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言不良誰的錯
韓老師說,由于小雨辰的父母都很忙,他大多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此之前的一年多幼兒園生活中,韓老師從來沒有聽過雨辰說臟話。而就在“十一”放假后的第一天,另一名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了雨辰的腳,小雨辰竟然脫口就說道:“我靠。”臉上還帶著大人不滿時通常才會流露出的表情。聽到這樣話語的韓老師急忙上前追問他在說什么,滿臉狐疑的小雨辰再次說出了“我靠”。在接下來的一整天幼兒園生活中,每每小雨辰不滿意的時候,這兩個字就會脫口而出。
當(dāng)天晚上,當(dāng)韓老師將小雨辰的異常變化告訴他的爺爺時,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小雨辰爺爺說,“十一”黃金周期間,放假的兒子、兒媳終于有時間和小孫子在一起了。放假的7天中,小雨辰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而那句臟話,正是雨辰父親的口頭禪,尤其是在雨辰父親接電話的時候,使用這兩個字的頻率最多。只是短短7天的接觸,小雨辰已經(jīng)將這句話牢記在心并運用自如了。
如果說小雨辰的語言某種程度上還可以接受,那么如今已經(jīng)上大班的女童瞹瞹說出的臟話,甚至連大人都羞于啟齒。她所在的幼兒園齊老師說,從入園到中班,老師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瞹瞹有說臟話的毛病。而到了大班,瞹瞹的臟話不僅突然多了起來,而且其內(nèi)容越來越污穢。幼兒園老師多次教育,在瞹瞹身上也是收效甚微。在一次家長會上,老師與瞹瞹母親的一次長談才找到了其中的原因。
原來,從小班到中班,瞹瞹的母親一直沒有工作。瞹瞹每天都是由母親接送,絕大多數(shù)時間也是母女倆在一起。到了大班,找到工作的母親下班很晚,每天就只能由瞹瞹的姥姥先將她接回去。瞹瞹的姥姥在農(nóng)貿(mào)市場內(nèi)擺了一個蔬菜攤,長時間待在蔬菜攤的瞹瞹,從市場混雜的人嘴里學(xué)會了這些污言穢語。幼兒親子
◎?qū)<矣^點
董娟園長對此分析,從生理學(xué)角度來說,3~6歲的兒童是一生中記憶力最強和接受事物最快的階段。這個年齡的兒童辨別是非、分辨對錯的能力極其微弱,只是簡單的模仿。家長一些不良的行為和語言的頻頻出現(xiàn),無疑是對兒童的一種反復(fù)強化過程。這個負面的強化過程,就會讓兒童學(xué)會這些不良行為和語言。而且越是聰明的孩子,其接受能力和記憶能力就越強。親子教育
應(yīng)該指出的是,這個年齡的兒童一旦沾染上不良的行為和語言,往往會影響到今后的一生。此外,糾正這些兒童的不良語言和行為,往往需要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來進行“淡化教育”。在糾正兒童的同時,還需要糾正家長的語言、行為并創(chuàng)造一個文明的環(huán)境。親子教育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jié):身為寶寶的第一任老師和家長這樣重要的雙重角色,這些角色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責(zé)任,需要特別注意自己對于孩子的影響。避免自己的言行對孩子形成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