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外西路壽安宮楹聯欣賞
壽安宮位于內廷外西路壽康宮以北,英華殿以南。始建于明代,初名咸熙宮,嘉靖四年(1525)改稱咸安宮。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間在此興辦咸安宮官學,乾隆十六年(1751)咸安宮官學移出。同年,乾隆皇帝為慶賀皇太后六十壽誕,將此宮修葺一新后改稱壽安宮。乾隆二十五年(1760),為皇太后七十圣壽慶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層大戲臺。嘉慶四年(1799)將戲臺拆除,扮戲樓改建為春禧殿后卷殿。壽安宮南北長107米,東西寬78米,總占地面積8400平方米,前后分為三進院落,東西各有跨院。正門壽安門為隨墻琉璃門3座,當中門內設四扇木屏門照壁1座,上覆黃琉璃瓦頂。第一進院正殿為春禧殿,舊建筑何時被毀不詳,現有建筑為1989年重建。此殿南向,面闊5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明間開門,其余為檻窗。殿左右辟穿堂門,與第二進院相通。中院正殿壽安宮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明間退進1間,設步步錦槅扇門4扇,次間、梢間設檻窗。后檐明間開門,次間、梢間設檻窗。殿兩側山墻各出轉角延樓,環抱相屬,向南與春禧殿后卷殿兩山相連。壽安宮后為第三進院,院中疊石為山,東西各有3開間小殿,名為福宜齋、萱壽堂。壽安宮是皇太后及太妃、嬪等人的居所。明代仁圣太后、天啟年間乳媼客氏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間,孝圣憲皇太后六十及七十歲圣壽節,乾隆帝都親率皇后、皇子、皇孫等人至此跪問起居,進茶侍膳,于堂前跳“喜起舞”賀壽,并于宮中設宴,王公、大臣及王妃、公主分坐于東西兩側延樓中,陪同賞戲。乾隆四十一年(1776),暢音閣戲臺修建完畢,次年皇太后逝世,壽安宮戲臺便逐漸荒廢。嘉慶四年(1799)奏準,拆去壽安宮戲臺,在扮戲樓位置建春禧殿后卷殿,用以收貯南府升平署之行頭、切末。
百福屏開,慶葉九如宏壽域;
五云麗景,恩敷萬象入春臺。
——佚名題壽安宮
芝棟云霞麗;
蘭陔日月長。
——乾隆題壽安宮
慶霄輝壽曜;
仙圃麗春光。
——乾隆題壽安宮
鈞庭延淑景;
璇戺藹祥風。
——佚名題壽安宮
洪范演疇征備福;
黃鐘肇律葉長生。
——乾隆題壽安宮
鳳翥輝呈阿閣瑞;
珠聯景繪泰階符。
——乾隆題壽安宮
紅梅翠竹天然畫;
妙理清機不盡吟。
——乾隆題壽安宮
圖疇遞演京垓積;
律呂環生上下和。
——乾隆題壽安宮
宜春苑滿恒春樹;
介壽筵開益壽花。
——乾隆題壽安宮
靜里遠懷千古事;
意中常滿十分春。
——乾隆題壽安宮
壽國樂舒長,韶成九奏;
安輿承悅豫,舞效三呼。
——乾隆題壽安宮
香扆引祥風,序符清晏;
仙壺承愛日,景葉升恒。
——乾隆題壽安宮
寶篆長生箓;
瑤屏集瑞圖。
——乾隆題壽安宮
西池增寶箓;
南極耀珠躔。
——乾隆題壽安宮
鳴豫葉云韶,頌集九如開壽域;
祝釐陳彩舞,歡聯萬象譜春臺。
——乾隆題壽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