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三個典型案例
互聯網+概念持續火熱,傳統行業興奮不已,互聯網行業磨刀霍霍,互聯網+無疑將成為推動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中堅力量。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行業雙向滲透已成為中國產業升級的重要特征。
互聯網+家裝
不管你是否承認,貼上“小米家裝”標簽的愛空間是互聯網家裝持續爆紅的直接推手。除了使愛空間知名度和訂單大幅提升,更直觀現象是諸多玩家相繼殺入互聯網家裝市場,比如58投資土巴兔、國美聯合東易日盛推出國美家、天貓打造家裝品牌孵化器、新浪上線“搶工長”平臺,甚至傳統家裝代表實創也在謀求變革,他們不約而同瞄準行業痛點,推出標準化高、性價比高的裝修套餐,為備受詬病的家裝市場重新注入新活力。
家裝行業發展幾十年,從未像今天這樣熱鬧和被重視。隨著競爭對手的強勢入局,玩家之間的攻伐從未停止,武裝小米模式的愛空間成為眾矢之的。愛空間內部人士曾向我透露,一開始他們對于無端被黑摸不著頭腦,后來才明白全行業都在搶裝修這塊大蛋糕。
不可否認,各大玩家的涌入不僅帶來市場高度競爭,而且使互聯網家裝市場迅速做大,用戶無疑是最大贏家。與傳統家裝相比,我認為互聯網家裝主要有三大革新:標準化、極致和口碑。我曾兩次采訪愛空間創始人陳煒,標準化方面,愛空間把裝修需求、供應鏈、定價、工程管理、管理過程5大環節完全標準化,提升整體裝修效率。比如愛空間是以每平米699元來定價,與過去按裝修需求購買大量原材料截然不同,用戶不再需要精通幾百種原材料、跑幾十次建材市場,同時免去用戶對裝修增項的擔憂。
極致方面,愛空間的殺招是20天工期。傳統家裝動輒3、4個月,工人千方百計壓榨用戶獲取利潤,年輕人被迫當起監工與工人斗智斗勇。愛空間把工期壓縮至20天,完全顛覆用戶對家裝行業的認識,符合產品極致理念,背后需要自養產業工人來實現,加上每天施工進度在微信群中實時更新,用戶能第一時間掌握裝修細節和整體進度。更奇葩的是,極致理念還催生出新的用戶市場,即二手房裝修。二手房裝修最大的痛點不是何時動工,而是從動工到完工時間越短越好,解決用戶搬家、租房、存儲物品等事宜后,將大大激發二手房裝修市場需求。
陳煒曾表示,互聯網家裝與傳統家裝的最大區別是口碑。傳統家裝行業信息不透明,工人在裝修各個環節壓榨用戶,服務意識淡薄,用戶預期停留在低谷。互聯網家裝使信息高度透明化,帶來裝修成本的巨大改變,大幅壓縮渠道成本和營銷成本,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產品本身,與用戶為敵的工人向服務用戶的項目經理轉變,滿足用戶標準化和個性化裝修需求,一切以用戶滿意為主,自然形成口碑效應。
互聯網+家政
隨著創業者爭相涌入和資本市場不斷加碼,家政O2O正成為繼打車、外賣之后的又一風口。我曾采訪e家潔創始人云濤,他總結傳統家政服務有三大痛點:
一是服務質量要求高,盡管各種服務非標準化,但具體服務至少做到八成標準,另外兩成用戶本身需求就不標準;二是服務方便快捷,一線城市用戶生活節奏快,預約家政服務后等待時間為半小時到一小時,理想狀態是隨叫隨到;三是安全保障,家政服務必須配備保險,一旦出現問題能有效解決。
如果把20xx年定義為家政O2O的萌芽之年,那20xx年是家政O2O的興起之年,正在經歷的20xx年則是家政O2O的破局之年。云濤預測,未來一兩年家政公司將大體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