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常規管理現場會發言材料
“兩會”是我校習慣養成教育的又一特色。每周一節的班會,配合學校工作思想及班里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營造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氛圍,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產生積極的心理動機。習慣的養成教育要靠家長的密切配合與支持,我校采取定期召開家長會,建立家校聯系手冊,教師家訪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對家長進行指導。讓他們知道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子女的方式方法,配合學校共同抓好對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齊抓共管的局面。
學習《弟子規》
《弟子規》已流傳了三百年的時間,它列舉了為人子弟在家、外出、求學和待人接物應有的禮儀和規范。當今,誦讀《弟子規》,并落實在生活當中,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它對家庭的和諧、社會風氣的凈化,也有莫大益出。我校通過主題班會,班主任引領學生學校《弟子規》,并以此來指導學生的日常行為。我們相信,通過學習,學生的精神面貌、行為習慣都將發生更大變化。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和社會公德意識。
行動報親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千古傳誦的古詩,在我們寨頭堡小學絕不是背過就完,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來臨之際,學校都在學生中開展“感恩父母”體驗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父母獻上一份愛心。親手為母親洗一次頭,為父親洗一次腳,讓父母休息一天,自己承包一天家務等。和風細雨中,回報父母的種子便悄無聲息地埋入心田,感恩的情懷在孩子們的親身體驗中生根、發芽。
植樹節,學校開展了“親手摘下一棵樹”活動,通過活動,給每個孩子心理種下一片綠。清明節,舉行了“緬懷5.12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演講比賽,以此祭祀地震中的死難者和其他先逝者,其意義自然非同尋常———不僅局限于對逝者的追思和緬懷,更應當表達孩子們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勞動節,開展“承包一天家務”活動。父親節、母親節分別開展了“讓父親休息一天”、“讓母親休息一天”活動,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由愛父母到愛他人、愛社會等,來培養學生的博愛思想。
每學期舉行一次教職工籃球賽、乒乓球賽、女教工羽毛球賽。世界無煙日開展“遠離香煙、勸說家人禁煙一天”活動,以此讓我們攜起手來,拒絕煙草!為擁有湛藍的天空、美麗的街道、清新的空氣、健康的生活而遠離煙草!兒童節,舉行六一文藝匯演,師生同慶。學生在參與活動,豐富課外活動的同時,心靈上、行動上都受到了洗禮。
其實我們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但也有很多不足,我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漸完善各項活動,打造出精品校園文化,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讓他們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