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養孩子所蘊藏的內涵,媽媽們知道多少
前言:許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候,往往過多的結合了自己的性格,從而就會出現許多教育的弊端,進而耽誤孩子的成長,就目前統計,家長都是報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觀點,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成長規律,以下就我們來認識下“慢養”會對孩子自身的發展帶來那些優勢!
“慢養”關鍵詞:
耐心、信任、目光長遠
“慢養”的前提是耐心。家長要拋棄急功近利的浮躁,讓孩子得以享受童年的快樂,給孩子體驗挫折與失敗、自己找到正確方向的機會。
“慢養”的基礎是信任。即使目前孩子的表現不如父母的心愿,但要相信孩子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經歷、去摸索。
“慢養”的策略是目光長遠。家長培養孩子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起跑點,幫他找到自己成長的力量,和孩子一起贏在人生的終點。
給孩子多一些空間
描繪人生藍圖
黑幼龍有3個兒子和1個女兒,4個孩子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兒子在外面跟同學打架,女兒小學期間就忙著化妝、交男朋友。沒想到長大后孩子們都上了大學,還都是世界名校。如今回顧那段艱難歲月,黑幼龍慶幸自己當時沒有像傳統的家長那樣對待青春期的孩子,而是選擇了“慢養”。黑幼龍相信“孩子是慢慢養大的”,面對他們的缺點、錯誤,他從不簡單打罵、斥責,而是本著“支持與包容”的原則耐心與孩子溝通;有時甚至放手讓孩子們犯錯,這樣他們才能切身體會到錯誤的后果。
黑幼龍認為,父母管得太多,孩子沒有了自由選擇的空間,對成長反而不利。而且家長不應該用一時的狀況來判斷孩子的未來,現在小孩功課可能很好,不能保證未來就會功成名就;現在孩子功課很爛、留級,將來他也許會成為一個很杰出的人,不要現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定論。孩子的教育應該要慢慢來,給他們多一些空間,讓他們慢慢描繪自己的人生藍圖。
家長困惑:
“起跑線”是父母
難以逾越的心理門檻
菲菲今年讀小學一年級了,對于菲菲的教育問題,菲菲媽心里一直很糾結:一方面,菲菲媽很想孩子有一個輕松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在愉悅的氛圍下健康成長;可是另一方面,看到身邊大部分的孩子都在上各種興趣班,她又感到無比的焦慮。到底應該給孩子“增負”還是“減負”?菲菲媽感到非常矛盾。“我也常常勸慰自己,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應該是父母最看重的事情,而不是看待一時的排名。但是每想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我又無法釋然,那條無形的‘線’是為人父母者難以逾越的心理門檻,我擔心因為自己的‘慢養’、‘放養’而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青春期
“不管”比“管”更難
“‘慢養’的概念聽起來固然好,但是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不管’比‘管’還要難!”鄧琴對讀初二的兒子總有操不完的心:兒子超過了正常的時間還不到家,她擔心兒子去網吧,不停地給兒子打電話;兒子上網聊天,她擔心兒子網戀,偷偷查兒子的聊天記錄;兒子偶爾測試成績不理想,她趕緊給兒子找家教……盡管很累,但是鄧琴卻認為:“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任何的閃失都有可能造成一生的遺憾,如果‘不管’,那種心理上的煎熬比‘管’更辛苦。雖然孩子可能因為‘管’而少了自由選擇的空間,但至少能保證他的成長不偏離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