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國的演講稿大學_總有適合(通用3篇)
關于愛國的演講稿大學_總有適合 篇1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來自太原師范學院教育系應用心理學的。很榮幸站在這個舞臺與大家一起開始我今天的演講--“今年我二十歲”。
也許你會疑惑,二十歲和“我愛我的祖國”主題有什么直接聯系。不知道在場有多少同學今年也是20歲,同樣出生在這樣的夾縫年代,有人說我們抓住了80文化的尾巴卻給90兇狠地咬住了腳。有人說“我們具備80后90后都有的特點,卻沒有典型。處于兩代人之間,似乎活得更累,找不到自己的歸屬。”我認為說的太過于可憐,誰說我們不典型,誰說我們沒特點?二十歲的我們見證了祖國飛速發展的二十年;二十歲的我們參與了祖國社會逐漸穩定的二十年;二十歲的我們更將影響祖國未來騰飛的許多個二十年,今年我們二十歲,二十歲的我們注定不平凡!
二十年前的祖國是一個正在前進的國家,看那古老的長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騰的長江翻卷晶瑩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蕩深情的馬頭琴聲,拉薩林卡正傳來牧民奔向小康的歡歌笑語。科技的發展,山河的統一,讓二十年的祖國屹立于世界之林。
如今的我們已經二十歲了,與祖國共同度過飛了二十年的春秋,而那些曾經被認為“垮掉的一代”的80后逐漸有了扛起環保大旗為綠色而戰的呂春明;窮且益堅溫暖了我們的洪戰輝;用愛照亮世界,點燃大山深處希望的徐本禹,不畏強暴用孱弱的身軀捍衛著奧運圣火的金晶……那些腳踏實地,也仰望星空;追求唯美世界,也渴望生命高度的80后,展現著自己,張揚著青春。對于那些還年少的90后甚至00后們,人們在驕縱的同時,也習慣了他們的時尚,激情,理性,創新,展示著生命的無限潛力。但是與此同時正在高等學府中接受教育即將步入社會的我們,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新的討論對象。
二十歲的我們在成長中不免接受歷史的教育,但很多時候,過去的那些崢嶸歲月對我們來說就是書上的黑白記憶。殘缺的照片,模糊的影跡,還有那烽火里的一切繾綣美好,都定格在一瞬。于是我們在潛意識里一直拒絕著那些屈辱的歲月,那些淚水與血的歌聲,那些孑然走著的先輩。即使是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貧;焦裕祿窗前的那盞油燈;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腳印,對于我們都僅僅只是模糊而又敬佩的存在。于是二十歲的我們作為一個特殊的符號被人們掛在嘴邊,認為是在歷史中找不到影子,在未來中找不到將來的一輩。
有人曾激烈的質疑“當各位同學在校園里散步的時候,當某些同學還在沉迷在網絡游戲的時候。可曾想過,在幾十年前的那些戰爭,那些已然寂寥的戰場和那血染的疆域。而各位是怎樣對待這樣來之不宜的幸福。各位可曾想過,我們是否真的熱愛自己的祖國。”看到這慷慨激昂的質疑,我不禁變得義憤填膺而又困窘,現實的我們已然遠離了曾經的血雨腥風的日子,結束了戰火紛飛的歲月。難道也就因此說我們也遠離了愛國主義嗎?可是是否有人曾想過,二十歲的我們雖然沒有所謂的刀光劍影的戰場,但是知識的戰爭,技術的戰爭,人才的戰爭,如今的我們正經歷著。
或許很多人認為,我們來上大學的目的是為了過上富足豐盈的生活。我們并不否認,但是并不妨礙我們的愛國。當我們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已經成為了一名為了祖國的經濟建設戰斗的戰士。我們的知識就是我們戰斗的武器。我們也在以我們自己的方式捍衛這自己的祖國。把真心獻給祖國,盡一份赤子之情;把智慧獻給祖國,和成功攜手而行;把青春獻給祖國,獲得生命的永恒!弘揚愛國情,樹立報國心,我們用生命和熱血譜寫一曲曲屬于我們的愛黨愛國的贊歌!
因為未來是我們的,未來的國家需要我們來建設。在座的各位同齡人,我們都是二十歲,我們應該明白,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就是未來強大祖國的建設者,總有一天,前輩們會把他們手中的接力棒滿懷憧憬地遞給我們,我們要有能力去接受這份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咱們之所以在這校園里,一個高尚的理由就是為了祖國,為了祖國的繁榮。為了祖國可以在世界舞臺上立于不敗之地呀。
最后請允許我再引用那句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則國屹立于世界!雖然今天的我們不需要經受戰火的洗禮,不需要擔心國土的淪陷,但是,我們依舊有責任,有義務,接過前輩的接力棒,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同學們,為了祖國美好的明天,努力吧! 因為咱們二十歲,因為咱們還能與祖國一同在未來更多的二十年一同成長!
關于愛國的演講稿大學_總有適合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我愛祖國。雨果說過:“在異鄉待一個春天,不如在故鄉待一百個冬天。”通過這句話我發現,無論怎樣古今中外的愛國心情都是一樣的。
從新中國成立到零七年香港回歸,但是憑著許多顆愛國的心,中國都挺過去了。這么一條雄壯的長龍怎能因為這么一點困難而被打垮了?從世界各地的奧運會到零八年奧運會,中國的每一個炎黃子孫、中華兒女都想拼盡全力去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正因為有了這些愛國的信念所以中國在每四年一屆的奧運會上每次都取得不斐的成績。這樣做難道不是一種愛國的表現嗎?無論是懷念祖國的季羨林爺爺,還是愛國工程師詹天佑,還是威逼利誘也不開口的王二小,他們不都是懷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嗎?
讓我們在五星國旗下莊嚴宣誓:我們是炎黃子孫,是中華兒女。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要努力學習,竭盡全力地去報效自己的祖國,為祖國去爭光。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關于愛國的演講稿大學_總有適合 篇3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吳健雄的愛國之心。
孫中山講過一句話: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沒錯,愛國之心人人皆有,那么吳健雄又是怎樣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情感的呢?
吳健雄在柏克萊停留下來,住進離學校不遠的國際學舍里,除了科學,她也努力學英文和了解美國事務。但是有兩件事,她卻一直保有中國式的品味,其中之一是衣著,吳健雄的衣著總是中國式的高領旗袍,另外一樣就是飲食。穿著旗袍,代表著她對中國一顆永遠未忘的心。
吳健雄中國際學舍的頭一天早上,就對學生餐廳里的洋式食物極不欣賞,甚至勉強填飽肚子也不愿意,她放棄吃這種飯,決心要找到自己習慣的食物。到了下午,她在校園外一家小店里找到了春卷和茶,這是她可以習慣的食物。吳健雄不多久便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由一個朋友幫忙,她找到一個中國飯館,飯館老板很好,答應吳健雄可以只收美金兩毛五分錢供吃一頓飯,共有四個菜一湯,飯隨你吃,只是不能點菜,由老板看有什么給什么。往后吳健雄便經常到那里去飯,總是拉著同學好友一塊去,有時人多,有時人少。
吳健雄身為美籍華人,卻從不忘記祖國,忘記她的故鄉。從1973年起,五次回到中國,四次回家鄉江蘇太倉瀏河,為了把她家鄉的明德學校辦成全國的一流中學,培養出杰出的人才,吳健雄博士用她一生的私人積蓄,獎勵明德學校的優秀師生,以及太倉市的優秀學生。從美國的英特公司訂購了30臺電腦,贈送給明德學校建立計算機中心,初步統計,已累計為她家鄉的明德學校捐資近180萬元人民幣。對于一個終身從事科學研究、教育事業的老人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數目,這是她一生的私人積蓄啊!
時光飛逝,轉眼間,吳健雄即將離開人世,在她彌留之際,她讓人在自己死后把尸體埋葬在中國太倉市瀏河鎮學校的紫薇樹下,永遠在那里守護著世世代代的人……
吳健雄是個愛國的人,身在異國他鄉,心中卻無時不刻在想念著祖國,這種愛國的精神,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