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算法與編程》部分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算法及其表示、比較熟悉流程圖設計;
本學期課程為《算法與程序設計》,對算法的理解更加深入,要求能通過visual basic實現簡單算法;
在本課之前,學生應了解了流程圖的應用,熟悉在一組數中求極值算法,對于排序及冒泡排序,學生比較熟練。
對于本部分,學生可能會對選擇排序算法的原理理解較為困難,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習。學生應當在學習過程中認真聽取教師對于算法的分析,在教師指導下能解釋該算法的流程圖,進而實現程序。
二、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了解排序的概念、能在現實生活中列舉出關于排序的實例
能對照冒泡排序,解釋選擇排序的優(yōu)勢,指出選擇排序的策略,找出數字之間的邏輯聯系
有遷移應用能力,能由此及彼,歸納排序中的數字規(guī)律,探索更有效率的排序算法
技能性目標:
具有模仿水平,在教師指導下可以表達出選擇排序的思想,能對流程圖作出解釋
能獨立完成流程圖的繪制,對選擇排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比較熟練,并能在visual basic環(huán)境中規(guī)范地編寫程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親身經歷體驗選擇排序的實現過程,獲得對此算法的感性認識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交流合作,把自己對此算法的心得與他人交流,培養(yǎng)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提升熱愛科學的理念
三、重點難點
重點:對選擇排序原理的理解,繪制流程圖,數據交換,調試程序
難點:分析流程圖
四、教學策略與手段
把握重點,先導入問題,復習排序定義,分析冒泡中數據交換次數多的問題,指出冒泡排序法效率不高,從而引出數據交換次數較少的選擇排序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