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親會發言稿范文(精選3篇)
宗親會發言稿范文 篇1
各位宗親們:
大家好!
今天的日子,專屬于我們許家!它是我們許家的日子!它是我們許氏后裔尋根問祖的日子;也是我們許氏宗親團聚聯誼的日子。
今天的蘄春,也專屬于我們許家!它是我們許家的蘄春!古老的蘄春,良田沃土,阡陌交通,它是我們許氏文明的發祥地;神圣的蘄春,安葬了我們許氏81世以來的列祖列宗,它是成祖后裔尋根祭祖的圣地;美麗的蘄春,許家山上、許家河下,繁衍生息著我們許氏族親,它是我們許氏血脈親情的載體。
安徽、湖北的宗親們!我們同出一地,我們共有一祖;我們血脈相連,我們情濃于水。幾百年了!我們夢寐以求的家族團聚,在今天,終于實現!我們云集于此,濟濟一堂!
首先,我要代表金寨支系,對湖北宗親參加聯誼活動表示最為熱誠地歡迎,歡迎你們的到來!
其次,我要代表金寨支系,對湖北宗親在我們尋根問祖的過程中給予的鼎力幫助支持,無微不至地接待,表示最為誠摯地感謝!
最后,我要代表金寨支系,提出期望:這樣美好而重大的日子里,我希望湖北安徽兩地宗親融合,不分支系,不分彼此,不分地域,精誠團結,共議大計,共謀發展。
尊敬的宗親們,我們只有同舟共濟,才能光大宗族;我們只有與時俱進,才能緊跟時代;我們只有勤勞勇敢,才能成就大業;我們只有艱苦奮斗,才能興家旺族。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我們許氏族人,活得更加幸福,活得更有尊嚴而不懈奮斗!
感謝大家聆聽!
祝愿各位幸福!
宗親會發言稿范文 篇2
尊敬的各位宗長、各位宗親:
大家好!
春光明媚,大地回春。今天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我村張氏宗親在這里舉行祭祖活動。我謹代表在外工作生活的張氏族人向來自各地的張姓本家表示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各位宗親表示誠摯的謝意!同時,對組織籌備這次祭祖活動的宗親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張姓,是我中華之大姓,始祖為黃帝后裔張揮,古往今來,人才輩出,良將賢相,科技醫文,可謂建功百業,萬古流芳。
借此機會,我想談談對我們張姓大族譜修訂及祭祖活動意義的幾點看法:
追根萬年思本木,后代百世溯水源。歷來各姓宗氏極為重視家譜、族譜的編寫和修訂,而我村張氏諸支因工作生活等散居各地,祖脈之流的記憶、記載也有付之東流的趨勢,甚至出現人不知曾祖之名,孫不知曾祖之事的現象,這使得我村張氏家譜、族譜的編寫和修訂顯得迫在眉睫。
其次,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族各脈分支的興旺發展,也出現了各門各支世系不同,字輩交叉,甚至相隔異地見面無法稱呼,祖孫輩相見互稱無據的怪現象。這都要求我們盡快通過修譜來辨宗支、明世系。
同時,現在我們張氏本家有志之士通過自身努力,或祖人提攜、支持,離開家鄉在外生活發展。離鄉勿忘祖,飲水需思源,這更需要通過祭祖等各種活動加強聯系和溝通,無論身在何處都要心系故鄉,對家鄉、對本家要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幫助和關愛。這必將增強我張氏家族的血脈親情與凝聚力,更有利于家鄉的發展。
各位宗長、各位宗親,尋根問祖,慎終追遠,弘揚祖德,光前啟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希望通過這次祭祖活動的舉辦,更進一步聯絡我村張氏宗親的感情,團結身處各地宗親,喚起宗親的共識,群策群力,匯聚同宗的力量,發揮“血濃于水、骨肉相連、四海一心”的精神,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進一步促進我們張氏宗親的團結和繁榮。
最后,衷心祝愿今年張氏祭祖活動圓滿成功!祝各位宗親身體健康,合家歡樂,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宗親會發言稿范文 篇3
尊敬的各位宗親:
大家好!
我是山東張氏宗親會發起人之一張杰,春拂楊柳,綠染大地。值此立春的美好第一天,我們迎來了山東張氏宗親聯誼會的大喜日子。自即日起山東張氏宗親籌備會就正式成立了。成立山東張氏宗親會是我們促進張氏宗親在創業過程中更快的發展。充分利用和開掘山東張氏文化的巨大宣傳和聯誼作用,提高張氏宗親社會地位的一種有效途徑。為此張氏宗親籌備小組作出決定,在大力弘揚張氏文化的同時,要加大張氏宗親聯誼活動力度,擴大張氏宗親的影響力,在擴大交流中,開闊眼界,促進各位宗親間的共同發展。
一、張姓的由來
張姓,現為世界第一大姓,人口約1.1億人,其中在中國區域內約9450萬人,國內張氏宗親居百家姓第三位,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姬姓。是黃帝的第五子,張姓始祖張揮,號天祿,青陽之子,揮發明了弓箭,并因此而被黃帝任命為弓正(官名)。弓正,同時也叫弓長,兩個字和在一起,就是“張”字了。這,就是張姓的最早由來。春秋時期,又有一個晉國貴族,名叫解張。他的后代,用他的名作為姓,從此也姓張。張姓分布極廣,如上海張姓排在第一位,且名人眾多,如縱橫家張儀、軍事家張良、猛將張飛、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外交家張騫、書法家張旭、詩人名相張九齡、改革家張居正、畫家張擇端、民族英雄張自忠、實業家張謇、革命家張聞天等,現代文化名人張藝謀、張國立、張鐵林、張曼玉、張學友、張信哲、張靚穎、張艾嘉、張韶涵、張衛健、張帝、張洪量、張惠妹等等眾多文化領域張氏宗親。
二、張姓的發展和演變
張姓除了以上的主要起源以外,還有其他一些起源。如,世居云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于三國時被諸葛亮賜姓為張,三國時魏國明將張遼,本姓聶,改姓張后也成為了大姓。凡此種種,都使張姓不斷的發展,壯大。張姓遍布中國各地,其始祖揮的后代世居清河,因此清河成為張姓的主要聚居地。除清河外,還有南陽,吳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陽,沛國,梁國,中山,河內,高平等。張姓在漢代就已經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姓了。到唐代,更是名列天下十大姓之一。至明代,張姓人家已散布在全國地域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三以上。
下面我受山東張氏宗親會籌備小組的委托,就山東張氏宗親會成立的起因、籌備經過及今后的任務向各位宗親作以下匯報,請予以審議。
(一)山東張氏宗親聯誼會成立的原因及其必要性
成立山東張氏宗親聯誼會是進一步擴大張氏宗親在社會中的影響力,提高張氏家族的知名度。近幾年來,世界各地張氏宗親尋根問祖的不斷增多,據資料顯示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很早以前便成立了張氏宗親專門組織,20xx年9月19日還在香港成立了世界張氏總會,這些張氏宗親組織的相繼建立對加強世界范圍的張氏宗親的聯系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們也要有相應的組織與之加強溝通與交流,共同發展。
成立山東張氏宗親聯誼會是弘揚祖德,傳承家訓,發揚張氏文化的需要。在眾多的姓氏中,張姓不僅是一個大姓,而且是一個相當古老的姓氏。張姓不僅人多,而且在歷史的進程中還涌現出許多的武勇之士和著名將帥,他們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們對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起到了很大影響。我們后輩子孫應引以為榮,并要繼承和發揚這一寶貴精神財富,祭奠先賢,弘揚祖德,傳承家訓,促進張氏文化發展。
(二)張氏宗親現狀及張氏宗親聯誼會籌備經過
如今,山東地區張氏族人,經調查大致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原有居民;二是外來居住人員。據不完全統計山東地區張氏宗親有846萬余人。改革開放以來,張氏后裔在好的政策指引下,在寬松的務工經商環境中搶抓機遇,充分繼承了張氏家族吃苦、耐勞、勤儉、苦干的傳統,積極投入到務工經商的大潮中,不斷的學知識,長才干,辦企業,作貢獻,真正展示了張氏后裔的聰明才智。在山東地區的骨干行業中,涌現出了不少龍頭企業,為山東地區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更好地聯絡和發揮張氏族人的作用,在各位宗親的積極推動下積極倡導運作,山東張氏宗親會籌備小組自20xx年12月12日成立,該小組成立后先后數次召開辦公會議,在借鑒外地張氏宗親會成立經驗的基礎上,明確分工,積極籌劃,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
我們的任務主要有四項:
(一)加強聯誼,擴大交流。積極協助各位宗親互相交流,同時積極為宗親會個人或單位組織的發展相互對接牽線搭橋。下一步工作中會印發刊物和信息材料定期不定期向張氏宗親以及政府單位各大企業等免費發放,宣傳張氏文化、張氏企業等擴大張氏宗親與外界的交流,進而建立一個互動和緊密的聯絡網。
(二)加強合作,共同發展。張氏宗親會的成立在擴大溝通與交流的基礎上,另一個任務就是推動各位宗親與外界企業間質性的經貿合作。本著大幫小、強扶弱,互幫互助互學的目的,相互關愛,共同發展;積極利用和放大聯誼成果及效應,不放過一切渠道加強合作。
(三)強化學習,提高素質,積極創業。勞動部鼓勵創業在這樣的政策之下,張氏宗親會籌備小組成立也是應政策需求也是全體張氏族人的共同愿望,讓我們聯手共同建設自己的美麗的家鄉。
今后,我們山東張氏宗親會將以血緣、文化為紐帶,以經濟活動為基礎,大力加強與外界各個地區的張氏宗親的聯誼,加強合作,促進交流,共同發展。
山東張氏宗親會籌備小組在各位宗親的支持下成立,標志著山東地區有了張氏宗親聯誼社團,以“架起張氏橋梁、建立親情紐帶、弘揚中華美德、光耀揮公始祖”為山東張氏宗親聯誼會的立足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將民族文化發揚光大,以文化強國,傳播正能量,讓每一位張氏宗親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設美麗中國為推動理念,期待兩岸四地的張氏宗親對聯誼會的大力支持,讓我們心連心、肩并肩努力推動建設美麗中國、幸福生活而積極奮斗!
值此新春佳節來臨之際預祝宗親們洋洋得意,新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