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發言稿(精選3篇)
參觀發言稿 篇1
今天能有幸帶著XX中學的業務骨干來到貴校參觀學習,我們都很激動,感謝一中張校長關注農村教育、幫助農村學校的大教育思想,感謝張村中學張明校長的不辭辛苦,不遺余力的積極爭取。
對貴校仰慕已久,我以前聽說一中培養了很多的科學家,兩院院士,如哈佛大學天文臺臺長邵正元博士,培養了很多知名大學的校長,復旦大學張軍院長,學校被譽為“培養大學校長的搖籃”。這次來到亳州一中確實被他深厚的文化震撼了,處處彰顯著“教真求真,真教真求”的古樸校訓,取得這么輝煌的成就,培養了那么多的優秀人才,情理之中,不愧為我市龍頭學校。
其實,這一年來,因為有了張明校長的辛苦付出,我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給我們學校提了很多好的建議,如集體備課制,考后分析會,年級負責制,傳統國學文化的引入等建議,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都已體現出良好的效果,教育教學質量也在穩步提升,感謝組織部,教育局,亳州一中為我們派去一位這么優秀的人才,確實因為他影響了很多人,每天吃住在校,周一到周五,每天堅持寫工作日志,好多工作都是張明校長催著我落實,一天兩天行能做到日復一日,我們都很欽佩,有時我和張明校長開玩笑說,他快給張村中學提一百條建議了,還得繼續努力,我一定讓這些好的做法在張村中學生根發芽,沿用下去。
張村中學和一中也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一中始建于19(清宣統二年),張村中學始建于1938年,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校名,同是建國前的學校,都有著深厚的歷史,都培養了不計其數優秀人才,都在傳承中創新,繼承中發展,這更增添了我們向亳州一中學習的決心。
確實,這次參觀學習,我們收獲很多,貴校規范的教學管理,深厚的校園文化,優秀的教風學風,我們都認真地做了記錄,我們一定珍惜這次機會,鞏固使用好這次的參觀學習結果,結合我校實際,回去之后認真總結,鼓勵教職員工齊心協力,辦好張村中學,辦好農村教育,向老大哥亳州一中看齊!
最后,再次感謝組織部教育局一中對張村中學的關心支持,感謝一中張校長的熱情接待,給您添麻煩了,謝謝!
參觀發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過去的一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緊緊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為為目標,加強組織領導,夯實任務責任,不斷完善鄉村公共衛生服務網絡,積極有效地推動了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健康發展,經過全院職工團結協作、奮力拼搏,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就本院工作開展情況淺談幾點體會,希望各位領導及各位同仁能給予批評,指正。
去年年初,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在全縣全面鋪開的時候,我們認真研究與上級業務指導部門簽訂的目標責任書,明確各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管理目標,制定了詳細的總體計劃,成立公衛科及領導組,并指定專干,按工作特長、類別分別承擔十一項工作。專干直接負責該項目的工作,包括指定工作計劃、培訓指定村醫,并按要求上報相關資料等。公衛科工作人員分片聯系各村,分四個組,每組按服務人口和路程遠近,分別聯系4個村,四個組直接負責督促本組各村的全部工作,這樣,形成了三級交互網,使各項工作能迅速的具體的落實到村,每項工作有人管(誰負責),有人追(工作進展),有人查(有沒有落實到位),有人理(檔案和資料的收集整理)。
過去的一年,多次到兄弟單位參觀學習,結合我醫院發展現狀,多次召開公衛項目業務培訓會,研究并不斷修正工作方案,不斷提高本院職工及鄉醫的.整體服務素質。根據本轄區村多、人散的特點,確定檔案管理辦法,即設立專柜,專門保管重點人群,從去年五月份開始逐一核對重點人群檔案,全部標識,做到“底清、數合、人實三到位”,“紙質檔案、報表、公衛網三合一”,在十月份全面完成重點人群的網上隨訪登記。基礎免疫、查漏補種等工作也按要求全部完成。去年,為圓滿完成這些工作每一位職工都付出了艱辛的勞動,都為工作提出過合理化建議,每一位職工都有加班到晚上10點多的經歷,我認為這種吃苦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的精神,正是醫院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因素。
嚴格按村衛生室績效考核辦法考核鄉村醫生及時為村醫發放各項補助。
去年,鄉村一體化工作開展以來,我院制定《五谷城鄉村衛生室績效考核辦法》下發到各村衛生室,利用每月下鄉巡查、協助村衛生室做好分工工作,將具體目標任務下達到各村醫手中,在下鄉過程中,具體督導村衛生室的各項工作,使各村衛生室明確職責,轉變觀念,更好地認清當前形勢,扎實做好每項工作,半年和年底進行考核。年底將十一項工作結合基本醫療,基本藥物購進及群眾滿意度等按百分制評分,按分數高低予以獎勵。同時統計各村各項服務的工作量,按工作量多少給予補助,這樣的考核補助辦法,既平衡了村與村之間的關系,又能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極大提高了村醫的工作積極性。考核項目分列較細,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得到了廣大村醫的認同與支持。
我院以創建群眾滿意衛生院為目標,扎實開展“三評比”活動,開展醫院內部評比、同科室評比、服務對象滿意度評比,組織醫護人員進百姓門、知百姓難、解百姓憂,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創新并與各兄弟單位共同努力、互相學習,為吳起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在此,謹向關心、支持、幫助五谷城鄉中心衛生院發展的各位領導,各兄弟單位,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觀發言稿 篇3
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助力湖北先行區建設的重大舉措。xx市、區兩級政協組織和全體政協委員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省政協部署要求上來,積極投身“一線協商·共同締造”,以實際行動交出合格的答卷,為助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和“兩區一樞紐”,奮力干在先、走在前、作貢獻。
一、用好“協商在一線”經驗和啟示,確保“一線協商·共同締造”開好局、起好步
(一)堅持黨的領導。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協商在一線”工作,著力構建“四級書記抓協商”機制,不斷加強領導,壓實責任。市委把“協商在一線”工作納入全市總體工作部署和重大改革項目,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一體督查。各區均成立由同級黨組織書記任組長的“協商在一線”工作領導小組,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協商在一線”工作全過程和各環節。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協商在一線”工作,始終以服務群眾為宗旨,不斷完善委員經常聯系界別群眾的長效機制。堅持議題選擇問需于民、協商議政問計于民、成果轉化問效于民,助力破解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增強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中,我們更加自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更加突出群眾主體地位,做到“圍著群眾轉、發動群眾干、解決群眾盼”,確保共同締造為了群眾、共同締造依靠群眾、共同締造成果由群眾共享。
(三)堅持優化協商格局。以“協商在一線”工作為切入點,不斷優化政協協商議政格局。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中,我們進一步加強機制建設,以科學合理的協商議政格局確保行動實效。在協商內容上,更加關注群眾身邊小事和房前屋后實事,從中提煉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共性議題。在協商形式上,進一步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搭建線上+線下、集多功能于一體的協商議事平臺,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小微協商”,讓協商更具針對性、更有實效性。
二、不斷推進“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走深走實
(一)推進“決策共謀”,讓群眾說出來。堅持議題從群眾中來,探索協商議題征集、篩選和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可轉化、能落地。公開征集議題,以走訪座談、網絡征集、電話問詢等形式,請群眾說實話、說真話、說心里話,引導群眾給政協“出題目”。精心篩選議題,對征集的題目進行分類梳理,重點關注那些黨政需要做但尚未顧及、正在做但有待完善、已經做了但還不到位的題目,關注那些發展所需、群眾所盼、協商所能的題目,把群眾的“需求清單”變成政協的“協商清單”。動態調整議題,根據情況新變化和群眾新需求,適時調整部分議題,使一線協商聚焦民生更靈敏、更精準,確保“共同締造推進到哪里、一線協商就跟進到哪里、政協作用就發揮到哪里”。拓寬群眾參與協商的渠道,組織群眾參與共商共議,有效架起黨委、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讓群眾愿意來、待得住、說出來。
(二)推進“發展共建”,讓群眾動起來。鞏固拓展委員“進社區促和諧、進鄉村促振興”活動,組織委員為“發展共建”建良言、出實力、聚共識。支持委員坐到群眾院里頭、蹲在群眾地里頭,以百姓思維、基層視角,開展蹲點式、沉浸式調研,把調研過程變成跟群眾交朋友講政策聚共識的過程、變成幫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辦好事的`過程,有效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變“要我做”為“一起做”。支持委員以身作則,帶動身邊群眾以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綠化美化等美好環境建設。支持委員廣泛聯系聯絡聯誼,動員在外的籍成功人士和鄉賢、能人常回家看看,為家鄉的共同締造貢獻力量。統籌安排市區兩級政協委員下沉基層,共享協商陣地、共享人才資源,共同宣傳群眾、發動群眾,做到市區政協系統聯動。
(三)推進“建設共管”,讓群眾管起來。準確把握政協協商式監督的特色和優勢,把“建設共管”內容納入年度民主監督重點,聚焦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停車場建設、公共空間利用管理等群眾房前屋后的實事小事,邀請群眾代表開展民主監督活動,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管。充分發揮委員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引領帶動所在單位、所在界別群眾在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常態化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中,開展經常性志愿服務活動,加強共建成果維護和管理。發動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參加工作地和居住地社區的建設,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示范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匯聚共管合力。
(四)推進“效果共評”,讓群眾說了算。把評價權交給群眾,一方面,促進實現由群眾來評價相關建設的效果;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對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效果的群眾評價機制,實行結果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內外評價相結合、群眾和專業人員評價相結合,促進提高工作實效。建立拉練觀摩機制,由試點單位輪流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邀請相關黨政部門負責人、群眾代表、利益方代表、政協委員現場觀摩。辦好社情民意信息專報,建立問題清單、措施清單、效果清單,協助有關方面組織群眾對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參與“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情況給予評估、評價和反饋,讓群眾說了算。
(五)推進“成果共享”,讓群眾得實惠。按照“一般性問題現場解決,普遍性問題跟蹤督促,全局性問題整理上報”原則,每次“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后,及時向黨委、政府報送協商紀要。推動轉化落實協商成果情況納入市直黨政部門目標考核,定期通報轉化落實情況。對重點難點問題以調研視察、民主監督等方式持續跟蹤問效。對易落實、見效快的問題,先轉化、快解決,切實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