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活發言稿(精選3篇)
高三生活發言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名真正的猛士”。
作為一名高三學生,各位同學經歷了十多年的磨練,雖然磕磕絆絆,但也一路走了過來。此時此刻,面對即將來臨的高考,你們是即將走上戰場的戰士們,勝利,是你們共同的愿望和目標。
沖鋒的號角即將響起,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有這樣的一種人,他們血脈噴張,張牙舞爪,急不可耐地想撕毀敵人,結果發現因為激動而忘記了帶武器,這樣等于是送死,非常不值得。
還有一種人,整天處于在恐懼中,畏畏縮縮想的都是自己無數的死法,這種人不用說,要么他殺了,要么自殺了,這就是懦夫。
面對高考,我們不能做一個莽夫,只有激情是不夠的,表面上總是準備好了,總能玩一場游戲,其實什么都沒有準備好,最后的激情只能變成考場上的不知所措。
大家要成為懦夫嗎?每天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總是擔心自己沒有準備好,看著別人都比自己強,心里總是空蕩蕩的。當沒有退路的時候,做一個懦夫有什么用?
我們要成為第三種人——真正的勇士。無論是離高考還有100天,60天,還是6天,都不能一鼓作氣,然后一蹶不振,三心二意。我們應該要持之以恒,永不氣餒,讓心中的激情伴你到最后一刻,讓心中的激情激發你所有的潛能,讓心中的激情提醒我們:精神不死,戰斗永遠!
真正的猛士除了有勇氣,還要保持一顆冷靜的心,這是決勝時刻的最佳狀態。
“冷靜”要求我們把工平時的練習當做實戰,只有在平時做好了,才可以在考場中真正地戰斗,同時也不會那么恐慌。
所以這兩天的熱身測試,我希望大家按照高考的標準去完成,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大家在高考考場中淡定、從容。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高三生活發言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高三這一年是至關重要的,自己想象中的.傳說中的高三與真正經歷的高三或許是不一樣的。
我認為如果想要最后考出理想的成績,最關鍵的是心態。相信大家也有親身經歷,心態好的時候往往事半功倍,相反則事倍功半。不管剛進入高三是怎樣的心情,之后都會慢慢平靜的。想要在高考中一舉制勝,第一點是切忌急功近利。只要是在乎成績的人都想考高分,而且基本上在別人眼中不管考好還是考差了,本人都覺得自己考低了,這是正常的。但不能因為自己付出的努力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抱怨、喪氣。這一年比的是長跑,靠的是耐力,要相信持續不斷的付出最終會payback,而且只要高考正常發揮了那就是超常發揮。
第二點就是堅持做對的事情,保持一顆淡定的心。淡定指的是重視成敗但不過于在意,聽取他人的想法但不輕易動搖,保持心態的平和但不過于松懈。從我們高二分班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內,我的班主任應該對我是有看法的,因為我早上幾乎總是比班級制定的時間要遲到,而且平時從來不問老師問題,這一情況持續到高考前。在此我也借這個機會跟余老師說聲抱歉。當然我可不是叫大家像我一樣不要好啊。其實我暗地里還是下功夫的,我屬于那種比較靜得下來的人,而且我重視獨立思考能力,并且我堅信我這么做是正確的,這也是一條路。于是我就這么走,到高三之后也是穩中有進。所以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會學習,而不是僅僅肯學習、去學習。
還有就是要保證一定的生活規律,在家最好像在學校里一樣,管不住自己的同學最好盡量待在學校里學習。尤其是高考前的一段時間,務必保持穩定的作息時間,這樣才能維持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接下來是一些方法和經驗,以及規律性的東西。到了高三之后肯定會有很多人轉職為學霸,這是好事。但是學習最重要的是效率,在花下時間的同時得更加注意提高效率,而不能被投入的時間給騙了,最好不要有“我花了時間,我一定會變好”這種想法,因為成果=效率X時間。身體差一些的同學,上課會犯困的同學,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甭管什么早不早到的,只要不超過底線,并且保證上課效率就行,因為上課的時間是最寶貴的,一定要抓住。如果早上起來天是黑的,上課的時候兩眼也是黑的,那就得不償失了。
關于自己的強弱科目,我也有一些想法。我認為只要高考還沒考,強弱科目都只是暫時性的。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都非常清楚自己的短板,有一些已經成國際慣例了,逢考必爆。但是,就算高考前一天仍然在爆,也不能絕望。我從小到高考前幾天語文一直是很差的,字也不好看,有過不及格的,能上平均分已經非常高興了。但是高考的時候我就心血來潮,結果考了123分,反而是一直作為優勢科目的數學成了我的滑鐵盧。因此一定要對弱科有信心,對強勢科目保持警惕。科目的強弱、發揮會影響考試的心情和狀態,暑假以后的這10個月要做的就是盡量把這種影響減小為0。
總結一下,就是這幾個詞:淡定、自信、樂觀、努力、堅持。最后祝愿大家在高三一年里有所收獲,成為高考的贏家。
高三生活發言稿 篇3
你們好!
早春,當那預示著生命和新生活開始的第一抹新綠出現在枝頭,你一定會感到欣喜,盛夏,當楊柳松柏長出茂密的樹葉,你一定會感到舒適,愜意;深秋和寒冬,凝望著西北風中傲然挺立著的樹木和樹枝,你一定會領悟到堅韌;頑強;不屈不饒這些詞語的深刻含義。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柳樹的柔美,愛松柏的不屈。除了這些,人們看中的更是樹木的實用價值,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會有清新的空氣;有了樹才會有高樓;房屋;礦山;鐵路。這綠色的寶庫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緊緊相連。因此植樹造林和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可幾十年來,我國水旱連綿,災害不斷。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國的湖泊減少了五百多個。還有著名的洞庭湖以每年六十四平方公里的速度減少,這都是亂伐樹木帶來的惡果。
人類走過了一段漫長而又光輝的歷史之后,在不得不開始正視自身缺點的時候,已經深刻地認識到: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發展是人類生存的必須手段,保護環境,發展生產都是為了美好的生活,那種犧牲環境以求發展的路再也走了通了。
過去,人類曾經處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盡情地發揮著“主宰作用”,一方面貪婪兇殘地向大自然掠奪,高速度地發展自己;一方面又肆無忌憚地破壞了自己的環境。結果,愚蠢的舉動理所當然地受到大自然百倍瘋狂的報復。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柏的不屈。除了這種精神寄托外,人們更看重它們的實用價值。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會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有了樹,才會有高樓、房屋、礦山、鐵路。這“綠色的銀行”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緊相連。因此,植樹造林成為民族風尚,綠化家園成為時代的追求。
人們總是把很多很多的情感與植樹活動融在一起。于是,出現了一片片“少年林”、“青年林”、“黨員林”、“擁軍林”,有了一年一度的綠色節日——“植樹節”。
然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我們的林業史上有輝煌、燦爛、令人振奮的一頁,也有麻林和愚昧寫下的讓人震驚、憤慨的斷章。
昔日,河岸綠樹成蔭、綠禾如海。可是現在,人們為了蓋房子,砍走了岸上的樹木,拉光了河岸的泥土,挖空了河壩。于是,雨季一到,泛濫的河水淹沒了兩岸碧綠的莊稼。小河在嗚咽,綠色在嘆息。
這都是為什么?這都是亂砍濫伐,使森林覆蓋率逐年降低,而又不及時植樹造林帶來的惡果。
在此,我倡議大家:
一、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積極宣傳植樹造林的意義,號召家長、親友和社會上的人們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二、從我做起,愛護每一棵樹。
三、積極加入到植樹造林的行列里去,用自己的雙手為我們生存的環境增添一片綠色。
同學們,為了綠色,為了大自然這個人類的共同家園,讓我們在植樹節這個綠色的日子里,鏟一鍬泥土,擔一泓清泉,連同我們覺醒的意識和深情的`祝福,澆灌在棵棵幼苗的根系下,同它們一齊生根!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