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旅游產業發展工作會議講話
戰略布局是:堅持以涇川旅游區建設為總攬,深度挖掘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態文化、溫水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資源,集中實施項目支撐、設施提升、產業融合、品牌帶動和質量興旅戰略,做大做強王母宮、大云寺、田家溝、溫泉養生休閑度假區、南石窟寺、百里石窟長廊、四坡戰役紀念地、官山生態公園等重點旅游景區,集中打造七個旅游基點,全面提升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即:以“尋根謁祖、祈福納祥”為主題,深度挖掘西王母文化內涵,把王母宮打造成為國家級重點民俗文化旅游景區;以“朝覲舍利、參禪禮佛”為主題,著眼傳承佛教歷史文化,把大云寺打造成為西部地區佛教文化傳承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以“生態觀光、休閑娛樂”為主題,充分展示我縣生態建設成果,把田家溝和官山生態公園打造成為集觀光游覽、休閑避暑、氧吧養生、水保示范為一體的生態旅游景區;以“保健理療、人文養生”為主題,充分發揮溫水資源優勢,把涇川溫泉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養生休閑度假區;以“石窟考古、遺址探秘”為主題,以南石窟寺保護開發為中心,全力打造百里石窟長廊文化旅游景區;以“追本溯源、民俗體驗”為主題,以完顏居住區、涇州民俗和歷史遺存為依托,全力打造完顏民俗文化旅游景區;以“紅色教育、緬懷先烈”為主題,以四坡戰役紀念地保護開發為中心,全力打造紅色旅游基地。
XX年,是實施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全縣旅游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奠基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于全面加快旅游業發展和實現發展目標至關重要,必須立足縣情實際,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1、以制定科學規劃為先導,推動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發展旅游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發揮科學規劃的指導引領作用。要做好全縣旅游業發展規劃。按照全縣旅游發展總體要求,緊緊圍繞旅游業六大要素,進一步梳理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和旅游策劃營銷機構進行指導,高起點、高標準、大手筆編制全縣旅游業發展規劃和涇川旅游區建設規劃,使規劃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可行性。要做好景區景點建設規劃。全面加快溫泉養生園總體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審定進度;抓緊做好百里石窟長廊、南石窟寺、田家溝民俗村、官山生態公園等景區景點規劃修編和完善工作,做到與全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相協調,與縣城發展規劃相銜接,為景點科學有序開發和產業健康發展奠定基礎。要做好特色旅游專項規劃。著眼滿足游客多樣化旅游需求,大力推進旅游與工業、農業、林業、商貿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生態旅游、工業旅游、鄉村旅游、假日旅游、農家樂旅游等旅游新模式。重點圍繞我縣新農村建設成果,以特色民居、農家餐飲、農業觀光、民俗體驗為特色,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規劃編制城關延風、共池等旅游小康示范村建設規劃,創建“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鄉村旅游品牌,擴大景區群,延伸產業鏈,培育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2、以打造精品景區為核心,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力度。景區是旅游業的核心和基礎,是旅游資源開發的主要著力點。要按照“大項目支撐、大產業構建、大區域謀劃”的思路,以建設精品景區為目標,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完善旅游綜合服務功能。王母宮景區要完成瑤池景區綜合開發續建工作,實施景區通水工程,完善景區配套設施,爭創省級文明景區;大云寺景區要加快舍利塔內部裝修裝飾工程進度,盡快開建主展館,盡早對外開放,接待游客;田家溝景區要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建成水土保持博物館等景觀,爭創省級風景名勝區;溫泉養生園項目要加快溫泉賓館內部設施改造升級步伐,完善內部接待服務設施;南石窟寺景區要加快巖體加固和前區廣場建設進度,擴大景區面積;城隍廟要加快維修進度,配套相關保護設施,積極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官山生態公園要加快生態休閑屋內部裝飾裝修,盡快投入使用;城關鎮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在城關延風、共池2個村發展集休閑娛樂、農業觀光、民俗體驗、特色餐飲于一體的鄉村旅游、農家樂旅游項目20戶,形成與黃金周、小長假等熱點時段相適應的旅游消費熱點,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同步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