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3 小小竹排畫中游
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一個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覺自己如同在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著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兩個筆畫和“、纟”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1)在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求他們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字要多讀幾遍。十二個生字中,“中、唱、樹”是翹舌音,要提示學生讀準字音!熬G油油”的“油”課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讀時應讀第一聲。可通過認讀生字卡片、同桌互讀等形式鞏固要認的字,并鼓勵學生相互糾錯正音。 (2)指導學生識記字形時,可先學習新偏旁“、纟”,然后讓學生自主識字,交流識字的方法,使學生在互相啟發中,提高識字能力。如: ①加一加: 樹=+對 苗=+田 ②比一比:雨—兩 2寫字。 本課要求會寫的三個字,筆畫都比較少。要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發現三個字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共同點是三個字都有“口”這個部件,但形狀不同。要引導學生看清字的每一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口:認識新筆畫。防止學生把“口”寫成方塊。教師可寫一個方塊與口比較,讓學生自己得出寫好“口”的要領:口字要寫好,上大下要小。 日:認識新筆畫,提醒學生注意“日”的兩豎要直。 中:最后一筆豎要寫在豎中線上。 (二)朗讀感悟 1讓學生讀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句。先同學之間答疑,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作指導。可借助插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如,“竹排”,可通過看圖,讓學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鄉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然后演示小竹排的活動狀況,讓學生知道“順水流”的意思。又如,指導學生看圖或投影片,讓學生懂得“密”是樹木很多,一棵挨著一棵,而且枝葉茂盛。“禾苗”是指水稻的幼苗!熬G油油”是形容禾苗顏色濃綠,而且有光澤,說明禾苗茁壯,長勢喜人。江南一帶小河多,河里有許多魚蝦,那里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叫“江南魚米鄉”。拉動投影片或演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江南水鄉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小小竹排就像在畫中游。 2在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熟讀成誦。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江南水鄉的美麗風光。鼓勵學生用適當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感受,如,“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可讀得輕快些,表達出喜悅、歡快的心情;“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讀得緩慢些,以表達贊美的感情。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 (三)實踐活動 1課外收集有關介紹江南風光和物產的圖片、照片,張貼在教室里,供大家觀賞。 2學生展示自己旅游時拍攝的照片,向同學介紹旅游景點的美麗風光。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例一 (一)課題導入 讀課題,先理解“游”的意思,再理解課題的意思。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播放小竹排在畫中游的課件,配樂范讀課文。也可以播放課文朗讀的錄音。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小組交流記字方法。 (四)朗讀感悟 創設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水鄉的美麗、富饒。 1播放“小竹排在畫中游”的課件,請學生說說小竹排順水流,如果你坐在上面會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鳥兒、魚兒、樹木、禾苗)讀有關句子,理解“密”、“綠油油”。 2看到這些美景,你會說些什么? 3為什么說小竹排是在“畫中游”? 4用多種形式練習朗讀,感悟“江南魚米鄉”的美景。 (五)拓展說話 再創情境,練習說話。 繼續播放課件:小竹排游到了江南的其他風景名勝區,讓學生進行情境說話練習,說幾句贊美風景的話。 (六)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七)課外延伸 收集江南的風景圖片,在教室里展覽;準備旅游照片,并作介紹。 例二 (一)看圖,揭示課題 1學生一邊聽表現江南風光的民族樂曲,一邊看圖。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小竹排是什么?小竹排怎么能在畫中游?)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讀課文,畫出生字,自學字音并讀通句子。 2指名試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三)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播放樂曲,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江南水鄉美麗的風光。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五)復習鞏固生字詞 (六)指導學生寫字 (七)完成練習 完成課后練習“我會讀”,并練習用本課要認的字口頭組詞。 江南魚米鄉 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上,河網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一向稱“魚米之鄉”,又稱“水鄉澤國”。那里盛產稻米、魚蝦,糧食產量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詩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