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講稿:把誠摯的愛獻給大自然
記的在上中學的時候,多次與同學一起到離學校十多里的碗廠附近去野炊、打野戰。一條小溪從溪頭村流向碗廠,溪水淙淙,清澄明澈,在碗廠附近形成幾個疊流的瀑布,沖成幾個水潭,水潭邊沖積成小沙灘,用土箕撈一箕沙,在溪水里淘一淘,就能淘出小半箕的蜆子。同學們用大米換來幾斤粉干,在水潭邊架起幾塊石頭放上鍋,同蜆子一同煮了吃,味道非常鮮美。在那食物緊缺的年頭,無疑是一次十足的美味大餐。可嘆近年幾次乘車去南平,沿途只見溪流變得細小,幾盡干涸,濁中泛著暗紅,成了名符其實的臭水溝,再也見不到清水凌凌、流水汩汩的悅目景象了,想必也就不會有那誘人的蜆子了,足見環境破壞和污染極其嚴重。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地球每年有600萬公頃土地淪為沙漠,世界上每年有18000多個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有50個物種不復存在;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2.2萬km2,占國土面積的27.4%,近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響,每年有1200萬公頃森林消失,平均每分鐘22.8公頃(摘自百度百科)。人類應該反省自己的行為,我們應該阻止這種情況持續發生,或者說減緩這種情況的惡化,進而改善生態狀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事實警示人們,保護自然刻不容緩。
落葉飄飄揚揚零落成泥,那是大樹對哺養它的大地的感恩;雨水從空中灑落滋潤大地,那是云朵對孕育它的江河湖海的感恩。大自然是我們人類的生命之源,我們在大自然的羽翼下生活和學習,歡笑著成長,大自然總在默默地付出,給人類無私的關愛和包容,感恩大自然我們義不容辭。我們應該積極地、自覺地行動起來,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護行動中來。
四、感恩自然,重在行動。
那么,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建設生態文明、感恩大自然,我們少年兒童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口號只停留在說教,核心價值觀就難免飄渺;響應只停留在嘴里,“美麗中國”只會是海市蜃樓;理念僅停留在心里,“生態文明”就會是一種空泛。
去西北建一道防護林?去治理幾座工廠的污水?去關閉幾座高耗能高排放工廠?去發明一種沒有廢氣的汽車?去建一座垃圾處理工廠?那是政府的事,是成年人的事,是科學家的事。那么,中小學生是否就無所作為了呢?不!
總理提出過一個乘除法則:“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那么,13億人每人都出點力,那會是多么巨大的成果?請看這組數據(用演示文稿顯示):
造5000張a4紙要消耗1m3木材,全國有1.5億中小學生,每人每天節約一張紙,150000000÷5000=30000,1.5億中有3萬個5千,就是每天能節約3萬m3木材。一年呢?年年呢?那是一個多么龐大的數字啊!
如果全國每人每天節約1張紙,一年就節約4745億張紙,一棵二十歲的樹可造3000張a4紙,4745億張紙就要砍伐1581666棵樹,所以,紙張背后是森林的哭泣,每人每天節約1張紙,一年少砍伐1581666棵樹,那是多么振奮人心啊!
大家都看到過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1度電,25瓦的燈泡能連續點亮40小時,家用冰箱能運行一天,普通電風扇能連續運行15小時,電視機能開10小時,能將8千克的水燒開,能使電動自行車跑上80公里,可用電炒鍋燒兩個美味的菜,可借助電熱水器洗一個非常舒服的澡。
還有一組數據(摘自《復興中華從我做起》p86),我國每年生產約800億雙一次筷子,消耗多達166萬m3的木材,約相當于1100萬棵樹;而日本人一次性筷子的年消耗量約257億雙,96%從中國進口,本國僅生產3%。日本人在這方面的精明,會給我們什么啟示?(互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必須從現在起用實實在在的行為來踐行“建設美麗家園,從我做起”,用切切實實的行動去感恩自然,建設綠色家園。感恩自然,保護環境應該與改變生活中的陋習、與厲行節約緊緊結合,從身邊的事做起,從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不是有成語叫做積水成淵、滴水成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嗎?
(與學生互動,我們能做什么?根據聽眾的反饋做簡要的評價,然后再歸納羅列。)
紙張盡量兩面使用。不要認為只要有錢,就有用不盡的紙,也不在乎這一兩頁的空白紙。要知道,那是多大的浪費啊!
改用電子賀卡。4000張賀卡就要犧牲一棵大樹。
養成節約用電、隨手關燈的好習慣。
節約用水,不僅僅用水需要錢,這關乎環保的理念。洗衣機的下水、洗臉水可以沖馬桶、拖地板……,淘米水可以用來澆花、擦家具、洗手……
使用永久性筷子,盡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