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家長致辭發言稿(精選3篇)
新郎家長致辭發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親朋好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冰雪消融、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美好時節,今天,我兒子與小姐結婚慶典在這里隆重舉行。在這神圣喜慶的時刻,我代表x氏家族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尤其是遠道而來的各位嘉賓、各位親朋好友,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衷心地感謝!
各位嘉賓、各位親朋好友,今天,我特別激動,要說的話很多,你們送來了溫暖,送來了友情,送來了吉祥,送來了美好的祝愿,但今天是婚慶喜宴,我把剩下的話都裝在酒里,美酒敬嘉賓,希望大家開懷暢飲。最后,我再一次感謝各位來賓的光臨!并向婚禮籌備組的所有工作人員和賓館的全體員工道一聲:辛苦了!謝謝你們!真誠的祝愿所有來賓天天開心,日日快樂,家庭和睦,永遠幸福!
謝謝大家!
新郎家長致辭發言稿 篇2
大家好!
今天是我兒子和結婚的大喜日子,我感到非常高興和榮幸。高興的是這對新人今天攜手共同走進了他們婚禮的殿堂,開始了他們新的人生,我們也算完成了一個光榮的任務。榮幸的是有那么多的親朋好友和父老鄉親送來了他們真摯的祝福。在此,我僅代表雙方的家長向這對新人表示衷心的祝福,同時,我也借這個機會,向多年來關心、支持、培養我們全家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各位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結婚是人生的大事,也是每個家長的大事。面對臺上這對新人,面對臺下這么多的親朋好友,我送三句話給這對新人,一是希望你們互相理解,相互包涵,在人生道路上同舟共濟;二是要尊敬和孝敬你們的父母,你們結婚了,意味著你們的父母老了,他們更需要你們常回家看看;三是不斷進取,勤奮工作,要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回報父母、回報單位。
借此機會,我再一次地祝福這對新人生活幸福、互敬互愛,并且衷心祝福來參加我兒子媳婦婚禮的各位來賓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謝謝。
新郎家長致辭發言稿 篇3
第一,“應試教育”的時代,該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
談到“應試教育”,我相信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有太多的感觸。
所謂“應試教育”,就是用學生的分數來評價一切。
一個學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在所有的學習階段,他要經歷無數次的考試,而每一階段,每一科的考試成績就是他所學到和知識,能力及升學的最終也是唯一的評價標準。
教育部門也一樣,學校,乃至一個城市,地區它的教學能力,業績,教育水平都是用學生的分數,升學率來評價的。
就拿一個老師來說,學生的考試成績是學校對他工作認可的唯一標準。
乃至評先進,長工資都是用學生的分數來說話,在這種壓力之下,他也只能向學生強調分數。
據我所知,很多人對“應試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深感憂慮,包括教育界的有識之士都對“應試教育”所產生的弊端深惡痛絕。
人的教育是本來最多樣化,人性化,最需要差別的,而“應試教育”模式正好抹殺了教育的這種特性。
所以我聽到過一個教育工作者這樣說:“在中國沒有‘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分,只有“人的教育”和“非人教育”之分”。
面對“應試教育”這個時代,我們在坐的家長也是這種教育的始作俑者啊!我們在孩子學習的問題上,不就是管它學校,老師用什么方法手段,只要自己的孩子考試成績好,就是好學校,好老師嗎?應當說,“應試教育”的產生是一個社會的教育理念的缺失,教育資源的匱乏,教育制度僵化共同促成的,而且它不會在短時期內有所改變。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千多年前,中國最早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孔子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它的大概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我們今天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現代教育有這樣的教育理念嗎?我看不如這樣改一下更合乎我們的想法:大學之道,在于找工作,在于升官,在于發財!我們今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過于短視,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請保留此標記無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在以后在人們的目的并不高尚嘛!做為一個家長,我能理解大家對自己的孩子最世俗的期望,但問題是我們的教育理念不對。
很多家長包括我在內,把自己不能實現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背上父母不曾實現的人生目標。
自己至出校門以后就不曾再讀一本書,上班讀報紙,下班看電視,而要求自己的孩子卻是考上重點中學,考上好大學,念成博士最好。
按照我們這種思路,最后達到目標的依然是少數。
如果我們的孩子達不到家長所要求的目標,是不是說我們的孩子的人生失敗了?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抱怨:孩子沒考上重點中學,書白念了;沒考上大學,書白念了。
我不認可這種以成敗論英雄的狹隘的思想觀念,因為你沒有看到你的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中學到的任何知識不能教給他的經驗,你沒有看到他像所有的孩子一樣經歷了從小到大的人生;在他受教育的過程中,許多知識,能力,經驗,心智的成熟是無法用考試來衡量的。
談到這里,我想起了蘭老師在這個班一年級結束時家長會上講的話。
她的大意是說,孩子們從剛入學什么也不懂到現在他們漸漸懂得了很多,知道聽老師講道理,也學會了讀書,寫字;學會了禮貌待人。
那時候,聽了這些話我有一種感動,因為她說出了我的感受,也說出了教育最樸素的目的。
我在這里我最想說得就是,我們的孩子受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識,考試能力;更重要的還有生活的勇氣,樂觀的精神,誠實,健康,善良,以及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
這也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第二,小學階段,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個人認為,比之知識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于一個人的終身學習都會有重要的影響,也為小學生今后的升學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矗
首先,要養成經常閱讀的習慣。
我個人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思考,也愿意在這方面多和大家做一些交流
我認為小學生到四,五年級的時候,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閱讀能力。
學生在認識了幾千個漢字后,閱讀就應該成為他一生最重要的習慣之一。
這也是他們從小學會自我教育的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