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產生與發展
對聯是一種文學性與實用性相統一的藝術,始生于唐代,宋元間得到發展,至明清而大盛,歷久不衰。其中春聯的產生為最早。春聯的前身是桃符。古時迷信,以為桃木能驅鬼辟邪,“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保铣鹤阢痢肚G楚歲時記》)桃符上一般書寫神荼、郁壘二神名;相傳二神居于東海度朔山大桃樹下,能食百兔,故俗畫其像、書其名以驅鬼。隋杜臺卿《玉燭寶典》說:“‘元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即今桃符也。其上或書神荼、郁壘之字!保ā墩f郛》卷十引馬鑒《續事始》)其后,桃符上開始出現詩句,傳統的說法以為產生于五代,粱章鉅《楹聯叢話》說:“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慶、長春’一聯最古!卑础端问.蜀世家》即謂:“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置寢門左右。末年,辛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云:‘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薄此问.五行志》和《蜀禱杌》亦有類似記載。但從這段文字看,孟昶并不是最早題寫春聯的人,因為“歲除”題聯之風在孟昶“末年”之前已經產生。
據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文獻,我國最早的春聯出現在唐代。斯坦因第610卷的背面保存著一些聯語,如:
三陽始布
四序初開
福延新日
慶壽無疆
寶雞能僻(辟)惡
瑞燕解呈樣
用語樸實,正表現出春聯始生時期祈福禳災的實用特征,并帶有集體創作的色彩。至晚唐時期,應對聯已在文人中間流行起來。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五十四“溫庭筠”條:”李義山謂曰:‘近得一聯句云:遠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輔。未得偶句!瘻卦唬.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這一口頭對答,已是很成熟的對聯了。后代試才斗智的對聯即濫觴于此。掘福建《福鼎縣志》載,唐咸通年間,林嵩曾題靈山草堂一聯:“大丈夫不食唾余,時把海濤清肺腑;士君子豈依籬下,敢將臺閣占山巔!庇指=ā断计挚h志》載,唐乾符年間,陳蓬曾題居室二聯,一為“竹篙疏見浦,茅屋漏通星”,一為“石頭磊落高低結,竹戶玲瓏左右開”,可認為最早的居室廳堂聯。至于釋文瑩所撰《玉壺野史》稱,后唐進士范質曾題白扇;
大暑去酷吏
清風來故人
將暑熱比作“酷吏”,涼風喻為“故人”,既別致又貼切,而這副具有裝飾性的對聯也出現在孟昶題聯之前。
《楹聯叢話》“故事”類收有蘇軾、樓鑰、韓絳等人的聯語,而尤以朱熹所題為最多。如朱熹自書精舍聯:
佩韋遵考訓
晦木謹師傳
愛君希道泰
憂國愿年豐
前一聯言遵循父師之教誨,后一聯抒忠君愛國之志向,均為自戒自勉之作。又《朱子全集》卷后所附聯語亦多,可見南宋時楹聯已逐漸得到推廣。
元代聯語沒有什么大的發展,但據《濯纓亭筆記》所載,元世祖忽必烈曾命書法家趙孟頫為皇宮大殿與應門作春聯。趙題大殿曰: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題應門的一副是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
兩副對聯都屬歌功頌德之作。他還有兩副名作,一副是應揚州迎月樓酒館主人之請而作:
春風閬苑三千客
明月揚州第一樓
語言流利,格調清新,頗能傳神。另一副題于杭州靈隱寺;
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云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不僅對仗工整,語言典雅,而且以靈隱澗(龍澗)和靈鷲峰之奇景壯觀來突出靈隱寺的非凡氣象。
對聯的繁榮與普及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提倡很有關系。朱元璋喜歡作聯,《金陵瑣事》載其贈中山王徐達聯就有兩副,其一為:
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
逮茲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拄
《列朝詩集》也收錄他贈翰林學士陶安聯:
國朝謀略無雙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這幾副對聯不僅氣魄很大,而且造語甚為工巧。
“春聯”這個名稱,據說也是由朱元璋首創的。陳尚古《簪云樓雜說》稱:“春聯之設,自明孝陵防也。時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傳旨:公卿土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親微行出觀,以為笑樂。偶見一家獨無之,詢知為閹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為大書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鼻迦烁徊於爻纭兜劬q時紀勝》云:“春聯者,即桃符也!笨梢哉f,至遲到了明代,桃符已變成紅紙墨書的春聯了。
自明代開始,創作對聯,蔚為社會風氣。有人集前人詩句為聯,如王百穀集杜甫詩為聯:
豈有文章驚海內
漫勞車馬駐江干
人們之間,相互贈勉、自勉、喜慶、哀挽之聯也層出不窮。由于時代潮流的影響,在明清小說中騁才答對的活動也有所反映。馮夢龍《醒世恒言》就有《蘇小妹三難新郎》即蘇小妹于新婚之夜出難題考秦少游的故事,雖非歷史事實,但文藝作品中出現這種試才斗智的聯語,就能說明對聯在當時市民階層中的流行程度!都t樓夢》一書中的對聯更多,第十七回專寫“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寶玉所擬對聯及橫額,無不狀景貼切,且與居住者的個性相符,這正反映出對聯創作在清代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