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愛國故事的演講2022(通用3篇)
國旗下愛國故事的演講2022 篇1
左權一腔熱血灑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場激烈的戰斗在山西遼縣(今左權縣)展開,3萬日軍精銳部隊將八路軍總部包圍于遼縣麻田以東的南艾鋪一帶。
面對數倍于自己的敵人,八路軍總部領導當機立斷,分兵突圍。幾經搏殺,八路軍總部安全突圍。
但是,年僅37歲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在率領部分機關干部突圍時,不幸壯烈犧牲。作為八路軍的高級將領,左權放棄了一切個人突圍的機會,舍生取義,盡忠職守,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太行山脈。
敵人退去后,總部警衛連戰士登上十字嶺,買了附近老鄉的棺材,找到了左權的遺體并就地掩埋。但左權的英靈并沒有得到安息,日軍截獲到我方“左權失蹤”的電報又殺了回來,在十字嶺挖出了左權的棺材,打開后給遺體照了相,登在了敵偽報紙上。
敵人的暴行一時間讓山河失色,大地舉悲,復仇的呼聲響徹華北。1942年10月10日,八路軍總部在河北涉縣蓮花山下挑選了一塊風景秀麗之處為左權舉行公葬儀式,參加公葬的除八路軍總部和129師總部的全體同志外,還有五千多軍民。
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在墓前說:“給烈士們行禮并沒有完事,今后還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報仇,第二件是報仇,第三件還是報仇。” 一時間“為左權報仇,誓將抗日戰爭進行到底”的呼聲響徹天地。
丁曉兵,武警8722部隊政治委員,入伍20多年,曾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武警部隊“擁政愛民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干部標兵,被國家人事部和中國殘聯授予“全國自強模范”榮譽稱號。 他曾經感動中國。
在一次重大軍事行動中,身為偵察大隊“第一捕俘手”的丁曉兵,在敵人陣地生擒一俘虜回撤途中,為掩護戰友和俘虜,抓起敵人投來的手雷向外扔的剎那間,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點皮肉。為了把任務完成到底,他以驚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殘臂,扛著俘虜,冒著炮火翻山越嶺4個多小時才與接應分隊碰上頭。
而就在此時,他一頭栽倒在地,戰友們以為他犧牲了,含淚為他化妝,緊緊抱著遲遲不忍就此讓他而去。路過的前線醫療分隊被這個場面深深感動,切開腿部動脈血管強行壓進2600CC血漿。
死神就這樣與這位獨臂英雄擦肩而過。以“中國兵”為題宣揚他的英雄事跡強烈地震撼著“中國心”。
他因此榮立一等功,榮獲為他特設的第101枚“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他是獨臂英雄,更是一位常人;他是一名黨員干部,更是一名黨的形象代言人。
20__年,部隊在淮河流域抗洪搶險,丁曉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運土;不能打樁,就潛到水里壘圍堰。其身如令,其勢似鋒,18天時間,他就是這樣在抗洪一線表現他的人格官品。
二十多年來,他把對黨的忠誠、對國家的熱愛、對部隊的責任,全部傾注于他軍人生涯中的每一個細節,付諸于部隊生活中的每一個舉動。284面獎牌證書見證了他以殘缺之軀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的不平凡歷程。
國旗下愛國故事的演講2022 篇2
大地還在痙攣,災難還在延續,每時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犧牲。生命在危機中,祖國在危機中。但是,我們已經走出恐懼,因為我們已經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災高于一切,已經成為整個國家的最強音。必須以舉國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經成為全民族的共識。于是,十萬救災大軍雷霆出擊;于是,國家領導人冒著余震不斷的風險,相繼奔赴救災第一線;于是,公共娛樂暫停,奧運火炬暫停,一切為救災讓路,一切為救人讓路。這其實是對生命的禮遇。這種對生命的禮遇,在國家哀悼日達到了最高峰。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時向逝者的亡靈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時向生命的尊嚴低頭。那一聲聲警報,是嗚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喚,呼喚我們重新體認人的尊嚴,呼喚我們重新體認生命的價值。
從雪災到膠濟慘案,從膠濟慘案到四川大地震,災難不但突如其來,而且一次比一次暴虐,一次比一次慘烈。我們原本以為物質上的金湯之城,足以讓我們長治久安。但大自然的災害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然山川可以瞬間崩裂,既然道路可以瞬間扭斷,既然城鎮可以瞬間毀滅,在大自然無邊的力量面前,既然一切物質的力量都現出了原形,都那么脆弱,都那么不堪——我們過去對于物質力量的迷信,就不免顯得幼稚可笑。這是新的抗戰,這是全民族抗戰。它要保衛的主要不是土地,而是無數無辜的生命。面對大自然強加的這場戰爭,我們注定不可能是勝利者。已經逝去的生命不可能重來,尤其是天使般的孩子們的夭折,應該讓我們每念及此,都有錐心之痛。所以無論我們怎樣努力,將來都沒有資格去慶功。但我們的確可以從災難中學習。生靈涂炭,滿目瘡痍。悲壯的犧牲應該讓我們清醒,單純的物質上的強大并不足恃。如果連生命都無法保障,一切就都沒有意義,物質上的強大就不過是沙灘上的建筑而已。在淚眼之間,良知復蘇;在廢墟之上,人性挺立。
大地震震掉了我們心靈的塵垢,震碎了我們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礫下才去愛,每個人都是幸存者,每個人都值得愛。大地震讓我們重新發現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驕矜,所有的輕狂,這時都不再時尚。我們彼此珍惜,我們攜手同心。原來中國人并不丑陋,原來中國人可以這么友善,原來社會可以這么脈脈溫情。更重要的是,這一切是執政黨和政府身體力行并積極倡導的結果。以國民的生命危機為國家的最高危機,以國民的生命尊嚴為國家的最高尊嚴,以整個國家的力量去拯救一個一個具體的生命,一個一個普通國民的生命。國家正以這樣切實的行動,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兌現自己對于普世價值的承諾。顯而易見,這是一個拐點,執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點,中國全面融入現代文明的拐點。多難興邦,拐點出現之迅速超出期待,于是,如一些網友所說,這次災難中政府的表現沒有讓人民失望,人民的表現更是讓政府動容。為了調動盡可能多的力量拯救生命,政府敞開了救災的大門,民間力量爭相進入,國際援助爭相進入,媒體爭相進入。
一個開放的、透明的、全民參與的現代救援體制正在拔地而起。但它并沒有給政府添亂,反而跟政府力量配合,形成了最大限度的合力。這個嶄新的救災體制,或將是未來中國公民社會的模本。固然,從技術著眼,此次救災亦非盡善盡美,但即便不乏瑕疵,亦無損此次全民族抗戰的歷史地位。它是以人為本這一現代執政理念發展的頂點,也是中國邁向現代國家的一個嶄新起點。尤為難得的是,這次新的抗戰正鑄就我們新的民族氣質,仁愛、包容、堅忍的民族氣質。以這種新的民族氣質做支撐,屬于每個中國人,成為每個中國人的生命方舟的新中國,將不難從災難中崛起,有如浴血的太陽。這種軟力量的崛起是體面的崛起,有尊嚴的崛起。只要國家以蒼生為念,以國民的生命權利為本,只要有這樣的底線共識,就會奠定全民族和解、中國與全世界和解的倫理基礎。整個世界就都會向我們伸出援手,整個人類就都會跟我們休戚與共。我們就會與世界一起走向人權、法治、民主的康莊大道。這是多好的轉型契機。中國現代化這鍋百年老湯,是到煮開的時候了。
一個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華的時候了。人們原本以為,以北京奧運會為標志,中國正在抵達歷史三峽的出口;誰知,大自然提前給中國出了一道難題,而正如境外媒體評論的,中國人以高分通過了考試。汶川大地震與北京奧運會,一悲一喜,悲欣交集,中國能不能闖過去,我們這個古老民族能不能鳳凰涅盤,否極泰來,關鍵就取決于我們當下的選擇。而在這點上,此次抗震救災無疑是成功的操練,應該可以奠定我們的信心和決心。
國旗下愛國故事的演講2022 篇3
今年的十月一日,我們迎來了祖國媽媽七十周歲的生日!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開始,到現在的20__年,中國已經走過70年的光輝歷程!曾經的中國不強大,受盡了恥辱,使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但是這片土地上的中國人民沒有屈服,多少英雄的中國人民用鮮血,用生命去保護這片土地,最終,隨著戰爭的勝利,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現在的中國強大了,與曾經不一樣了,不會再被別人欺負了。新中國成立后,科技越來越好。
1952年7月成渝鐵路全線通車,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條鐵路;1954年7月中國成功自行制造第一架飛機并順利起飛;1956年7月,國產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誕生了;1957年10月,長江上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當時有大量的杰出科學家、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和參與“兩彈一星”研制工作的干部、工人。他們突破了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中華民族的驕傲。
70年前,中國的工業爛攤子一地,今天,中國擁有世界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工業產量超過美、日、德三個國家的總和;70年前,中國的鋼鐵產量不超過1871年的德國,今天,僅僅是唐山市的鋼鐵產量就比德國全國產量高;70年前,中國的發電量僅有美國的六十八分之一,今天,中國的發電量世界第一;70年前,中國有很多文盲,現在,每年大約有800萬大學生畢業………中國僅僅用了70年,就獲得了許多成就。
從大清王朝的覆滅,到各種戰爭,到解放,到改革開放,再到20__年的奧運會,還有很多光輝歷程,再到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已有70年了!
現在的您不再被欺辱,你站起來了!我的祖國媽媽!我為你自豪!同樣我們也要記住“少年強,則國強”,祖國的明天需要我們的建設,為明天的祖國做出奉獻,我們義不容辭!我愛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