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聯活動中的發言稿(通用3篇)
在文聯活動中的發言稿 篇1
同志們:
在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季節里,今天,礦山職工盼望已久的文聯隆重成立了。這是礦業公司廣大職工業余文化生活的`一件大喜事,是礦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又一新的里程碑。在此,我代表 工會、 文聯對礦業公司文聯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
文聯是群眾性的文化組織。企業文聯在企業的使命就是繁榮文學藝術,傳承企業文化,弘揚企業精神,滿足職工文化需求,促進職工發展,建設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有修養、有道德的高素質職工隊伍。當今時代,人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追求,企業需要文學藝術,職工更需要文學藝術。為滿足廣大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企業文聯無疑成為傳承企業文化的一支充滿活力的生力軍。企業文聯要緊密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改革改造中心工作,貼近職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開展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文化活動,服務基層,活躍職工文化生活。這是企業文聯的生命力之所在。
多年來,礦業公司各級組織十分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加之與具有光榮傳統的礦山人樂觀、豁達、誠信、豪放、淳樸性格相結合,催生、構建、營造了獨具特色的礦山文化。早在五十年代初期,著名作家李云德在礦業弓長嶺礦體驗生活,于六十年代中期出版了長篇小說《沸騰的群山》,為礦山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體現了礦山文化的豐厚底蘊和內涵。改革開放以來,廣大礦山職工傳承企業文化,與礦山共命運、同發展,創作出許多具有時代精神和礦山特色的文藝作品,礦山文化絢麗多彩,厚德載物,涌現出栗印偉、郭明義、楊福斌、劉曉明、呂建華等一批愛崗敬業、誠信創新、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高品位先進人物,他們以行動傳承了礦山文化,鑄就了礦山人高尚的情操和偉大的品格,使礦山文化不斷的傳承和升華。
今天, 礦業公司文聯的成立,為 企業文化建設和文學藝術創作增添了新鮮血液和新生力量,無疑對礦山文化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我相信,礦業公司文聯成立以后,一定會在礦業公司黨政領導、上級文聯的關心指導和礦業公司工會的直接領導下,開創性地開展各項群眾文化活動,開創、繁榮和發展具有礦山特色的企業文化,謳歌時代,謳歌職工,為不斷提升礦山職工的綜合素質,為礦山的改革和發展,為實現 全面騰飛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文聯活動中的發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同學及文聯的各位領導:
很榮幸、很高興、很感激今天能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在這里說上幾句,尤其是那位不厭其煩地給我用短信通知活動并認真給我回復短信的蔡鑫副會長。
我之所以參加我們學校的文聯并打算在今天的活動中發言,是因為我身上所擔負的責任,這絕不是發放豪言的天下大任,而是文學盛衰的匹夫之責,用西方的概念說就是公民精神。作為年輕的共和國的一位普通人,和大家一起交流對文學的理解和衷情,是應該做的事情。因為,只有交流,才能為我們打開思路;只有交流,才能使我們更好地辨別自己的對錯;只有交流,才能使我們以團體的形式應對社會的復雜多樣;交流使社會關系得以維系,交流的屬性千千萬萬,交流的意義是非凡的。
我今天想要交流的關鍵詞有兩組,第一組是“真、善、美”,第二組是孫子兵法中所講的“奇正相生”。
文學是什么,文學應追求什么?每個文學愛好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個人的看法將會影響自己的創作原則。我的看法是,文學是真、善、美的載體,它的最終目的是使人類獲得幸福。“真、善、美”是人類無法完全定義的終極詞匯,他們分別對應哲學、道德、情感,其內涵和外延隨著社會的變化不斷變化,因此所引領的這三類學科在不斷的變化,引領著文學。因此,文學沒有永遠統一的、亙古不變的標準,會不斷地隨著人類的變化而變化。認識過去,人人可以做到;認識現在,困難重重;認識未來,那是天才們的事情。過去的“真、善、美”可以看得清楚,而今天的“真、善、美”很難把握。目前對于“真、善、美”的定義只能讓那些學術界和哲學家們所理解,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則以為著空洞或無意義。對于多數人而言,需要的不是準確的定義,而是判斷的標準。而我的標準是:真是不損害他人利益而追求自己,善是追求自己卻更要懂得奉獻自己于社會和別人,美是懂得去愛這個世界,愛周圍的人。因此,文學的追隨者,不要在追求自我的時候去制造知識垃圾,而形成泛知識污染,獻出自己的時間去追隨它,不要讓心中的牢騷和怨言掩蓋了對世界的博愛。但失敗的教訓個個相似,成功的法則各有各的不同,不管我們如何去理解,“真、善、美”是我們還不能改變的追求,而對于“假、惡、丑”,我們要有良好的斗爭心態。我們對文學要有真誠的態度,良好的欣賞角度。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你可以選擇為其奉獻自己,因為這也是你的意志自由。
我所說的第二組關鍵詞是“奇正相生”。
這是兵法,也是文法。任何藝術形式,做事原則,科學研究,在一定高的程度上,都有契合點,這就是藝術為什么會給軍事、科學發現帶來靈感的原因。文學的形式,或以正生,或以奇勝。對文學的審美,也應求同存異,不能有失偏頗,因為美本身是多元的,單調是不能構成美的。中國畫,或潑墨為云,或鐵筆勾線,或色彩斑斕,或清逸遁形。而文學的手法,可平淡雋永,可波瀾壯闊,可氣勢如虹,可妙若金蟬脫殼。但是不管如何去變,對文學“真、善、美”的原則暫不能變,即正義不變,良知永在,愛情永恒。文學要純粹一些而不能成為粉飾虛榮的工具,文學要脫離低級趣味而去宏揚高尚,文學要有益于周圍的人們。
今天,我看到年輕而富有朝氣、執著而充滿向往的面孔,以及想起多年以前我見到的“魯院”的那些天才般的少年所帶給我的那種希望,我看到,我覺得,雖然我們的社會主義文學還處在初級階段,尚未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我相信,有諸位年輕的同志,如果以因背棄理想而感到慚愧,如果不急功近利地在這一塊天地中不斷求索的話,如果能至少為此加油、吶喊、助威、去成全文學的話,我想,多年以后,社會主義文學將再度繁榮。那時侯,我們不可能是摘得桂冠的人,那時候我們已經老去,但我們會因為和天才生于一個時代而感到驕傲。一件大事,是由一群人花很長的時間去完成的事情,就叫做大事。我們不是干大事的人,但我們都去做,就會干成一件大事。那時候,我們才回更好地體會到人生的終極關懷是什么。
但愿我今天的發言沒有形成太多的知識污染,這還要靠諸位公正的法官去審判。謝謝。
在文聯活動中的發言稿 篇3
老師們,同志們,朋友們:
又逢元旦節,新的一年在人們的期待中開始了。元旦節已經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了,那么,元旦節從何而來?它又象征著一種什么意義,我們一起來看看。隨著XX年第一屢陽光照亮大地,新年開始了她翩翩的腳步。難得的一次節假日讓平時忙碌的人們有一次休閑的機會,陪同愛人,牽著孩子,走進廣闊的城市空間,呼吸新鮮的空氣,感受新年的陽光。一張張明媚的笑臉充滿著對新年到來的希望和祝福。
元旦節是我國建國后法定的一個節假日,但元旦一詞,在我國的歷史上卻出現的很早。南北朝時期首次出現“元旦”這個詞語,而在此以前的“元日”、“正旦”等詞都是指待新年的第一天。(20xx年元旦晚會演講稿5篇)平時忙忙碌碌的人們在元旦這個節假日,和家人一起放松放松心情,活動活動筋骨,然后再開始新一年的播種和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