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講誠信為主題的演講稿(通用3篇)
以講誠信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1
講誠信就是做人要誠實、講信用。生活當中有很多人講誠信,因此他們不僅擁有許多朋友,也為自己的成功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但是也有一些人由于不講誠信,雖然可能得到了一時的利益,但是當別人得知這個人的為人之后就沒有人再信任他,這樣又怎么能把事情辦成呢?所以對于那些不講誠信的人答案就是寸步難行。
有一次,我乘車時在車上聽到了爺孫倆的談話:
“爺爺,您相信我能從寬街站走到地安門站嗎?”一個大約四、五歲的胖胖的小男孩拉著爺爺的手問。老爺爺看了看小孫子說“依我看,憑你的能力應該能走到!”
小男孩聽了爺爺的話,接著又笑著問:“爺爺,您是真信還是假信?”“當然是真信了。”爺爺肯定地說,“爺爺什么時候不信過你呀?”爺爺語重心長地說:“寶寶,生活中不能隨便的懷疑人,但是也不能輕易的相信人。假如有誰人騙過你一次,不能輕易相信他。要反復想一想他為什么這樣說、這樣做?”小男孩好像聽懂了爺爺說的話,高興地點了點頭。
爺孫倆的對話就能看出一個人對誠信的理解。我對誠信的理解是:誠信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基礎。要想成功做好一件事,就必須講誠信。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失去誠信,就沒有人再相信他了,沒有了朋友,那個人的生活肯定不愉快,事業又怎么能成功?由此可見誠信是對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的。讓我們大家從小事做起,做個講誠信的人。
以講誠信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2
誠信,就是要誠實守信,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都要有責任感。它不僅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是每個人從小講誠信最起碼的標準。
一個人只要講誠信,別人才會贊賞他,尊重他,親近他,在有困難時才會幫助他。否則,人們將不會信任他。
北宋詞人晏殊,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晏殊的誠實品質值得我們學習,他以誠實的珍貴品質取得人們的信任。
俗話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就是說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都難追上,所以我們說話要算數。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后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游,據說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于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里,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后來,到這兒的游客就越來越多。這就證明了講誠信的重要性。
希望我們每人都講誠信,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以講誠信為主題的演講稿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誠信伴我行。什么是誠信?詩人說,誠信是三月的春風,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說誠信是寶貴的信譽,是無價的財富;爺爺說誠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記,是一張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約;我說誠信是兩根小指拉鉤后的百年不變,千年不悔。
作為小學生的我們誠信了嗎?你也許要安慰自己說,誠信是大人的事,我們還沒有長大呢!如果是這樣,那么你就錯了,大錯特錯了!當你在考場上冷靜地抄著同方的試卷時,你誠信了嗎?當你把果皮扔到干凈的操場時,你誠信了嗎?當你告訴老師生病了卻躲在外面玩耍時,你誠信了嗎?當你上課不聽講、作業不完成時,你誠信了嗎?當你對長輩或老師吆三喝四時,你誠信了嗎?……我們驚訝地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不誠信!
你一定對自己很失望!其實,沒有關系,人的成長中不可能沒有缺點,也不可能不犯錯誤,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錯誤。你還來得及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因為知錯能改是最大的誠信!還等什么,從今天開始,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吧!
同學們,讓誠信伴我們飛翔吧,因為誠信是清晨窗前一縷溫暖的陽光,是耳畔吟唱的小鳥的清啼,是寒冷時身邊紅紅的爐火,是烈日下頭頂的一片綠蔭!
我深信,有了誠信,我們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以講誠信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3
中國是禮儀之邦,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今天是星期天,我的哥哥要去學校參加集訓,下周六才回來,于是我去哥哥家給他送了一些甘蔗,拿到學校吃。在路上我東看看,西看看一些叔叔阿姨們賣蔬菜。這時我看見一個阿姨正在賣香菜,一把一元錢,我和爺爺也經常會去買那阿姨的香菜,以為他家的香菜很新鮮,而且那位阿姨非常誠實,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來很好的印象。另一個叔叔在買她的香菜,他拿了兩把,也沒有多問,就給了五元錢,因為別處的香菜都是一把兩塊五毛錢,于是他交完錢就轉身走了,這時那阿姨在在我腦海里的好印象全都飄散了,她居然多收了那位叔叔三元錢。我想去攔住那位叔叔告訴他多付錢了,是一元一把。就在這時那阿姨叫住了叔叔并將多付的三元錢遞給了他,叔叔不解的問:“怎么了,五元不剛好夠了嗎?”阿姨樸實笑著說:“一元一把,不像別的店是兩塊五一把,你給多了。”叔叔聽明白后點頭笑著說:“是嗎?你賣得這么便宜啊,謝謝了。”說完臉上帶著贊許的笑容離開了。周圍的人都在夸獎這位阿姨的淳樸,誠實的品質。我也向阿姨豎起了大拇指,阿姨微笑著低下頭什么也沒說走向她的店,繼續開始賣香菜,我對剛才自己輕易下結論誤會阿姨感到慚愧,通過這件事我自己也認識到,以后無論發生什么事都不要輕易作出判斷下結論。
是這位阿姨一個普通的舉動讓大家深刻體會到深藏在我們偉大的祖國這禮儀之邦的優秀品質——誠實守信!也正是阿姨這凡人善舉讓我們真正的懂得了誠實守信這一中華傳統美德是多么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