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生產者發言稿
但真正喚起生命希翼的是我看到了工人日報上刊登的張海迪的事跡。打那以后,我開始了對新生途徑的尋求。愛人又給我借來了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雷鋒的故事》。為了能夠坐起來,早日回到工作崗位,我開始了艱苦的鍛煉。坐在輪椅上需要足夠的腰力和臂力,于是我每天早上4點鐘起床進行鍛煉。我用雙手支撐起笨重的身體上下活動,臀部磨破了、雙腿浮腫了,胳膊累酸了,手磨出了血泡,但我還是頑強地鍛煉下去,功夫不負苦心人,我終于可以坐到輪椅上行動了。
努力工作,勇攀科技高峰
出院后,我多次找公司領導要求參加工作,但他們沒有同意我的請求。我和愛人軟磨硬泡說服了醫生,為我出具了能從事輕微工作的診斷,公司架不住我的再三懇求,而后又考慮到我行動不便,把我安排我在機房值班,并在機房旁邊騰了一間房子供我和愛人居祝這項工作對常人來說算不上苦累工種,但對我來講,卻有著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難以忍耐的痛苦。剛開始值班時,好幾次因小便失禁,濕了褲子。我就節制強制自己白天不喝水、不吃水果,甚至連吃飯時也不肯多喝一口湯。正常人撿起掉在地上的螺絲只是舉手之勞,但對我人而言卻比登天還難。兩米二1.2米高的機架出現故障,別人踮起腳尖就可以更換機盤,而我只能靠雙手的支撐,把身子挪到輪椅扶手上坐穩再伸手去夠機盤。重心偏移,身體平衡不好掌握,一不小心就人仰椅翻。有好幾次我攀高修復障礙時,連人帶輪椅一塊兒摔倒在地,腿撞青了,腳崴了,手挫了。我一次次從地上爬起來,但又一次次重重地摔倒。每次,我就都咬緊牙關,忍受著疼痛,一點點挪動身軀,靠自己堅強的毅力和殘弱的雙臂重新坐上輪椅。
我所在的機房12個機架設備按原工作量定額應由三個人來維護,我就主動要求一個人承擔。20年來,我精心維護每一臺設備、每一塊機盤、每一條線路,及時解決了設備出現的每一個問題,從未因處理不及時而影響通話。
為了盡快豐富自己的通信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技術業務水平,承擔更多的工作,我自費訂閱了十多種通信方面的報刊、雜志,刻苦研讀。20年來,我相繼主持和參與技術革新近百項,其中,我研制的“新型中繼鈴流設備”和“載波電話隔鎳電池恒流充電裝置”填補了兩項國內空白,我研制的“電話串廣播濾波器”解決了長期困擾用戶的老大難,當時長春日報、吉林日報和人民郵電報都相繼報道了這條消息,我的這項成果被評為吉林省郵電業務技術經驗展示競賽二等獎,被評為郵電部組織的中國郵電業務技術經驗展示競賽三等獎。我也經常把我的研究成果撰寫成論文投到報刊上發表,如《按鍵電話的應急修理》、《如何解決電話串廣播問題》等論文相繼發表在郵電系統的刊物上。然而,我的每一項技術革新的取得都不是輕松的,都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比如,我在“25周中繼鈴流發生器”的研制的過程中,需要用一個10多斤重的鐵芯變壓器來組裝,我只能把它放在肌肉嚴重萎縮的腿上作試驗,一干就是好幾個小時,兩腿硌得青一塊、紫一塊,腫脹得令我難以忍受,但我還是咬緊牙關,一連干了三個多月,終于拿下了這道難題。又如,我在研究解決電話串廣播這一課題時,為了取得第一手資料,我經常冒著嚴寒,搖著手搖車在冰雪路上奔波,曾先后走訪了幾十家用戶,察看了十幾公里的線路。由于過度勞累,我的腳腫得穿不進鞋,我就讓愛人買來大兩號的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