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的作為發言稿(精選3篇)
新青年的作為發言稿 篇1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的精神面貌決定了國家的精神面貌與發展前途。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立足于新時代,習近平同志向青年人發出了“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又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的召喚。新時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要有新使命。
青年要在成長中,做好五個方面的自我修煉。一要志存高遠。青年之志是人生之基,青年的志向決定了青年的人生能走多遠、走多高,九死未悔、不改其志。二要勤奮好學。一勤天下無難事,勤于學習是青年走向人生巔峰的必經之路,也是積累的重要路徑。“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不但要學習各項基礎知識,還要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更要提升運用知識的能力。三要強健體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把健康牢牢的把握住,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四要求真向善。樹立正確的三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青年邁出的關鍵一步。人生的第一步至關重要,走的穩不穩,走的直不直,直接決定了今后人生發展的方向,也決定了其人生的價值高度。五要實踐創新。實踐出真知,青年只有自覺投身于時代的實踐之中,才能不斷檢驗自身水平與時代所需之間的差距,才能立于時代潮頭,引領時代風尚。
青年一代是國家的希望與未來。習近平同志對青年人指出“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新時代的青年必須投入到學習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實際中,切實將其落實到工作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學習,做到真學真懂真會真用。注重在青年群眾中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培養,注重在青年中宣傳、發展、培養馬克思主義者,以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推動黨的事業順利前進。另一方面,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保證后繼有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青年更要深刻認識時代使命。毛澤東曾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青年要有時代感,青年必將投身于時代的呼喚與需要之中。處于21世紀的青年更應當以時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來踐行時代所賦予青年的時代使命,把握時代機遇,緊跟時代脈搏,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
青年是國家之精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必須限度地把廣大青年動員和組織起來。五四運動青年立足時代潮頭,和平建設年代青年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急先鋒,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創造者,改革開放時期青年是社會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們事業的希望。新時代青年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與關鍵力量,是新時代的創造者貢獻者與參與者。
新青年的作為發言稿 篇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締造了偉大的“中國奇跡”,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很多人,包括青年人,淪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個體和家庭的利益化,成為不少人行為處事的準繩。
新時代下的新青年,應該一方面要做到不忘初心,做一個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另一方面要做到砥礪前行,做一個強大的務實主義者。
堅定的理想主義者要求我們青年人首先要做到心懷國家、有強烈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我們要從心底意識到中國和中華民族是每個人成長與發展的母體,沒有母親的庇護,我們任何人的任何成就都將失去意義。不管是我們身處何方,都要心系我們的祖國母親。
其次,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要有博愛的情懷,要有成為“世界青年人先鋒”的勇氣和決心。理想是一個人前行的明燈,指引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沒有理想,猶如盲人摸象,一生光陰必將虛度。
務實主義要求我們青年人首先要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當下中國的偉大成就有賴于一批又一批具備勤奮刻苦、拼搏鉆研、開拓創新、求真務實、不畏艱難等品格的先賢和熱愛奮斗的人民,這些優良品質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因為它們一定還是新時代偉大成就的締造因素。
其次,我們要做到“頂天立地”,在實踐中練就內功。所謂“頂天”,就是要多關心多關注全球化、世界經濟一體化、現代化、法治化、創新型國家、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城市、城中村改造、城市“微改造”幸福社區等全球、國家、城市、街道和社區等不同尺度的`事;所謂“立地”,就是要思考上面這些事,我有什么態度與想法,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如何貢獻我的能量。
第三,我們要有世界眼光與視野,加強國際交往與交流合作,從世界各國各地的文明體系中吸收養分,不斷夯實我們的綜合競爭力。
新時代,我們當燃燒激情,揮灑熱血,書寫青年人奮斗的篇章,從而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新青年的作為發言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常懷克己之心,常開詢問之口》。
站在這里,有些緊張,常慰問病人的口,差點說不出話來,常拿刀具的手,也有些顫抖,希望大家不要笑我膽小,實際上,能鼓起勇氣參加這次演講,已經比我本職“開膛破肚”更厲害了。
今天是醫師節,是我們專屬的節日,看到各位臉上喜滋滋的,替大家高興,我卻笑不出來,為什么笑不出來,因為昨晚發生了一件悲催的事。
昨晚我們家聚餐,飯桌上親戚家的一個小孩,哭鬧不停,怎么哄都不行,我們輪番上陣,好言安撫,那孩子就是不聽,如果不是拉不下老臉,我真想給他扮個鬼臉。呵呵,開個玩笑。孩子的媽媽,也就是我大姑家的二外甥的小舅舅的大兒子的堂姐的,唉,總之就是這孩子她媽見怎么哄都不起作用,于是拿出殺手锏,她指著我就說:“看到李叔叔沒,他是兒科醫生,專門給你們這些孩子打針,你再哭,一會兒李叔叔要拿針來了。”這句話果然奏效,我那親戚話音剛落,孩子果真就不哭了。然而,在吃完飯大家相互告別時,我不巧和那孩子走到一起,我見他很是可愛,于是伸手想去摸摸他的頭,結果,孩子嚇得“哇哇大哭”,據我所知,孩子哭了一路沒消停。
由此,我也知道原來我們醫生,不僅能治病,還能專治“熊孩子呢”。孩子哭哭啼啼離開后,我就對著鏡子左照右照,我摸摸自己還算英俊的臉,不禁感嘆:我有那么嚇唬人嗎?你們說,有沒有?
當然,這都是題外話了,給大家說這個不起眼的小事是想說明什么呢,我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從醫十幾年的總結的一個經驗:會問。
病人投訴了,問問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家屬不滿意了,問問自己哪里出現了疏忽;手術結果不理想,問問自己哪里有了錯;技術遇到瓶頸了,問問自己哪里打了結;感覺自己撐不下去了,問問自己當初干嘛來了;感覺工作太累,問問自己白大褂的使命是什么……學醫就是一個不斷詢問自己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解決的過程,我帶新來的醫生時,總會對他們說,有問題要問出來,問出來,才能找到答案,有了答案,才知道下一次該怎么做,這就是一環扣一環,扣好了,病人也就滿意了。
常開詢問之口,讓我們不斷反思,繼而進步,而追求進步的最終目的是提升我們的服務水平。醫生,說白了就是病人的“服務員”,我們做得好不好,還得病人說了算,所以在工作中,我們得常懷著服務的心,治病救人。記得有一次……(服務事例)
志士惜日短,奮斗路還長。各位同仁,盡管,我們工作平凡,盡管,我們也時常要面對病人的誤解,但是,既然選擇了白大褂,就要把使命擔起來,把病人的希望托舉起來。希望大家能夠從我今天這插科打諢中汲取一點營養,做更好的自己。
最后,祝大家醫師節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