背《望岳》《春望》。

  今天,我們學習《石壕吏》。(板書文題)

  二、播放背景音樂,朗讀詩歌,創設學習氛圍。

  1.教師配樂朗讀《石壕吏》,提示學生這是一首古體詩,應注意停頓、節奏、語調。

  2.學生自由讀。

  3.選一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點評。

  4.全班齊讀。

  三、引導學生深入詩的意境,把握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1.寫作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陽,看看戰亂后的故鄉?墒遣坏絻蓚月,形勢發生逆轉,唐軍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守河陽,河陽一帶又騷動起來。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詩人這時被迫離去,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回到華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著名的“三吏”“三別”就是根據這番經歷寫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構思巧妙、情節生動而流傳最廣。

  2.學生默讀詩歌,借助注釋,整體感知詩意。

  3.引導學生發揮聯想和想像,再現詩中的情節。

  選兩位學生口述浮現在腦海中的畫面,發動其他同學補充,共同豐富畫面、情節。

  4.理清情節發展脈絡,指導學生背誦。

 。1)提問: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理清故事情節,并概括詩歌的思想內容。

  明確:這是一首敘事詩,其主體部分是老婦人的“致詞”。詩的前四句寫“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最后四句是結局和尾聲,暗示老婦已被抓走。老婦致詞又可分為兩層:5~16句老婦人敘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婦人主動請求從軍。

  多媒體顯示:

  (2)學生根據思路提示,讀詩,嘗試背誦。

 。3)提問:詩中有幾個人物形象?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學生明確:老嫗、石壕吏。老婦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動從軍,有敢于承擔苦難的精神。石壕吏開頭出現,中間便隱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態度蠻橫,兇暴無比。

  (4)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詩歌的思想內容并分析詩歌流露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詳寫老婦的痛苦申訴,描繪出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揭露了官吏的橫暴,表露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5)學生聽讀配樂朗誦,深深體味詩作的思想情感。

  5.賞析本文巧妙獨特的構思藝術。

  提問:有人說:《石壕吏》中老婦的“致詞”全都是吏步步緊逼出來的。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為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這首詩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情節其實并不簡單,但詩人只用120個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情節發展的全過程,精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歸功于詩人巧妙獨特的構思。從詩題上看,主要人物應是差吏,但詩人對他用了暗寫,一出現只用“吏呼一何怒”來點出他的威勢,此后就讓他轉入“幕后”。對老婦則用明寫,把她所說的話寫成一篇“抒情獨白”。仔細品味,就會發現老婦的話句句都是差吏逼出來的。情節中可能隱去了吏的“怒”“呼”。差吏一進門就問“汝家有男丁否”,老婦答曰“三男鄴城戍……”;再問“尚有他人否”,答曰:“室中更無人……”;最后差吏仍逼著要人不已,老婦只好“請從吏夜歸”。總之,差吏的“怒”“呼”貫穿在老婦陳情的全過程中,其兇橫殘暴不言而喻。

  四、學生自主質疑,深入理解詩意,進入探究階段。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1.詩人同情老婦的遭遇,為何總是一言不發,難道他不該上去義正辭嚴指責官吏嗎?臨行獨與老翁別,似乎也沒有安慰的表示,如何理解詩人的沉默?

  2.“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幽咽”的人是誰?

  3.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孫母”而帶走“力雖衰”的老婦的原因是什么?

  4.石壕吏為何不抓杜甫?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師酌情給予點撥。

  五、學生齊背詩歌,或抽查背誦

  六、課堂小結

  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郭沫若稱頌他:“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痹诙鸥Φ脑娭,“三吏”“三別”抒寫民間疾苦最為深刻,杜甫風格沉郁頓挫,主要是因為他的作品抒寫了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詩人的心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詩人的脈搏和著民眾的脈搏一起跳動,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詩人。

  七、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石壕吏》。

  2.閱讀《登岳陽樓》,感受詩人深沉而廣闊的胸懷。

  登岳陽樓

  杜 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參考答案:

  這首詩是詩人第一次登上岳陽樓,面對洞庭湖水,產生萬千感慨。詩中飽含著詩人對窮途潦倒生活的深沉慨嘆:對終生壯志未酬的激憤與哀怨,對祖國多災多難現實的憂愁與焦慮。詩人由個人的不幸遭遇,聯想到萬方多難的社會現實,由小天地轉入大天地,由個人的悲傷轉向“戎馬關山”的家國之痛,反映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深情,并以“憑軒涕泗流”之情態與開篇“今上岳陽樓”所見的壯闊氣魄構成照應之勢,表現了一位偉大愛國主義詩人的深沉而廣闊的胸懷。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一、寫作訓練

  1.古詩中多用對偶句。對偶又叫“對仗”,俗稱“對對子”,是把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方法。找出杜甫《春望》中的對偶句,仔細體會它們在結構上的特點,并模仿寫一兩組對偶句。

  2.改寫《石壕吏》。

  注意發揮合理想像,補充出詩中表達跳躍的部分,運用記敘、描寫、議論等方式。

  二、關于舉辦“古詩文朗誦賞析會”的設想

  內容是小學、初中一二冊上學過的詩詞文,賞析內容自己按理解準備。要求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文手段完善地再現作品的意境并完成對作品的賞析。

  三、開放探究

  閱讀《春夜喜雨》,回答問題。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問:題目《春夜喜雨》,詩中卻無一“喜”字,結合詩句分析,“喜”字表現在何處?

  參考答案: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樣的“好雨”,雖詩中無一“喜”字,但“‘喜’意都從罅縫里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于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叫“好”。第二聯所寫,顯然是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里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于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分明是看見的?匆娪暌庹凉猓颓椴蛔越叵胂裉烀饕院蟠荷珴M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又表現得多么生動。

石壕吏(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石壕吏

    瀘教版《石壕吏》教案3.《石壕吏》教案2.《石壕吏》說課稿.《石壕吏》教學設計.《石壕吏》譯文《石壕吏》rm音頻課文朗讀《石壕吏》ppt課件《石壕吏》ppt課件(1)...

  • 石 壕 吏

    杜甫

  • 石壕吏

    一.題解:1.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別號少陵,唐代偉大的詩人,原籍襄陽。他和李白并稱“李杜”,代表著唐代詩歌的兩座高峰。少年時刻苦讀書,具有宏大的政治理想,曾到河南、山東、江蘇、浙江一帶游歷。...

  • 八年級《石壕吏》教案(通用14篇)

    學習目標:1、了解《石壕吏》的寫作背景。2、通過朗讀、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3、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 石壕吏教案設計(精選10篇)

    【教學目標】1、了解《石壕吏》的寫作背景。2、通過朗讀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杜甫詩歌“詩史”的特點。4、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 《石壕吏》教案(精選17篇)

    通過《石壕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體會課文的精煉語言。一、教學目標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以及本文特點和地位,我把本文教學目標定為:1、認知目標: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 體會本...

  • 《石壕吏》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 2、理解詩歌內容及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準確流暢地背誦這首詩歌。 3、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喚起學生深入思考的意識,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 《石壕吏》教案設計(通用13篇)

    [設計說明]學生所處時代和生活環境與杜甫筆下《石壕吏》的生活世界有很大差距,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之能夠沉浸到文本里面,有所感受,有所觸動?這是教讀《石壕吏》的困難所在。...

  • 《石壕吏》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 整體感知課文 2. 揭露官吏的橫暴 3. 同情人民的苦難教學重難點:重點分析老婦人的話對表達中心的作用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提綱1. 介紹背景資料2. 帶領學生共同翻譯全文,注意重點字詞的講解。...

  • 《石壕吏》譯文(精選14篇)

    石 壕 吏 作者:杜甫文 本譯 文原 文文 本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來抓人。老頭越過墻逃跑,老婦出門去察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頭越過墻走,老婦出門看。...

  • 《石壕吏》 教案(通用13篇)

    [設計說明]學生所處時代和生活環境與杜甫筆下《石壕吏》的生活世界有很大差距,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之能夠沉浸到文本里面,有所感受,有所觸動?這是教讀《石壕吏》的困難所在。...

  • 石壕吏說課稿(精選4篇)

    一、說教材:《石壕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第一課時已學過了前兩首,學生對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風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學習這篇《石壕吏》應該問題不大。...

  • 八年級《石壕吏》教案設計(精選12篇)

    這首五言古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 石壕吏教案范文(精選16篇)

    [設計說明]學生所處時代和生活環境與杜甫筆下《石壕吏》的生活世界有很大差距,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之能夠沉浸到文本里面,有所感受,有所觸動?這是教讀《石壕吏》的困難所在。...

  • 《石壕吏》 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 整體感知課文 2. 揭露官吏的橫暴 3. 同情人民的苦難教學重難點:重點分析老婦人的話對表達中心的作用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提綱1. 介紹背景資料2. 帶領學生共同翻譯全文,注意重點字詞的講解。...

  • 高一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av超碰| 老司机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第一福利 | 亚洲成人mv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 日韩综合网站 | 免费无遮挡色视频网站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不卡 | 四虎大片| 成人在线视频国产 | 九热精品视频 | 91wwwcom在线观看 | 天天摸天天添人人澡 |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口品美女乱子伦高潮 | 北条麻妃在线 | 欧美黄色a级 |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三区 |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器图片 | 强乱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 四月是你的谎言免费观看动漫 | 不卡中文字幕 |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 | 久久久国产免费 |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 乱码丰满人妻一二三区 | 免费看av成人 | 久久中文综合 |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 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 91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国产粉嫩嫩00在线正在播放 | 国产一级做a爱片在线看免费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男男系列 |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福利 |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影院手机在线看 | 操人视频免费 | 亚洲在线视频播放 | 艳母1-6在线播放 | 欧美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