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姓的來源,姓尋的名人
尋
斟鄩氏,以國為氏。南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云:“尋,出自姒姓。夏后(氏)同姓諸侯,曰:斟鄩氏,后為寒浞所滅,子孫因?yàn)閷な稀薄U蛲鰢闳ヒ貫閷な稀!秾な献遄V》記載:“自羿、浞相繼為亂,子孫失官。有以斟為氏者,有以灌為氏者,有以鄩為氏者。后去邑為尋氏。參之樂府于音葉征”。夏朝從“太康失國”,“羿、浞代夏”到“少康中興”的四十多年中,斟鄩氏曾兩度失國。先是在河南洛陽被后羿所滅;后是在山東濰坊被寒浞之子澆所滅。其后代有以斟為氏者;有以灌為氏者;有以鄩為氏者,后去邑為尋氏。《史記·集解》徐廣曰:“斟鄩氏,一作斟氏,鄩氏”。西周有大夫鄩肸、鄩羅。欽定《四庫全書·姓氏譜纂》記載:“斟,斟鄩氏后。漢朝有斟尚,下邽人,四門博士,斟鄩氏后也”。嘉慶七年《元和姓纂》記載:“斟,夏諸侯,斟灌、斟尋氏后,以國為姓”。《世本》云:“斟氏,夏同姓諸侯斟鄩氏之后,以國為氏;鄩氏,斟鄩氏之后;尋氏古斟鄩氏之后”。《萬姓統(tǒng)譜》記載:“尋,河南古斟鄩之后,封于尋,與夏同姓。”西晉有御史大夫?qū)ぴU遴墖鴾缤龊螅笕藢⑧壥系摹班墶弊秩サ簟耙亍迸院笞兂?“尋”,以氏為姓,作為本族新的血緣徽志。“邑”字,據(jù)《說文解字》講:“邑即’ 阝’(今也叫右耳旁)”,在漢字結(jié)構(gòu)理論中,代表著國都、城市、土地、國家。“去邑為尋氏”即表示他們是失去了國家的“尋國人”。從此尋姓便脫穎而出,形成獨(dú)立姓而流傳至今。摘自《尋氏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