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通用3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篇1
過去的一年中,我一直擔任七年級語文教學。由于學生基礎較為薄弱,難以適應初中語文教學方式,故成績難以提高。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絲毫怠慢,不僅向經驗充足的老教師虛心求教,還借助網絡平臺深入探究教學方法。經過兩個學期的努力,我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
以下是我對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總結:
一方面,農村的學生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采用較深的普通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而用本地話教學,又削弱了語文語感教學的功能。另一方面,同學們不怎么活躍,上課氣氛不濃,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在上課時要照顧到整體。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2.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然,懂得知識無窮,體會學習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
三、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充分備課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安塞腰鼓』 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認識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到一半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錄象帶,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所以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經過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的教學成果。當然我也明白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今后如何自我提高,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我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學習,爭取進步。
作為語文老師,教學是我的基本工作,而我的學生們才是教學的主體。他們是否熱愛語文,是否會學語文,是否能通過上語文課提高文學素養,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我而言至關重要。執教剛滿一年,一切尚且稚嫩。我在教中學,在學中教,與學生共同探索,共同進步,才能實現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雙贏,F階段我對于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思考應用的還不多,其他相關工作也有待精益求精。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以上就是我的教學工作總結,我想,這將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獨山鎮龍井初中
一年級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篇2
、賰热萆弦浞诸I悟三個方面:理論、方法、思維;
、诮忸}上要抓好三個字:數,式,形;
③閱讀、審題和表述上要實現數學的三種語言自如轉化(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
、軐W習中要駕馭好三條線:知識(結構)是明線(要清楚);方法(能力)是暗線(要領悟、要提煉);思維(練習)是主線(思維能力是數學諸能力的核心,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是最強大的創新動力,是檢驗自己大腦潛能開發好壞的試金石。)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不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會誠懇向兄弟學校學習取經,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會以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熱情,努力工作,爭取更加優異的成績。
謝謝大家!
一年級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篇3
從教兩年來,一直擔任一年級數學教學,回顧這兩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不敢說自己在教學上有經驗,但可以說有一些感受。很有幸和大家分享、交流我的一年級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
一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學校大門,一方面我們要使他們盡快適應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又要讓他們學習新的知識。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每一個學生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一、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由于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生性好動,在課堂上隨意性很大,小學生上課坐姿不端正。所以每節課上課前、課堂上我都不停的反復強調坐姿(頭正肩平腳放端)。面對這些學生,要逐步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從以下3個方面下手:
1、聽:聽是學的基礎,只有學生聽清楚、聽明白了老師的要求,他才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所以課堂紀律是關鍵。每節課前必須先整好課堂紀律,才能開始教學。在課堂中間,凡是教師總結方法的時候,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必須先整好課堂紀律,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2、說:在每節課上,我都注重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不是隨便說,是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把自己的所學、所知、所想、所悟清晰的用完整、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例如:每節課我都會充分的利用書中的情境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從書中都知道了什么?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用完整的語言說一說。
3、寫:嚴格要求,規范書寫,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范,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范。為了能夠規范學生的書寫,所以在第一學期的教學中,要學生在生字本完成作業。這樣可以有效地規范學生對數字以及符號的書寫。對于作業的書寫情況,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揚為主。
二、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1、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低年級孩子計算能力有待提高,我每天利用課前5分鐘做10——20道口算題,同桌之間互相批改,每天評選出5名口算小冠軍、5名進步的學生。及時發給家長,一次來調動學生對口算的積極性。另外,我每天的家庭作業都會布置30道口算題,每天堅持讓學生去做。長此以往,學生的口算能力肯定可以提高。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一年級數學主要是對100以內數認識、數的組成、讀作寫作、比較大小、數的順序以及相應的一些加減法。在這類課堂上能動手操作的我都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利用手中的小棒、計數器、電子白板,讓學生親自去畫一畫、擺一擺、圈一圈、撥一撥、寫一寫。我認為動手操作的課堂首先學生是喜歡的、感興趣的,如果學生有興趣了,就愿意參與到其中,對于所學習的知識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3、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發現有好多應用題,不是學生不會做,而是他們沒有理解題意。所以在講解解決問題的時候,尤其在教學例題時,我會讓學生說一說題目中、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條件是什么?數學問題是什么?將題目中有用的條件、數字、關鍵詞圈出來。必要時,用畫圖的方式讓學生去理解題意。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認為這樣做有利于高年級應用題的理解。
4、培養學生說算理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計算算理的難點主要是第一學期的20以內進位加法中的湊十法,第二學期的20以內退位減法中的3種方法(想加算減法、破十法、連減法),所以在教學時如果不將這幾種方法弄明白的話,學生就很容易把這幾種方法混淆。所以在教學到這些難點是,我首先在課堂上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算理,讓學生能夠說出算理,并且能夠寫出計算過程,反復鞏固算理。
三、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平時會給學生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業,例如:制作數學小報、在身邊找一找哪些物體是你學過的圖形、自己制作七巧板、用你學過的圖形拼一拼、畫一畫。。。
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數學學習緊密聯系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讓學生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一方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總結、不斷提高、不斷改進的過程;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會快樂學習,學以致用,不斷增長智慧,不斷地用知識和經驗來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