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交通的六分鐘演講稿(精選3篇)
安全交通的六分鐘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交通安全伴我行》。
目前,交通事故正在奪去許多人的生命。為了引起人們對這一事實的關注,中國將每年的4月30日定為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將這一天定為交通安全反思日,意在提醒更多的人關注交通安全,反思過去走路或開車的不良習慣,認真審視和糾正不文明的交通習慣,從無情的交通事故中挽救寶貴的生命,尊重人的生存價值和權利!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汽車的數量也相應地急劇增加。在某某,我們可以感受到這類車輛的增長速度,所以頻繁的交通事故已經成為社會的主要公害。中國每年約有10萬人死于交通事故,也就是說,每天有200多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未成年人占很大比例。這些血淋淋的數字都告訴我們,交通事故比老虎還兇。
現在讓我們考慮一下。當你走在路上的時候,你有以下壞習慣嗎?隨意過馬路,不走人行道,對車的聲音充耳不聞,還在路上說話或者追著玩,闖紅燈,12歲以下在路上騎自行車。
同學們,當我們違反交通規則時,是否考慮到了后果嚴重且不可逆轉的可能性?生命寶貴。對每個人來說,人生只有一次,而你正處于成長階段,幼稚活潑,好奇敢動敢玩,但你的自控能力和適應能力差,很難應對突發事件,所以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更大,往往比成年人高幾倍。在道路上行走時,要有安全意識,時刻防范事故,這要求我們不僅要注意交通安全,還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在這里,我想向我的同學們發出以下倡議:
1、積極學習交通安全知識,時刻注意交通安全,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2、走在人行道上,不要在公路上玩耍打架,不要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上街,不要在車前車后跑來跑去。
3、過馬路靠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如果沒有紅綠燈,先向左看,再向右看,注意交通。
4、過馬路時,不要貪圖方便翻越交通隔離帶。
5、12歲以下的學生不允許在公路上騎車。
6、乘坐汽車時,不要把頭和胳膊伸出窗外。
7、從自己身邊做起,勸家人親戚珍愛生命,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安全乘車,安全步行。
同學們,“紅燈短,人生無限”,“我不怕一百步,只怕一步”。為了我們的生命之花永遠盛開,為了所有的家庭幸福,讓我們永遠記住“交通安全”這個詞。
安全交通的六分鐘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隨著經濟的繁榮與發展,交通事業的發達,車輛川流不息地在公路上行駛,交通事故時常走進我們的生活,所以,交通安全,人人須知,而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記得有一天午時,爸爸剛喝過酒,就準備騎摩托車回家,我和媽媽坐在爸爸駕駛的摩托車上。就在行駛過程中,一輛貨車開了過來,正好過丁字路口,由于爸爸的車速過快,來不及拐彎,眼看與貨車相撞了,爸爸把車龍頭拐了一下,車子倒在地上了。當時,我可嚇壞了,這是關系到我們一家人的生命安全呀!結果爸爸媽媽磕破點皮,我的鎖骨斷了,摩托車前輪也軋壞了。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讓我懂得了酒后不能駕駛車輛,如果稍微有一點失誤,就有可能喪失生命。在我的印象中還有一件事。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一個三年級的學生在路邊踢沙包,沙包掉在馬路中間去了,她跑去撿,此時,一輛卡車迎面駛來,便毫不留情地從她身上壓過去,就在這短暫的一剎那,她喪失了寶貴的生命。可想,她此刻已讀三年級了,父母用自己的心血把她養大,最終卻發生這樣的事情,你說,這是一個人的命運嗎不是的。這關系到一個家庭甚至幾個家庭。交通安全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作為一名即將小學畢業的學生,我想告訴大家:只要我們人人遵守交通規則,學習交通有關知識,必須會讓那些感到遺憾的事故一件件地消失。交通事故是那么可怕,一剎那間,就奪走了人的生命。此刻路上的車輛越來越多,馬路越來越擁擠,同時交通事故也越來越多,每年,有多少的生命被奪走,有多少個家庭被破壞,有多少人要失去親人了。如果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交通規則,每個人都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我相信必須能夠避免很多悲慘的交通事故。遵守交通規則就是珍愛生命!!
人讓車,讓出一片溫情,讓出一片秩序;車讓人,讓出一片安全,讓出一片理解。在這個世界上,僅有人與車互相謙讓,才能盡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減少死亡的人數,珍愛寶貴的生命。請大家必須要愛惜生命!讓我們在安全的包圍下歡樂、健康地成長,建設自己美麗的家園。
安全交通的六分鐘演講稿 篇3
公車讓座事件被媒體屢屢曝出,這類事件也上升為熱點話題。4月23日羊城晚報發布了這樣一則消息:廈門某公交車上,因被老人指責占位,一女子先是罵罵咧咧,隨后又雙手抓主公交車拉環,借力騰身猛踹老人,由于老人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對女子“高難度”的飛踹,只能一邊用手擋,一邊往后躲。記者注意到,雖然老人試圖還擊,但女子還是踢到了老人的臉部。見到女子踢老人,車上乘客紛紛指責。期間,有乘客掏出手機拍照被女子看到,也被女子用粗話罵。隨后,在一名身穿公交司機制服的男子和幾位乘客的勸阻下,老人和另外一名乘客換了座位。車上的乘客紛紛指責女子的行為,整場鬧劇持續了15分鐘。
網友們對于這起公交讓座事件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是這位女子喪失天良,沒有公德心,給老人讓座是應該的,她不僅不給讓座還踹人,實在是素質低下。有的網友則認為女子的行為雖然過激了,但一個巴掌拍不響,也許是老人的什么言行惹怒了她,否則僅僅是為了一個座位她不至于做出這樣過激的舉動。這樣類似的事件近年來層出不窮,追其根本原因就是公民道德素質問題。
公車讓座是一種社會公德行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但并不是一種義務。我們提倡將這種美德發揚繼承,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但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讓座為什么會引發諸多的事件出現呢?重要原因有兩點,第一,讓座的自覺性不高,有些人在看到需要座位的人時并不會積極主動的讓座,認為自己先來,這個座位該屬于自己。或者有一部分上班族本來就很累,想趁著這個時候休息一下。第二,需要座位的人態度不好,讓座本屬于一種自愿行為,但有的老人存在倚老賣老的現象,認為別人給他讓座是理所應當,是必須的,以不好的態度要求讓座或者讓座后不會向讓座者表示感謝。這種做法就直接的降低了讓座者的積極性。所以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當前應該極力重視的問題,加強道德建設,培養優秀的民族精神,尊老愛幼,你謙我讓,那不僅僅是公交讓座事件,許多社會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媒體在報道此類事件的時候,更應該做的是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力度,倡導大家做個有道德的文明公民。公車讓座只是一種社會美德的具體體現,不要讓美德被迫以丑陋的方式表現出來,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及傳統美德教育,提高國民素質,才能有一個和諧的乘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