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茶話會發言稿(通用3篇)
退伍茶話會發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戰友們:
大家好!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們這批服役期滿的老兵即將脫下這身心愛的軍裝。此時此刻,我不禁心潮膨湃,激動不已,幾年的軍人生涯,一轉眼將成為美好的記憶,我們在這里光榮的學習、生活、鍛練,是連隊把我們從一個不諳世事的青年,塑造成為一個健壯剛毅的戰士,使我們從稚嫩走向成熟,成為一名標準的軍人。部隊教會了我們為誰活著,怎樣做人的道理,給了我們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點燃了我們的理想、信念和希望之火。緊張和艱苦的軍人生活磨練了我們能吃苦、敢拼搏,頑強進取的堅強意志。
這為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加足了馬力,所有這些都有離不開領導和戰友們的.幫助和教育。在這里,我謹代表全連的所有退伍老兵向各位領導和留隊的戰友們表決心如下:
一、正確對待走留得失,自覺服從部隊建設大局。
作為服役期滿的老兵,我們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在思想上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跳出個人小圈子,特別是在走留問題上下絕不盲目攀比,不計得失,正確對待榮譽,絕不給組織和連隊出難題,坦然面對走留得失,服從大局,服從組織安排,一切從部隊需要出發,積極主動地協助組織把退伍工作搞好,確保退伍工作圓滿順利完成。
二、 熱愛軍營、熱愛連隊,自覺為集體再添光彩。
在離隊前,我們要把對軍營的熱愛,對戰友的深情表現在行動中,愛護集體榮譽,多與留隊戰友談心,多用好的思想鼓勵留隊戰友,同時我們要以我們的模范行動去帶動留隊戰友,把我們好的做法傳給他們。為此,我們自覺開展了“三個留下,一個帶走”的活動,即:留下一個好的形象,留下一條好經驗,留下一本好書,帶走一個好的作風的活動。盡管我們就要離開心愛的連隊了,但是我們依然是一個兵,依然是x連的一員,要自覺為集體再添光彩,要永遠為連隊盡主人之責。
三、 珍惜戰友情誼和部隊聲譽,自覺遵紀守法。
面臨退伍,我們要把對戰友的深情和對連隊的熱愛化為自己今后工作學習的動力,要自學處理同志之間的關系,保持純潔友好的戰友之情,在軍人生涯的最后時光里,我們要時刻把握好自己,堅決克服各種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正確把握自己的言行,不做任何對不起組織、領導和戰友們的事,自覺維護部隊聲譽,做到遵紀守法、自尊自愛。
四、 嚴標準地“站好最后一班崗”,自覺做到文明返鄉。
在離隊前,我們要認真做好每件事,完成領導交給的每一件工作,認真履行職責,做到“在隊一分鐘,干好60秒”。在返鄉途中,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維護軍隊形象,不做損害軍隊聲譽的事,講文明講禮貌,特別是我們一定要牢記我們在烈士們長眠的地方戰斗過,更要向英雄們學習,多做好事,做到坐一路車,播一路文明,撒一路春風,爭做一名無愧于連隊,無愧于領導和戰友們的遵紀守法的退伍戰士,真正做到文明返鄉,安全返鄉。
尊敬的領導、戰友們,此時此刻,離別在即,我們心頭酸楚。但是,我們感謝領導、戰友們對我們的培養和幫助,同時,我們也向你們保證,我們將繼續和發揚我軍的好傳統、好作風,永葆革命軍人的本色,把良好的形象留下來,把優良的作風帶回去,再創新的輝煌,不辜負領導和戰友們對我們的期望。最后,請允許我再一次代表所有退伍老兵向各位領導,全連留隊的戰友們道一聲:謝謝領導和戰友們,謝謝大家!
退伍茶話會發言稿 篇2
尊敬的師生: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尚”。
正如許多學生所知,今天是農歷九月初九,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另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為什么叫農歷九月初九?因為在古代《易經》中,“六”被定為負數,“九”被定為正數。九月九日,日月合二為一,故稱重陽,又稱九九。因為“99”和“99”是諧音,所以9是數字中最大的數字,代表長壽。此外,秋天也是一年中收獲的黃金季節,所以重陽節具有深遠的意義,所以古人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幸運日。
據說重陽節從漢初就有了。東漢時期,人們有在這一天爬山的習俗,所以重陽節也被稱為“登山節”。后來到了唐代,文人寫了很多登高詩,大多是關于重陽節的習俗。比如王維的《在山上度假想我山東的兄弟們》;杜甫的《七律》和《登高》,是一篇關于登高重陽的名篇。
重陽節插吳茱萸的習俗在唐代非常普遍。因為古人認為重陽節插吳茱萸可以避難消災。在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在門窗上貼菊花枝葉以‘祛邪除垢’,以此來招財進寶。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也有在重陽節祭祖的習俗。老一代人為我們國家的繁榮和下一代過上富裕健康的生活而努力。他們幾十年來辛勤勞動,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精心培育和呵護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現在他們老了,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關愛。因此,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的優良傳統。
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日之事。應該是幫助老人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給他們更多的心理安慰。所以我建議每個學生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表明我們的心意,為爺爺奶奶或者鄰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幫他們洗衣服,洗碗,掃地,疊被子。多為他們著想,讓他們少做一些應該由我們自己做的事情,給他們好吃的,給他們講有趣的事情,對鄰居和長輩有禮貌,出門對老人有禮貌。
愿所有的老人都像我們一樣過著幸福的生活!
退伍茶話會發言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
在xx年中秋來臨之際,我謹代表學校領導班子向各位教師致以節日的祝福、并通過你們向你的家人表示誠摯的問候。祝福你們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XX年,我校在各級領導和教育同行的關心支持幫助下,全體干部教師始終堅持“認真就是能力、扎實就是水平、求是就是業績”的工作理念,充分發揚“愛崗敬業、團結寫作、求真務實、事爭一流”的學校精神。可以說,XX年是西城教育大發展大進步的一年,是各項工作全面提升的一年,輝煌成績必將載入西城教育發展史冊。
一、名師團隊嶄露頭角
學校強化教師培養工作,一年來先后派出20人次的教師外出學習,累計培訓費用1萬多元,為骨干教師的成長搭建了多種舞臺。一年來,涌現出了很多優秀教師,為學校的發展添磚加瓦、增光添彩,馬芹、桑月山兩位老師被評為壽光市優秀教師;代玉敏光榮加入黨組織,使我校黨員人數達到9人;楊永剛、王秋蘭兩位老師被評為街道師德標兵;張瑞鳳、張雨珍、李明軍、李俊芬、劉俊華、張文遠六位老師被評為街道優秀班主任;張雨珍老師的《粘貼樹葉》一課被壽光市評為優質課一等獎;在剛剛結束的小學教師基本功大比武中,劉彩萍老師獲學科類說課一等獎;王翠翠、桑月山兩位老師獲學科類說課二等獎;馬芹老師獲學科類說課三等獎;李玉梅老師獲三筆字二等獎,普通話、簡筆畫獲三等獎;馬芹老師輔導的《菜鄉小水兵》獲蔬菜藝術節文藝節目一等獎、學生綜合實踐展示獲得市一等獎、并參與綜合實踐資源包的撰寫工作;另外,代玉敏、劉彩萍、張雨珍、王泉增、徐春蘭、張雪峰、楊永剛等還參與了六年級綜合實踐課程的初稿工作;張雪峰老師輔導的學生習作多次見諸報端;王全增、王秀娟等輔導的雞蛋雕刻、學生刺繡獲得壽光市首屆小學生素質教育展示一等獎;王全增、張汝治等輔導的男、女排球分獲二、三名;李雪花老師也多次為學校提供心理咨詢材料。另外,還有很多教師雖年齡較大,但仍默默無聞,堅守一線,任勞任怨,為學校的發展盡心盡力,如劉炳光、張汝治、劉清源、徐春蘭等,其精神可嘉,值得敬佩。更為可喜的是本學期5名大學本科生有幸加入了西城團隊,她們的到來必將為西城教育增添無限活力。
二、科研創新成績斐然
我校本著向科研要質量、以科研促發展的理念,確定了“科研立校、科研強校、科研興校”的發展思路。一年來,通過扎實的實踐,教育科研創新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走在了全市同類學校前列。
目前,我校承擔省級以上實驗課題5項,其中劉金偉校長、楊永剛主任主持中央電教館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績效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近期結題。代玉主持的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山東省小學小班化教育教學”已通過專家鑒定結題,《小班化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報告被評為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學校文化與特色建設》被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代題確定為重點研究項目;馬芹主任主持的國家級課題《綜合實踐與校本課程的整合》被教育部基礎課程改革綜合實踐活動組確定為重點研究項目;王秋蘭等主持的小學攀登英語也搞得如火如荼,多次得到教研室的好評。劉彩萍主持的公民道德養成教育成果也多次在省、市比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