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羅建縣28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追憶歷史,抒發創業豪情,隆重紀念平羅建縣280周年,這是平羅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80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平羅兒女在這280年的奮斗歷程中,卻灑下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280年的滄桑歷史,不僅記錄著全縣人民生生不息的奮斗足跡,也銘刻著平羅兒女孜孜不倦的拼搏精神,更加預示著昂首闊步邁入新世紀的平羅有著光輝燦爛的未來。借此機會,我代表中共平羅縣委、平羅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族人民表示衷心的祝賀和良好的祝愿!向應邀前來參加這次座談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平羅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界朋友,向為平羅的改革和發展做出貢獻的廣大干部群眾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首歷史歲月如歌
平羅歷史悠久。飽經滄桑的平羅,處處都留下歷史的印記。早在50XX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的生產活動,是北方多民族生息繁衍之地,歷史上匈奴、鮮卑、突厥、黨項等少數民族都曾在平羅逐水草而居。平羅秦屬北地郡富平縣。西漢在此設置廉縣,西魏屬回樂縣,北周、隋、唐時期屬懷遠縣,西夏在此設置定遠縣,明代設置守御千戶所,清雍正二年(1724年)設置平羅縣至今,彈指一揮間,整整280年。
平羅自古就為兵家必爭之地,各朝代都曾設重要軍事機構,陳重兵扼守。歷史上,賀蘭山下古戰場,縣境內屢有戰事發生,漢代抗鮮卑,唐代抗突厥、吐蕃、黨項的入侵,宋代黨項族攻破威遠軍,西夏與遼、宋的戰爭,成吉思汗滅西夏,明代抵御韃靼,以及~年間西北“三馬拒孫”等戰爭,都曾在這塊熱土上進行鏖戰。近代,回漢人民響應辛亥武昌起義,一舉推翻了清朝平羅縣衙。1949年9月25日平羅縣全境解放,平羅縣人民政府成立。
平羅人杰地靈。在這片熱土上,既演繹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也哺育了不屈不撓的英雄兒女、名人志士、文人墨客和各個領域的杰出人才,為古老的平羅增色添彩。盛唐時期有朔方軍大總管郭元振在平羅境內主持修筑定遠城,宋西夏行省郎中董文用率眾開浚唐徠渠,開墾農田,掀開了平羅灌溉農業新紀元。水利專家郭守敬修復唐徠渠,建水閘、筑水壩,開創了寧夏控水灌溉的先河。明朝寧夏參將蕭如薰,面對叛臣入侵臨危不懼,死守平虜城,威名代代相傳,使“鐵打的平羅城”美名遠揚。寧夏巡撫張文魁,為平虜添置黃河戰船,抵御外敵潛流劫掠,勤政為民,倍受百姓愛戴。清戶部侍郎單疇、兵部侍郎通智率眾開挖惠農、昌潤二渠,灌溉良田數萬頃,其功德被軍民廣為傳頌;清進士俞德淵官至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常州知府、兩淮鹽運史等職,為官正直清廉,治鹽有方,關心家鄉事業,廣受尊崇,被朝廷授予“中議大夫”;道光年平羅知縣徐保字,清廉為官,體恤民情,熱心教育,捐資廣建義學堂,精修方志,主持編纂了《平羅紀略》,為平羅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近代以來,平羅人民為推翻封建統治進行了不懈的斗爭,先后有平羅哥老會王之濱等積極響應辛亥革命,組織群眾起義反清;有不畏艱險,投身地下革命,并在建國后為國家經濟建設尤其是水利、冶金工業發揮積極作用的王振剛;有剛正不阿、治學嚴謹,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等革命工作,解放后又為寧夏文史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教育工作者劉廷棟。有一生貢獻教育事業慷慨捐資捐物創辦平羅簡易師范(今平羅中學前身)的高尚信。在抗美援朝和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平羅兒女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積極參軍,保家衛國,先后有60余人榮立二等功或三等功。建國后,平羅人民涌躍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中,在經濟建設和社會各業中做出了不凡的成績,有崇崗自行車運動員顧蘭香,入選國家隊,代表祖國先后赴英國、比利時等多個國家比賽,為國爭光;有農業合作化帶頭人的全國農業勞動模范莫如信,有帶領貧困地區回族群眾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引進和發展農業新品種,試種“豐產田”的全國勞模牛存義;有畢生獻給戲劇事業的平羅秦腔劇團團長陳易平等等。改革開放以來,平羅人民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立潮頭,創建佳績,各行各業、各條戰線都涌現出了無數先進分子。自建國以來,先后有200余人被評為省級和國家級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