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除夕主題的演講稿3分鐘(精選3篇)
有關除夕主題的演講稿3分鐘 篇1
大家好!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一首千古傳唱的好詩,每到過年的時候,吟唱這首喜氣洋洋的詩,更加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除夕夜,我早早地來到奶奶家過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對精巧的對聯“新勢力開創新天地,新主流譜寫新華章。”那鮮紅紙上的一撇一捺顯得龍飛鳳舞,中間倒帖著一個大大的“福”字,像一個笑瞇瞇的臉蛋,寓意著新的一年里福降臨我們家。門的左右兩旁掛著兩個大紅燈籠,洋溢著春節歡樂的氣息,包含著一種深厚的風情。
走進廳堂,桌子上花花綠綠的食物看得我眼花瞭亂:有蘋果、糖、龍眼、瓜子、花生……這時奶奶走過來對我說:“蘋果代表平平安安,糖代表甜甜蜜蜜,龍眼代表團團圓圓……”哦!原來如此,怪不得家家戶戶都要用這些東西來祝賀新年到來。
晚上,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爺爺像變魔術一樣一下子變出了許多菜:有魚、牛肉、雞、蝦、蟹、青菜……真的是新鮮可口,我們互相敬酒碰杯,我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虎年大吉!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他們祝我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我們互相祝賀,開心極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拿出壓歲錢送給了我,我歡蹦亂跳,高興的一蹦三尺高,把壓歲錢放在枕頭下面。吃完晚飯,爸爸拿出煙花,點上火,煙花把天空打扮得格外美麗,五彩繽紛的。接下來該放鞭炮了,我連忙雙手捂住耳朵,因為這鞭炮聲震耳欲聾,驚天動地。我躲得遠遠的,一顆心像小兔一樣怦怦直跳。蘊含著一股輕松而又歡快的心情。最后,我們圍坐在一起看春晚節目。
春節讓我回味無窮,更讓我感受到人間親情的美好。期盼著明年的春節會更美好……
謝謝大家!
有關除夕主題的演講稿3分鐘 篇2
相傳春秋有勾踐,信步臥薪嘗苦膽。自問恥辱可曾忘,己任稱霸震中原!”這首藏頭詩,是我在讀小學五年級時,看了《上下五千年》上的小故事乘興而作,相信自己”四個字呢?因為我相信當年的勾踐肯定是知的。為什么在詩頭藏上“相信道自己的實力的。
我并不知道在那個遙遠的年代,勾踐在出征前備好了多少戰馬,多少勇士,只能看到兵器鋒刃上清冷的一道光。夜色里勾踐炯炯的眼神,閃著自信和鎮定,在拳頭緊握的那一刻,嘴角露出一絲微笑。成竹在胸呵,是這樣的!因為他有實力!
姜尚披著蓑戴著笠,一個人端坐在水邊,像模像樣地執著根魚竿。我走過去,拍拍他的肩:“你真不懂生活常識。魚鉤是直的,還離水三尺,你怎么可能釣得上魚?” 老人家莞爾一笑,輕聲念了一句:“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便又閉目端然了。后來我才恍然大悟:太公這般氣定神閑,這般泰然自若,卻是有五壑藏于胸,大策藏于心,實力渾然藏一身啊!
實力,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基礎。沒有實力,猶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是難以根深蒂固、源遠流長的。然而,何謂實力?
實力,不是阿訣奉承,而是真才實學。總有人不屑于朱慶徐那暖昧的一問:畫眉深淺人時無?而認為他不過是只會阿談奉承之輩。其實,朱慶徐也是在以前下苦功讀書,費神思治學之人,文名已揚,不過是按風俗為行卷之事罷了。同樣,白居易也曾行卷,而后來萬古流芳的詩名更是其有真才實學的最好證明。 實力,不是臨陣磨槍,而是厚積薄發。曹禺的成名作《雷雨》,不是在被子里打著手電筒憑一時的心血來潮一揮而就之作,而是他經過多年對大家庭的觀察、體會、感悟而寫出來的。《雷雨》之所以成為曹禺的代表作,成為久演不衰的經典作品,不正是因為它是曹禺先生對生活最深刻的感悟的結晶嗎?《大宅門》的名噪一時也是郭寶昌的厚積薄發之作:從少年時就一直想用筆把自己的家族,尤其是自己的養父的經歷表現出來,曾三易其稿,但均因抄家、被焚、搬家等諸多原因被毀,郭寶昌非但沒放棄,反而一寫再寫,每次都有更深的體會和感受。經過四年的準備,電視劇才開拍。這,也決不是郭寶昌和張藝謀、田壯壯等人喝喝生啤侃侃閑天就能做到的。
有關除夕主題的演講稿3分鐘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下午好!我是09級的學生記者趙一琳,今天作為優秀學生記者代表在這里發言,我感到非常榮幸。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用心做好一名學生記者》。
源于對文學、寫作的熱愛,大一剛入校,我便選擇了校報記者團。經過校報編輯部筆試、面試、實習考察等層層選拔,我有幸成為一名校報學生記者。當“記者”這個光環與榮耀逐漸退去,擺在我面前的,是肩上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常常問自己,我該怎樣做,才能做一名優秀的學生記者?——經過在校報記者團近兩年的鍛煉,我覺得當好一名學生記者,需要回答好以下五個問題。
第一問,你轉變好了嗎?當好學生記者要完成從“文學創作”到“新聞寫作”這個轉變。也就是由文學愛好者到新聞工作者的轉變,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文學可以是虛構的,而新聞必須是真實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我們不能摻雜一絲虛假,哪怕是所謂的“合理想象”。文學的語言更講究文采韻律,新聞卻需要簡潔明了、通俗易懂。這些都是接受了校報編輯部組織的新聞寫作、攝影等培訓和自己一年多的采訪寫作后感悟到的。
第二問,你準備好了嗎?還記得,第一次接到采訪任務,面對采訪對象,我很緊張,腦子里一片空白,甚至有點語無倫次。結果可想而知,那是一次失敗的采訪,主要是因為沒有經驗,準備的不夠充分。后來,老師囑托我在采訪時要注意禮貌,事先準備好采訪提綱、聯系好采訪時間,要記錄采訪到的內容,甚至攝影的角度都要事先精心設計。我就跟著大二、大三的記者一起去,雖然我的第一篇稿子寫得不是很好,卻得到了老師的鼓勵與肯定。我看到那張薄薄的稿紙上,密密麻麻批的全是修改的字跡,甚至是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一個詞語的前移和后置,都會反復斟酌,那一刻,我既慚愧,又深深的被感動了,他們對待文字一絲不茍的態度和敬業精神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也讓我明白了新聞的嚴肅性和當好一名記者的艱辛。
第三問,你認真琢磨了嗎?在做學生記者的過程中,我會遇到很多問題,比方說攝影,為了拍好照片,我認真閱讀了相機的說明書,對照上面的每一個按鈕,逐個嘗試,經過多次實踐,我掌握了攝影的基本技巧,可以從容的完成攝影任務。記者團指導老師李老師和徐老師經常跟我們學生記者一起交流,推薦優秀的稿件和其它高校的校報供我們參考學習。記得XX年5月份,我寫一篇關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通訊稿,采訪了陶瓷美術學院的杜永強,第一次寫的時候,有些夸大了他的創業成績、對一些數字沒有深入考究。后來在審稿的時候,曾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親自幫我擬訂了一份寫作提綱,還特意囑咐我,要到杜永強的寢室、工作室和專業課教室實地考察,多方聯系他的老師、同學和一起創業的合作伙伴,甚至打電話到他的內蒙古老家,采訪他的父母,了解到最全面的信息。最終,這篇近3000字的通訊稿前后經過了四次采訪、七次修改才最終在校報上發表。
第四,你善于挖掘、發現嗎?當學生記者不能只等待老師布置任務,而是自己要主動尋找新聞線索,我經常去摘抄學校宣傳欄海報,記下時間和地點,不論是比賽、文藝表演還是講座,我都積極的去現場采訪,一方面我可以從這些活動中得到陶冶、成長,另外,我可以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獲得第一手寶貴的資料,供自己寫作所用。另外,我經常利用向宿舍發報紙的機會和同學們聊天,從他們那里尋找有采訪價值的新聞線索。
第五,你有沒有堅持精神?做好一名記者需要責任感、榮譽感,也就是堅持精神,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寫作是一種痛苦的產物,有時候苦思冥想卻遲遲下不了筆,有時候為了提升新聞時效性需要熬夜趕稿件,有時候會碰到采訪對象不配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有時候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寫的稿件由于不符合要求卻被斃掉,這個時候,心頭會有一種難言的苦澀,也就在這時,考驗自己的時刻到了,是應該繼續努力、還是放棄?我會用行動告訴自己,我選擇堅持到底。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我會永遠銘記自己的文章變成了鉛字那一刻的激動之情,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記者,但是我會以職業記者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多思、多學、多積累,多寫,多練,為學校的宣傳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這也是我們全體學生記者的共同心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