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辯論中的立論戰術
少下定義,多做描述
在立論(辯護)中,我們時常會遇到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即給概念下定義。可以說,下定義是明確我們的基本觀點,澄清我們的基本立場的主要方法。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我們在辯論中熱衷于給每一個概念都下明確的定義,很可能因此給對方提供許多意想不到的炮彈,而且,把辯題和概念交代得大清楚了,
辯論中也就沒有了回旋的余地。比如“溫飽”這個概念,如果把它定義為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社會的大部分人都無衣食之困”、那么對方馬上就可以追問:“你的社會概念的內涵是什么?它指一個團體。一個民族,還是一個國家?”也可以問:“你的‘大部分人’的含義是什么?是人口60%、70%還是80%?”對這些問題,如果你繼續回答,就又可能會暴露出許多新問題,從而完全陷入被動應對的局面。因此,在解釋概念時,既要說出什么,又必須隱藏什么,即采用描述的方法來搪塞。所謂“描述”,也就是不揭示概念的本質涵義,只是從現象上對概念進行描述,甚至是同義反復的描述。如對“什么是溫飽”的問題,復旦大學隊是這樣回答的:“溫飽,就是飽食暖衣”。這個口答實際上是同義反復,沒有提供任何新的東西,但它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已清楚地闡釋了這個概念,而對方又抓不住任何把柄實施攻擊。這樣,在后面的辯論過程中,當復旦大學隊對“溫飽”這一概念作出新的補充和說明時,他們就顯得比較靈活、自由,不至于被對方抓住什么矛盾。
總的來說,在辯論中要注意恰當使用描述和定義的方法,兩者不可偏廢,但要盡量多用描述,從而達到既講清某些問題,又隱蔽另一些問題的境界,使對方不能迅速地判斷并抓住己方觀點中根本性的東西來攻擊。辯論中的立論是一個靈活多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運用的戰術也是靈活多樣的,上面列舉的只不過是實踐中幾種最重要的也最常用的故術,還有很多的好的戰術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不斷地積累、總結,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在辯論賽中取得較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