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安全教育演說范文
縱觀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停留在說教的層面上,總以"不許","不要","不能""不準"等等命令限制性的語言,大多數學生聽到這樣的話語,總認為老師又在管他們了,總會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把老師的話當成耳旁風,產生"你不讓干的我就要試一試"的逆反心理。這往往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這又給學校,老師提出了值得深思的課題--如何對于學生舉行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呢?這就應該從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方面舉行改革。
首先要改變教育觀念,F在的學生崇尚網絡,追趕明星,對于家長、老師缺乏信任感。教師應該放下師長的架子,在舉行教育時罕用甚至不用命令限制性的口吻,師生之間的關系不是管教和被管教的關系,而是朋友關系,是互相提醒、互相幫助的關系。教師應該做到平易近人,多和學生交流交心,讓自己有親和力,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可以信任的朋友。我在對于學生舉行安全教育時,總是這樣問:"上學放學途中我們要注意啥子呀?""如果不注意這些會造成啥子嚴重的后果呢?""天熱了,我們又要怎么辦呢?""雷雨時,你是如何做的?如果方法不正確會如何?"面對于老師提出的需要別人解答的題目,學生就得好像老師在向他們征求答案,他們覺得有一種親切感,他們總是搶先恐后、滔滔不絕的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這樣學生更能記住安全常識,更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去做。
其次,安全教育的情勢應多樣化。在新課程理念,單調的說教枯燥寡味,容易讓人產生厭煩抵觸情緒。為啥子網絡游戲那末吸引學生,因為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而網絡游戲具有很強的意見意義性,能夠滿足學生的要求。因此安全教育的情勢應多樣化。我們應該賦予安全教育于意見意義性,娛樂性、身臨其境性,可借助演說、游戲勾當、知識競賽等載體,對于學生舉行形象生動的安全知識教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在小學一至四班級,可以多接納講故事、游戲、意見意義勾當等情勢舉行安全教育。這樣,學生樂意接受,踴躍性也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識也加強了。
如開展了"班級安全知識競賽勾當",以小組為單元參加計分評獎。分必答和搶答兩部分。學生的踴躍性可高了,準備得可認真了,除了認真學、記老師發的安全知識資料外,自己還通過網絡、報紙等情勢去收集其他的安全知識和案例。有的學生還策動了家長呢!在競賽勾當中,記得有這樣一道搶答題:當在上學的路上,你發現有一根電線垂掉在路中央時,會怎么辦?有一個組搶答到:①馬上后退,配備布置危險標志,奉告其他行人不要通過。②求救附近的成人,或打119,尋找并關掉電源。完美!還有這樣一道選擇題:在上學的路上,你從一個池塘邊經過,一不小心,滑落到池塘里。接下來,你會(可多選)a.尖叫、呼救、喊你的伙伴;b.拼命拍水、伸出腿,在水中撲騰,爭取往岸上爬;c.揮舞手臂,去抓住不論什么有可能抓得到的東西;d.屏住呼吸、穩住身板,而不是四肢揮舞使勁掙扎,在嘴和鼻子露出水面時呼救。學生選擇了a和d,并且詮釋到:選a,掉在水里后尖叫、呼救,對于得到幫助很有作用,但是掉在水里后直接張嘴呼救,有可能會導致嗆水,加快窒息,這種做法不完全正確;選b、c完全不合紕繆,人掉在水里后,不管會不會潛泳,都不該拼命地揮舞手臂或者使勁伸出腿,因為這種掙扎會更加粉碎身板的平衡,使自己下沉的更快,而且,如果水下有水草,向下伸出腿有可能會被水草纏住,使你無法浮上水面、無法呼吸。d的方法最好,只有不慌亂,才能保持平衡,贏得自救或者被救的機會。真棒!這些都充實說明學生的安全知識程度大大提高了,安全意識大大增強了。這種方式比老師的說教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