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名言名句
1、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2、故經(jīng)之以五事,校之以計(jì),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shí)制也;地者,遠(yuǎn)近、險(xiǎn)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yán)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jì),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qiáng)?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4、九地之變,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5、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6、上下同欲者勝。
7、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8、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9、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nèi)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
10、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
11、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12、善戰(zhàn)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1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14、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zhàn)。
15、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16、疾戰(zhàn)則存,不疾戰(zhàn)則亡者,為死地。
17、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18、掠于饒野,三軍足食。謹(jǐn)養(yǎng)而勿勞,并氣積力,運(yùn)并計(jì)謀,為不可測。
19、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
20、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21、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2、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23、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24、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yè),趨諸侯者以利。
25、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
26、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27、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zhàn)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28、國之貧于師者遠(yuǎn)輸,遠(yuǎn)輸則百姓貧。
29、善戰(zhàn)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30、計(jì)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quán)也。
31、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
32、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yīng)之。
33、以近待遠(yuǎn),以佚待勞,以飽待饑。
34、計(jì)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quán)也。
35、兵非貴益多也,惟無武進(jìn),足以并力、料敵、取人罷了。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于人。
36、其疾如風(fēng),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37、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38、凡為客之道:深刻則專,主人不克。
39、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圍地,有死地。
40、五行無常勝,四時(shí)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41、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42、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43、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44、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jì),人君之寶也。
45、戰(zhàn)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46、發(fā)火有時(shí),起火有日。時(shí)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萁、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fēng)起之日也。
47、敵近而靜者,恃其險(xiǎn)也;遠(yuǎn)而挑戰(zhàn)者,欲人之進(jìn)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48、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
49、不爭天下之交,不養(yǎng)天下之權(quán),信己之私,威加于敵,則其城可拔,其國可隳。
50、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51、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