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精選2篇)
逢入京使 篇1
這首《逢入京使》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關于逢入京使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逢入京使的閱讀材料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⑴入京使:進京的使者。
、乒蕡@: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驱堢姡禾闇I淋漓的樣子。卞和《退怨之歌》
逢入京使的閱讀題目1、解釋詞語:
故園: 漫漫:
龍鐘: 憑: 傳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憑君傳語報平安”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4、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5、一二句“龍鐘”“淚不干”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
逢入京使的閱讀答案1、故園:指作者在長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遙遠
龍鐘:沾濕
憑:托
傳語:捎口信
2、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3、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托,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復雜心理。
4、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濕了雙袖。
5、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托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逢入京使的閱讀的賞析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也表達了詩人欲建功立業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托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托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后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干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于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是有這一特色。
逢入京使 篇2
《逢入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名篇之一。此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具有濃烈的人情味。小編整理了《逢入京使》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注】
、冽堢姡簼皲蹁醯臉幼。
1、選自《岑參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
2、唐代詩人。曾任嘉州(現在四川樂山)刺史。
3、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
4、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5、龍鐘:涕淚淋漓的樣子,這里是沾濕的意思。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鐘。
6、憑:托,煩,請。
7、傳語:捎口信。
譯文: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使者)相遇但無紙筆,請告訴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逢入京使》閱讀題目與參考答案:
1、雙袖龍鐘淚不干一句,詩人運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 這是一首邊塞詩。岑參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第一次遠赴西域,正值34歲,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遠離京都和家園的心情是凄涼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傷。但遠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說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擔心。這樣樸素而又復雜的人之常情,用樸實無華的敘述式語氣道出,更覺得真切感人。
【答案】
詩人運用夸張的手法,說淚下如雨濕袖難干,借以表達自己深切思念親人的心情。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詩人托入京使捎話時內心的波瀾起伏,可見一斑。這種夸張手法的運用,強烈地表達了詩人思念親人、愛憐親人的思想感情。
(2)龍鐘、傳語是什么意思?請選擇其中一個回答。(2分)
答:龍鐘形容流淚的樣子,這里是沾濕的意思。傳語是捎口信的意思。
(3)本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表達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4、雙袖龍鐘淚不干中的龍種是什么意思?在這里有何表達效果?
答: 龍鐘在這里是沾濕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繪了詩人對親人無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淚的神態。
5、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對故鄉、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
6.想象一下,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會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詩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這是一個多好的給家人捎書信的機會呀!可惜卻沒有預先準備好紙筆,于是,詩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為我帶一個平安的口信吧。可以感受到詩人樂觀豁達的情懷。
7、 在上面逐步分析的基礎上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答:這首詩通過對詩人逢入京使時場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以及開闊樂觀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