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外東路仙樓楹聯欣賞
仙樓,在養性殿西暖閣北。
圖書采秘蘊;
鐘鼎玩清嘉。
——佚名題仙樓
秦符占歲美;
頤志葉春和。
——佚名題仙樓
北京故宮外東路仙樓楹聯欣賞
仙樓,在養性殿西暖閣北。
圖書采秘蘊;
鐘鼎玩清嘉。
——佚名題仙樓
秦符占歲美;
頤志葉春和。
——佚名題仙樓
玉粹軒位于寧壽宮花園第四進院落,西倚宮墻,東與符望閣相望。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建福宮花園凝暉堂而建。軒廣三間,前出廊。覆歇山卷棚頂,綠色琉璃瓦件飾檐、脊,其余鋪黃色琉璃瓦。軒內隔為三室,南稱得閑室,北為佛堂。
云光樓位于寧壽宮花園第四進院落的西南隅,樓內匾額曰“養和精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形制仿自建福宮花園的“玉壺冰”。云光樓平面呈曲尺形,西倚宮墻,自北向南又折而向東。上下兩層,上頂北側為歇山頂,東側則為硬山頂。
九龍壁,我國三大古典龍壁之一。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為寧壽門前的照壁,用琉璃磚瓦建造。壁上飾有九條蟠龍戲珠于波濤云氣之中,姿態生動,色彩協調,具有相當高的工藝水平。
養性殿位于寧壽宮后的養性門內。為寧壽宮后寢主體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內廷養心殿建造,體量略小,平面布局特殊。殿為黃琉璃瓦歇山頂,面闊3間,每間以方柱支撐,隔為9間,前接卷棚抱廈4間。
暢音閣位于寧壽宮后區東路南端,座南面北,為清宮內廷演戲樓。乾隆三十七年(1772)始建,四十一年建成。嘉慶七年(1802)曾維修,二十二年于閣后(南)接蓋卷棚頂扮戲樓。光緒十七年(1891)維修。現存建筑為嘉慶年間改建后的規制。
尋沿書屋位于內廷外東路寧壽宮區后部東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屬慶壽堂建筑組群。乾隆御制尋沿書屋詩首句“尋繹黃家語,沿迴學海瀾”,開宗明義地道出了書屋命名之因。
閱是樓位于寧壽宮后區東路,在暢音閣大戲樓的北側,為清宮觀戲場所。樓座北面南,前有月臺,東西有配樓。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嘉慶十三年(1808)拆去月臺,改安踏跺,二十三年拆東西配樓,改建廂廊。
長春書屋,在養性殿西南。花鳥引機緒;詩書蘊道荄。——佚名題長春書屋閑尋綺思千花雨;靜想高岑六義清。——佚名題長春書屋轉諦在語言而外;悟機得真實之中。——佚名題故宮妙蓮華室青蓮法界本清凈;白毫相當常滿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