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儀式校長發言稿范文(精選3篇)
升旗儀式校長發言稿范文 篇1
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當手機作為求職工具在大學校園日趨普遍之時,這種先進、方便的通訊工具也悄悄地向中學校園蔓延。
通訊工具的使用,本也無可厚非,但據調查,中學生使用手機弊遠遠大于利。
家長給學生裝手機或允許學生裝手機,初衷本是為了方便聯系,手機確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不過,我想請問一下攜帶手機入校園的同學:你的手機有多少個電話是打給家長的?你用手機來閑聊、發短信的時間是不是遠遠超過了跟家長聯系的時間?還有,你真的很有必要攜帶手機進校嗎?你在學校里大多數時間是在上課,我看家長不會在這個時候找你,如果是課間或課后,若有事你完全可以到電話亭打個電話回家。如果有什么天大的事情非要急著聯系的,那你或你的家長也不必怕麻煩一下老師,讓老師立即代為轉告,老師絕對樂意效勞。
事實上,學生用手機反而容易產生與親人的疏離現象。中學生中有手機的畢竟不多,手機使我們同學更注重與同樣有手機的少數人的聯系,而忽視了與身邊大多數人的交往,與大多數人的情感疏淡了,與少數人的情感親密了,再加上手機提供的便利,有些同學利用手機談情說愛,陷入早戀,不能自拔。
有些同學要求家長給自己裝手機,或自己節衣縮食買手機,美其名曰方便聯系,而實際上卻是出于一種虛榮心理。內中隱藏著他缺乏榮譽感的空虛,他缺乏毅力、缺乏耐心,他在學業上缺乏成就感,因而他想通過有手機、或有貴手機的這簡單快捷的方式來贏得同伴的羨慕。其實,這種虛榮是暫時的、也是可憐的,它不是自己的勞動所得。要知道,若是要買手機,我們一中應該說很多同學的家長都買得起,只是有些同學懂得真正的榮譽在于奮斗之后取得的碩果,而有些同學自以為金錢是一個人的標榜而已。一個人對待物質的態度反映了一個人的素養,所以,為了虛榮、為了攀比而買手機的同學,恰恰顯示了自己內心的虛弱。
學生使用手機,更直接的后果是影響學業。假設這么一種情形,上課時手機來電,你是接還是不接?或者,某節課枯燥了些,你書包里的手機是否也誘惑你去發發短信玩玩游戲呢?事實證明,學生使用手機對校園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不良影響。課堂上手機的鈴聲打斷同學們的思路,也打斷老師的思路,影響了上課秩序,浪費了大家的時間。有些同學課間在走廊或廁所打電話,上課時間到了還沒講完,直到老師來了才匆匆跑進教室。如果每節課都有幾個同學遲到,那么不但影響自己學習,還影響老師的上課情緒與其他同學聽課。有些同學晚自習趁老師不在時打電話,影響其他同學學習。有些住宿生熄燈后還在宿舍打電話聊天或發短信,影響其他同學休息;更有甚者,在上課時將手機調到震動,悄悄地玩游戲或編寫短信,完全置課堂學習于不顧,收到短信的同學免不了回信,也同時受到影響。即使是課后用手機,也不能說沒有弊端,幾天前,我們的老師發現一個女同學在體育館門前居然連續打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看到這種情形,我們的老師真想問一句:你來一中,究竟是來學習,還是來打手機、來炫耀富貴的?據反映,持手機上學的學生成績一般都在中下水平,有一些成績退步很明顯。還有些同學,常常編發無聊短信、庸俗短信、不健康短信,以致引發道德問題。有些同學裝手機是瞞著家長的,為了支付數額不低的話費,他還將偷竊的手伸向家長、同學,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鑒于以上的情況,我校自20xx年起在《x一中、x學校學生管理手冊》中明確規定,學生上學一律不能攜帶手機、BB機,至今已得到大多數同學的支持與配合,但仍有個別同學沒有意識到這個規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仍悄悄的攜帶手機進校園。對此,學校再次重申,一經發現,將按校規處理。
升旗儀式校長發言稿范文 篇2
同學們:
我校建校八十多年來,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專業人才。廣大校友不負母校期望,通過自身努力在各自崗位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績,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我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校友們的成長經歷和工作業績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激勵著我們不懈奮斗。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校友,被譽為在地球上造太陽的人——范滇元院士。
范滇元是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6個院校的兼職教授,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激光核聚變是指用高功率激光產生高溫高壓,照射核燃料使之發生核聚變反應從而釋放出巨大的核能,聚變能源項目一旦成功,將使人類擺脫能源危機的困擾。范滇元院士所負責的就是我國最大的激光裝置的研制和運行,這道激光被張愛萍上將譽為“神光”。
1951年到1956年范滇元在我校也就是當時的熟常縣中學度過了他的中學時代。雖然那時生活條件很清苦,學校也沒有十分優越的條件,但這段生活對范滇元以后的人生影響重大。他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就是中學時期,老師對學生進行的愛國主義的教育、科學精神的教育,激發了他和同學們學習的自覺性,對以后決心報效祖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物理課上老師引人入勝的講課也引起了他對于物理的濃厚興趣。
1956年,范滇元高中畢業的那一年,范滇元報考了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北京大學物理系。當時全國的物理系包括北京大學整個學校物理系的取分是最高的。
當范滇元如愿踏入跨進北大校園后,他孜孜以求,不斷努力,向著自己的理想不斷攀登。
皇天不負有心人!1971年范滇元參加了激光引發核聚變的科研項目。作為大型激光裝置的研制和運行工作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他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和時間賽跑,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忘我工作。為建立和發展我國高功率激光領域做出了貢獻。
最近幾年,范滇元院士多次回到母校探訪。在回顧當年在中學時期所走過的路時,他覺得首先要培養和學習的是為國家繁榮富強要奮斗的精神。第二要學會很好的學習知識,他說,在學習中如果只是依靠老師教你學,把已經嚼得很細的東西給你是不夠的。要再往下走,一定要自己培養自己學習的能力,不能一直靠老師把知識原原本本教給你,要有這種能力去消化學習知識,這樣你才能真正成長起來。對年輕人來說,非常重要的就是學習,但是你要會學習,而且要主動培養學習知識的能力,獨立學習知識的本領。第三還是要培養創新的思想和能力。
同學們,我們要學習老校友奮發向上的求學精神,把握好手中的大好時光,向著理想的彼岸,勇敢起航。
升旗儀式校長發言稿范文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開學典禮上,朱校長就“人文、研究、創新”對學子的核心素養指出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表彰了在中國(上海)國際青少年校園足球邀請賽的志愿者們。作為其中的一員,我和其他19位同學一起為國際友人們提供賽事相關服務,既鍛煉了自己,收獲了友誼。
回想十天的賽程,正值上海極端的高溫天氣,運動員們在操場上揮汗如雨,志愿者們也是陽光下最亮麗的風景。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有信息報道、生活服務、賽場播報、比賽旗手等分組,但也是以一個整體為大賽的順利舉行、為遠道而來的朋友提供最貼心的服務。這份工作,是為比賽確認行程、張貼標識的細心;是為大家引路、介紹,解答疑惑的耐心;是翻譯菜譜、反復排練的用心;是不忘微笑服務、盡職盡責的誠心。這份細心、耐心、用心、誠心,使我們用實際行動對人文內涵的詮釋,也是學子身上獨特的印記,更是一種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滋養著我們的素養。校長、老師們對我們的肯定,是鼓勵,更是激勵,促使我們今后更加關懷他人、關注社會,投入每項學習活動任務中。
人文素養,是每一個學子的精神底色。而研究意識、創新精神是我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之一。在足球志愿者服務中,看似我們只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就能完成的工作,其實也充滿了創造性。我們布置宣傳窗時,想到用古色古香的折扇裝點出傳統文化的氣息;報道賽事籌備時,懂得一支筆、一個鏡頭去挖掘學校老師和工作人員們辛勤工作的細節;分配工作時,在了解各自所長的基礎上安排每日工作,實現有效、高效的開展。研究和創新確實不容易,但是當我們一點點積累經驗,逐漸具備這種意識,我們會讓自己的學習和校園生活,邁向更高的臺階。
今年暑假,我也致力于課題研究,每天前往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進行課題研究。一個月時間中,我不僅收獲了有關生物學的知識,學會了如何更科學地設計并完成實驗,更感受到了那里的實驗精神。此外,我還和校團學聯的其他7位同學參加了今年的上海市示范性中學學生會主席論壇,就一個個主題思考時事、發表見解,更了解自己身上的責任。
我想,這些就是朱校長所提到的“人文、研究、創新”的最好體現。我們在深入社會中,感受到社會的真實,更加明確一位社會人的社會擔當;在在邁入實驗室,探索未知世界,追求客觀與真理,而創新正是在這樣的主觀與客觀,感性與理性的沖突中爆發出來,有所突破,有所超越。
相信每位同學都能在新學期中有全新的面貌,真正在“人文·研究·創新”精神的指引下,開創卓越未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