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討論會個人發言稿(通用3篇)
防溺水討論會個人發言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天氣炎熱,是溺水事故的多發季節,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多有發生,由此給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帶來的是抹不去的傷痛,教訓也尤為深刻。為積極落實以“預防溺水,珍愛生命”為主題的安全教育活動,創設更安全的學習生活環境,努力杜絕溺水事故的發生,在此,我代表學校向全體師生提出以下要求:
一、不要獨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宜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要選擇安全干凈的游泳場所,如配有救生員的游泳館。
二、必須要有組織并在大人或熟悉水性的人帶領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顧。
三、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
四、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
五、如遇到溺水者,我們不要冒然下水營救,應立即大聲呼救,同時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等會漂浮的物體拋給溺水者,等救援人員到后再將其拖至岸邊。
六、上學放學途中,不走河邊、溝沿,不走偏僻的道路,回家時要結伴而行;不在水庫、水溝、池塘邊玩耍、追趕,以防滑入水中;不要到河溝、池塘邊洗手、洗腳;大雨天不靠近河流,不強行過溝過河;當自己特別心愛的物件掉入水中時,不要急著去打撈,而應找大人來幫忙。
七、全體教師要爭做學生的安全宣傳員,認真開展好“離校前一分鐘安全教育”活動,每周要確定一個重點和一個主題,讓短短的離校前一分鐘為學生放學前敲響一次警鐘。
八、請全體家長務必增強安全意識和監護責任,經常性的加強對孩子安全教育,特別是周末、節假日、暑假期間做好孩子的看管,要知道孩子的去向。
熟記防溺水“六個不”
1、不準私自下河游泳。
2、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3、不準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4、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
6、不準不會水性的學生下水施救。
最后,再次提醒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識,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
同學們,你們是家庭的希望,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讓我們行動起來,“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珍愛生命,預防溺水,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
防溺水討論會個人發言稿 篇2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第六小學再次感恩鄔股長、陳主任、劉股長、徐老師一直以來對學校工作的指導和厚愛,今天又在百忙之中參加我們的研討會!感恩電視臺的記者同志多年來給予我們工作的支持!感恩各位家長代表,你們的理解和配合,是學校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保障!感恩我的師生團隊,是我們的合心合力成就了今天發展中的六小!
作為校長,我永遠以一顆感恩的心服務。
剛剛我完全沉浸在大家的暢所欲言之中,思索于大家對孝道文化的理解剖析,陶醉于我校感恩教育帶來的深刻印象和深遠影響,感慨于我們結合班級、家庭、個人實際談論的話題。此刻的我,壓力與動力同在,責任與情感并重,我想,孝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它已然成為推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原動力,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的象征和體現,我們基層學校一定要提高認識和加強重視,并把此項工作落到實處,做實做細做具體。
感恩教育是我校堅持了六年的主題教育活動,我們也受益頗豐。教師的風貌、學生的文明程度,家長的信任,的認可等等,家的溫暖、親情的流露都在我們這所小學校中真實的體現。所以,借今天研討的契機,我也談談我的想法。
1、我們一定要認真、嚴肅落實上級文件,制定學校實施,成立由校長負總責,副書記、副校長分管的管理體系,不走形式,不講空話,實實在在做好落實。
2、全校上下營造濃郁的“孝德”文化氛圍,從校園文化到班級文化到辦公室文化。制作圖版,醒目位置懸掛標識,以氛圍教育人、感動人和影響人。讓教師、學生基本動作規范、孝行十個一,中小學生守則、文明規范、第六小學師生行為規范內容走進校園,深入我們的心里,以此指導規范師生的言行。
3、閱讀孝道書籍、傳唱孝道歌曲,讓瑯瑯的讀書聲、悠揚的音樂聲、文明的問候、禮貌的行為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道風景,將“孝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4、繼續扎實開展感恩教育主題活動,使感恩教育常態化,將孝道和感恩融合在一起,抓住每一個契機,并將其貫穿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做到學科滲透;貫穿到家庭教育的環節當中,做到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把“感動六小年度人物”評比做下去,挖掘典型,將“最美六小教師、最美六小少年,最美六小家長”評比納入到主題活動中來,升華感恩教育。
凡是人,皆有愛,見人善,即思齊,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立德樹人。我相信有“孝德”文化做引領,“孝德校園,尚法明理”的活動目標一定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傳承和發揚下去。
我們第六小學有信心和決心將孝道文化扎實有效的開展下去,為和諧社會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防溺水討論會個人發言稿 篇3
作為一名90后文學愛好者,今天能夠參加張曉亮老師的詩歌作品研討會,我感到萬分榮幸。作為一名詩歌愛好者,盡管有兩年的經歷,但是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還是非常的簡單和片面,甚至還停留在朦朧和茫然中。讀張老師這本詩集,給了我深刻的啟迪和感受。下面,我結合自己的理解和認識談幾點體會,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我剛接到張老師這本詩集后,在回校的公交車上,便急不可耐地讀起來并深深折服。直到來此之前,我發現,我已經被徹底征服,一個還沒見面的詩人是如此的深邃、厚重,充滿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生活的審視,讓我佩服和欽敬。張曉亮老師是業余,且在短短時間內成為一名著名詩人、企業家,試想有多少個人能想做到。
體會一:詩歌標題——暗喻、深邃
仔細閱讀老師的每首詩歌,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標題新穎,而又難以捉摸,甚至覺得題目和內容似乎不相符,直到你反復品讀這首詩后才能發現作者在寫什么,為什么這樣寫,意義何在,猶如80年代的朦朧詩一樣 。比如《夯實的號子》,當我看到這首詩題目的時候,以為寫的是黃河邊上的號手,走進詩歌才發現作者用暗喻和借代,用激情而又充滿活力的文字,描繪的不單單是黃河奔騰東去的壯觀場面,同時抒發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
體會二:文字精而美
大家知道,一個時期以來,似乎詩歌的文字越炫麗,表達效果就越好。自以我開始,對這樣的詩歌有太多的感受。而讀張老師的詩,讓我真正明白了,詩歌用樸素而又簡單的句子,也能寫出好的作品來。例如張老師這一首《一年三季》(組詩)用平和的語言,表達了主人公從國慶節相遇到相識、相戀、離別,到對戀人刻骨的思念,讀起來讓人禁不住淚眼婆娑,作者用最少的語言表達出最凄美、最傷感的故事。對于讀者來說,沒有一點多余和臃腫的感覺,樸素之余,盡顯精美 好的文字,能讓人心靈觸動、顫栗,給人帶來的愉悅和靈魂的共鳴。
體會三:獨特的文筆、迥異的風格
張老師的詩,讓我從其詩人身上看到一種不一樣的風格,不一樣的文筆,品讀《葡萄架下的天堂》,我真的感觸到自己以前寫的不過是小兒科而已。張老師的詩能激發出讀者的情感,能讓我們觸景生情,感悟人生,從字里行間,用不同的表達方式,甚至迥異的表現手法,揭示深刻的內涵。所以,我們在學習前輩詩歌寫法的同時要取其精華,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徑,用更好的筆法去寫出更好的作品。
我記得著名作家徐征曾經對“美”有段精彩的描寫--------美是多種多樣的,雄渾之歌是美,激情四射是美,熱情澎湃是美,富麗堂皇是美,而含蓄樸素同樣是美,而且往往這種美,正是心靈中的美。張老師的詩歌語言質樸無華,純真自然,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雕飾,他的文字都是從心坎里流淌出來的,樸素簡潔,卻最打動人心 。正是這樣的詩句,用心靈感受展現了一首首真正的藝術力作。
最后我還想說一句,讓我們一起期待張老師今后能譜寫更多更好的作品,供我們分享、學習、汲取,也祝愿所有與會者未來的.之路更加寬敞、明亮,相信,這不僅是我的心聲也是在座各位老師及嘉賓們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