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留園聞木樨香軒對聯
聞木樨香軒:在涵碧山房西北,軒方形,一面靠墻,三面敞開。徐氏時稱“桂馨閣”,劉氏時名“餐秀軒”,盛氏時改今名。這是以虛景名軒,以嗅覺造景,每值中秋佳節,桂香浮動,令人陶醉,流連忘返。奇石盡含楷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
奇石盡含千古秀;
桂花香動萬山秋。
——鄭文源題蘇州留園聞木樨香軒
蘇州留園聞木樨香軒對聯
聞木樨香軒:在涵碧山房西北,軒方形,一面靠墻,三面敞開。徐氏時稱“桂馨閣”,劉氏時名“餐秀軒”,盛氏時改今名。這是以虛景名軒,以嗅覺造景,每值中秋佳節,桂香浮動,令人陶醉,流連忘返。奇石盡含楷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
奇石盡含千古秀;
桂花香動萬山秋。
——鄭文源題蘇州留園聞木樨香軒
立雪堂,在園之東部,用“程門立雪”典故之意為名,舊為書齋,又曾是寺里和尚傳法之地,堂內小院中砌湖石,形如牛、蟹、雄獅和青蛙等。蒼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風是故人。
石舫,以石料建成的船,亦稱“石舟”,在真趣亭之旁,橫列于池水邊,處于全園西北最低處,上下兩層,結構精致。在江南的園林里,往往有石船點綴其中,寓園主高潔、脫離塵俗、寄跡江湖之意。
小方廳,在燕譽堂北,廳名“園涉成趣”,廳前有“息廬”、“安隱”磚刻。廳為歇山式,廳內東西兩側空窗與窗外臘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構成“寒梅圖”和“竹石圖”,猶如無言小詩,點活了小小方廳。名宸游駐蹕;詠梓澤賓筵。
【留園簡介】留園在蘇州閶門外,留園是明萬歷年間太仆徐泰時建園,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莊,俗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茸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改名留園。
五峰仙館:因館前峰石挺秀,取李白“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詩句意為名。又因梁柱以楠木建造,故俗名楠木廳,廳內裝飾精致,陳設雅潔大方。
林泉耆碩之館:意為老人和隱士名流游憩之所,林泉指山林和泉石。面闊五間,單檐歇山,分為南北兩間,南廳名奇石壽太古軒,北廳即林泉耆碩之館,廳堂內部各施卷棚,南廳大木梁架用“圓作”,素凈雅潔,北廳大木梁架用“扁作”,雕梁畫棟,...
揖峰軒在五峰仙館東面,取宋代朱熹《游百丈山記》中“前揖廬山,一峰獨秀”之名,石題獨秀,軒名揖峰。整個建筑樸實無華,外觀二間半,入內只有一間半,結構別致。
從曲溪樓北行,有水榭名“清風池館”,取蘇東坡《赤壁賦》中“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之意而命名,舉目四望,園中山池風光又呈現眼前。清代楊沂孫有聯:“墻外青山橫黛色,門前流水帶花香”。墻外清山橫黛色;門前流水帶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