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發言稿范文(精選3篇)
一年級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發言稿范文 篇1
走上講臺十年來,第一次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一學期下來,我深深地感受到這其中的艱辛,因為需要我用更多的愛心、耐心和細心去對待他們,希望孩子們能愛上我這個班主任、愛上我的語文課。
一、用真愛去感染他們。
一年級孩子小,好多孩子剛入學不適應。所以我就努力親近他們,給他們慈母般的關愛,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和媽媽一樣親。比如,孩子感冒了,我會幫孩子擦鼻子;孩子鞋帶散了,我會給他系上;孩子渴了,我會給孩子倒水;孩子家長接遲了,我會先給家長打電話,之后把孩子帶到辦公室輔導作業;孩子表現好了,我會撫摸他的頭、抱抱他……雖然都是一些細小的點點滴滴,但在孩子的眼里,老師好溫柔、好愛他們,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愛他們。記得開學的第一天,我們班吳海巖同學媽媽沒來接,這孩子是在小飯桌吃飯的,他自己又不知道小飯桌在哪。當時哭得好傷心,我趕緊幫孩子擦干眼淚,安慰他,帶他到辦公室我,把我的飯給他吃,他只是哭,不吃我就喂……這樣師生之間沒有了距離,孩子自然就會喜歡上我,愛上我的語文課。
通過上述細節,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愛,當然也學會了愛。每到下課我在班里批改作業的時候,總有一幫孩子跑到來我跟前和我聊天,幫我捶背……這些孩子也好愛我,我感覺自己好幸福!
二、把微笑送給學生。
微笑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展。面對一年級的孩子我擁有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每天早晨我都會站在班門口,把燦爛的微笑送給每一位學生,熱情地和每個孩子打招呼。如果我向學生問好,學生只是微微一笑,我就會和他們開玩笑地說:“孩子,你今天早晨忘了一件什么事?”孩子會立即意識到自己沒想老師問好,趕緊畢恭畢敬地說一聲:“老師好!”于是,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愉悅的氛圍之中。另外,當學生取得成功時,我會用微笑送去欣賞;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我會用微笑送去鼓勵;在學生犯錯時,我會用微笑送去寬容。其實這種“賞識教育”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班里的曉暢同學,性格孤僻,不愿和同學交流,我問他話,他不敢正視我的眼睛。上課從來不聽課,成績當然提不上去。于是,我請來了他的家長,問問孩子在家、在幼兒園的表現。可他媽媽在和我交流的時候,眼睛里噙著淚花,說孩子以前就是這樣,不愿和別人玩,別的的孩子也不愿和他玩。她擔心孩子以后會很孤獨。見此情狀,我趕緊安慰她媽媽:“放心吧,我會讓他感受到老師的愛,咱倆共同努力,多多夸夸孩子”。在以后的語文課上,我盡量從他身上找閃光點,在班里夸他。他回答時聲音十分小,我反而會說:“今天的曉暢回答問題的聲音這么響亮!”同學們也會明白我的意思,會不約而同地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他。一段時間下來,我的辛苦用心也得到了回報:孩子臉上漸漸有了燦爛的笑容,學習積極性高了,成績也越來越好了。
三、用真情去感化家長,讓家長來幫我。
家長的支持是我工作最大的動力,有了家長的幫忙,很多事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對待班里的問題學生(成績不好,又不遵守紀律),這些孩子單憑我的力量還是顯得很單薄。為此,我請家長到校或利用家訪的方式向家長介紹了孩子在校情況、學校對孩子的行為要求。同時不忘夸夸他的孩子,讓家長知道老師并沒有放棄他的孩子,反而還很重視他的孩子。一段時間下來,如果孩子的進步不明顯,這才找來家長談談孩子的不足,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把班里全部孩子的分數給家長看,讓他明確自己孩子的成績在班里究竟處在怎樣的位置。并告訴家長我能關心愛護班里的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的孩子更是傾注了更多的愛。當然,我也從不會因為孩子的成績不好去說家長的不是。這樣家長理解了我的用心,對他們的尊重,對孩子的耐心,自然就會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通過這些努力,學校、家庭做到了密切配合,更好地教育了學生。值得欣慰的是:班里曉銘同學,從開始來什么都不會,現在媽媽已經辭職在家專門輔導,期末考試考了81分。實踐證明了這種用真情去感化家長的方式,確實能收到效果。
總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看著自己的學生在一天天健康成長,看著他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進步,我感到無比幸福。我覺得:再累也值得!
一年級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發言稿范文 篇2
大家好,走上講臺十年來,第一次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一學期下來,我深深地感受到這其中的艱辛,因為需要我用更多的愛心、耐心和細心去對待他們,希望孩子們能愛上我這個班主任、愛上我的語文課。
一、用真愛去感染他們。
一年級的孩子還小,好多的孩子剛入學都是不適應的。所以我就努力親近他們,給他們慈母般的關愛,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和媽媽一樣親。比如,孩子感冒了,我會幫孩子擦鼻子;孩子鞋帶散了,我會給他系上;孩子渴了,我會給孩子倒水;孩子家長接遲了,我會先給家長打電話,之后把孩子帶到辦公室輔導作業;孩子表現好了,我會撫摸他的頭、抱抱他……雖然都是一些細小的點點滴滴,但是在孩子們的眼里,老師好溫柔、好愛他們,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愛他們。記得開學的第一天,我們班吳海巖同學媽媽沒來接,這孩子是在小飯桌吃飯的,他自己又不知道小飯桌在哪。當時哭得好傷心,我趕緊幫孩子擦干眼淚,安慰他,帶他到辦公室我,把我的飯給他吃,他只是哭,不吃我就喂……這樣師生之間沒有了距離,孩子自然就會喜歡上我,愛上我的語文課。
通過上述細節,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愛,當然也學會了愛。每到下課我在班里批改作業的時候,總有一幫孩子跑到來我跟前和我聊天,幫我捶背……這些孩子也好愛我,我感覺自己好幸福!
二、把微笑送給學生。
微笑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展。面對一年級的孩子我擁有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每天早晨我都會站在班門口,把燦爛的微笑送給每一位學生,熱情地和每個孩子打招呼。如果我向學生問好,學生只是微微一笑,我就會和他們開玩笑地說:“孩子,你今天早晨忘了一件什么事?”孩子會立即意識到自己沒想老師問好,趕緊畢恭畢敬地說一聲:“老師好!”于是,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愉悅的氛圍之中。另外,當學生取得成功時,我會用微笑送去欣賞;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我會用微笑送去鼓勵;在學生犯錯時,我會用微笑送去寬容。其實這種“賞識教育”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班里的曉暢同學,性格孤僻,不愿和同學交流,我問他話,他不敢正視我的眼睛。上課從來不聽課,成績當然提不上去。于是,我請來了他的家長,問問孩子在家、在幼兒園的表現。可他媽媽在和我交流的時候,眼睛里噙著淚花,說孩子以前就是這樣,不愿和別人玩,別的的孩子也不愿和他玩。她擔心孩子以后會很孤獨。見此情狀,我趕緊安慰她媽媽:“放心吧,我會讓他感受到老師們的愛,咱倆的共同努力,多多夸夸孩子”。在以后的語文課上,我盡量從他身上找閃光點,在班里夸他。他回答時聲音十分小,我反而會說:“今天的曉暢回答問題的聲音這么響亮!”同學們也會明白我的意思,會不約而同地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他。一段時間下來,我的辛苦用心也得到了回報:孩子臉上漸漸有了燦爛的笑容,學習積極性高了,成績也越來越好了。
三、用真情去感化家長,讓家長來幫我。
家長的支持是我工作最大的動力,有了家長的幫忙,很多事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對待班里的問題學生(成績不好,又不遵守紀律),這些孩子單憑我的力量還是顯得很單薄。為此,我請家長到校或利用家訪的方式向家長介紹了孩子在校情況、學校對孩子的行為要求。同時不忘夸夸他的孩子,讓家長知道老師并沒有放棄他的孩子,反而還很重視他的孩子。一段時間下來,如果孩子的進步不明顯,這才找來家長談談孩子的不足,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把班里全部孩子的分數給家長看,讓他明確自己孩子的成績在班里究竟處在怎樣的位置。并告訴家長我能關心愛護班里的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的孩子更是傾注了更多的愛。當然,我也從不會因為孩子的成績不好去說家長的不是。這樣家長理解了我的用心,對他們的尊重,對孩子的耐心,自然就會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通過這些努力,學校、家庭做到了密切配合,更好地教育了學生。值得欣慰的是:班里曉銘同學,從開始來什么都不會,現在媽媽已經辭職在家專門輔導,期末考試考了81分。實踐證明了這種用真情去感化家長的方式,確實能收到效果。
總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看著自己的學生在一天天健康成長,看著他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進步,我感到無比幸福。我覺得:再累也值得!
一年級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發言稿范文 篇3
尊敬的領導:
讓生命的光芒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通過本堂課課,我真切地明白媽媽養育我們的辛苦,時光慢慢流逝,我們長大了,也該懂事了,我們年少的淘氣已使他們操碎了心,不能再讓媽媽為我們操心了……”“在本節課以前,我對母愛的表達總覺得難以啟齒,難為情,可在這節課之后,想到爸爸、媽媽已漸漸的老去,我明白了,愛就要早點說出來,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渴望聽到那一聲,我愛你們!……”“人世間,最悲傷的事,莫過于子欲養而親不待,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看著孩子們寫給我的小信條,我的眼睛漸漸濕潤了,但心里面卻發出了由衷的快樂,通過這堂節,孩子們更加明理了、懂事了,進步了。這不就是當老師的快樂嗎!
記得十年前初為人師時,自己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小伙,看著我的指導老師在課堂示范誦讀《滿江紅》一文時,只見他左手扶著講桌,右手遙指前方,像一個在戰場指揮的將軍,以雄厚的聲音將學生們帶到“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古戰場上,學生們昂著著,眼睛專注地看著他,思維跟著老師的誦讀穿越,當老師讀到“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時,整個教室早已安靜成一片,待老師講完,學生還沉寂在老師的思緒中,久久不能回神。
當我上這一課時,也像老師一般,將《滿江紅》示范誦讀時,學生卻嬉哈成一片,沒有感受到岳飛為國殺敵立功的豪情與重整乾坤的壯志。這令我相當的難堪與難受。課后向老師請教,老師的話語我至今都記得很清楚:教書,不僅只是教書本上的知識,不是簡單的認字、識詞,還要教會書本背后隱藏的東西,那就是情感,作者的情感,你的情感都要融合到一塊去,這樣學生才會被感動,才會跟著你走。教師,一定要“以心換心,以心喚心”。
是啊,教書一定要“以心換心,以心喚心”。就是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背后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我也一直將這句話當的我座右銘,陪伴我這十多年的教書歷程。我也一直按照這句話,對待同事、對待學生“以心換心,以心喚心”,收獲了更多的成功與歡樂。
在以后的教學生涯里,我節課,我必理清本堂課的知識點,情感點,價值觀等,設計出如何在知識點中穿插出作者的情感,引導出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在細節處理上,讀到哪一個重點詞語時,手勢如何、身勢如何,都一一想通、想透,盡量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板書設計等,更是追求“沒有最好只有更的”的理念,讓學生一眼就明白、理解。課前,必先聽指導老師的課,課后梳理出教師的出彩點,再融合自己的特點,為學生上課,課后再反思不足,記錄、改正不足,這樣堅持下來,到第三年的時候,上課感覺越來越輕松,也越來越愉快了,感覺上課,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學生喜歡你的課,看著你就露出快樂的光芒,那上課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嗎!
在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中,更多的是需要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教育,喚醒學生沉睡的自己的心,喚回學生迷失的心,讓學生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讓集體的溫暖融化學生那冰封的心。班會活動,就是很好的形式之一。
還記得對高一年級新生上的第一次團體心理輔導課。輔導的.內容是《我的團隊我最愛—建立團隊》。整個活動分為:朋友分離大風吹、找到你的另一半、建立團隊,設計本團隊的相關內容、小組展示設計等幾項內容,在整個活動課中,大多數同學們都積極認真的參與到每一個活動中。從他們所填寫的心得體會表來看,“快樂”“積極”“團結”“輕松”“陽光”“有用”這些詞出現得最多。
可是,活動過程中,卻還是出現了一個問題。最后建立小組的時候,一個小組在設計小組的時候因為意見的不統一,出現了小組不團結的情況。小組7個人,四個女生抱一團。一個男生,中立,沉默,不發表意見。另一男生和一女生不參與、要分離出小組。在其他六組都很積極、熱情、團結的一起討論的時候,他們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怎么會這樣呢?
晚自習的時候,我分別找來那一組的組長,還有不參與小組的二位同學和他們簡單的進行了一些交流和溝通。在交流中得知,小組長認為另外兩位同學不配合他的工作,而另外兩位同學則說是小組長太霸道,根本不征求組員的意見,一意孤行,所以不愿意配合小組長。原來是這樣的,我針對他們反映的問題,分別與他們進行了單獨的指導。針對小組長,我告訴他,小組長要有統籌全局的意識和能力,要有組長的擔當和責任,不能當“秦霸王”,征對小組成員,我指導他們,組員要有服從和執行的義務,在一個小組活動中,如果對活動方案有意見,要先和組員們先執行完方案,執行完后,再給組長、給老師提意見,不能耍脾氣。在對孩子們進行完單獨輔導后,孩子們都分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與不足,紛紛表示改正,心悅誠服地回去了。
針對班上的這些問題,我這為現在的小孩子們是都是“90后”、“ 00后”,他們在家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受家長寵愛得不得了,他們大多自尊心強,以自己為中心,團結協作能力較差,為此,在以后的班會活動中,設計出了《學會溝通,讓心靠近》、《打開心門交朋友》、《我們是一家人》等團隊活動,學生在這些團隊活動中,打開了心扉,增進了了解,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在后期學校舉行的班會、班風、黑板報等比賽中,多次獲獎,受到學校的表揚,學生也覺得班風純正,學習有勁。
做班主任的,看到這種局面,還有比什么這個更開心的呢!
教師,往往被比做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而我要說,教師,猶如核動力,一微小的反應,就能產生你想象不到的反應,產生你想象不到的連環反應,暴發出無盡的能量,教師也在這反應中升華了自己,讓自己的生命過得充實、快樂、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