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發言稿
留守藝林,不汲名利
潘軍(浙江經濟學院文化學院副院長):德惠老師的繪畫融中、西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于一體,率真爛漫,熱烈感人。這樣的畫展并非“遲來”,也絕非畫家“大器晚成”,而是其留守藝林,不汲名利的可貴精神顯現,對當下浮躁的藝術圈是一種強烈的反照。在德惠先生的繪畫題材中,傳統戲曲場景尤令我印象深刻。水墨小品逸筆傳神,當與關良、高馬得諸先生比肩;油畫則旗旌飛揚,光影迷離,獨辟奇境。我覺得,這叱咤舞臺的戲里人物與甘守寂寞的畫壇老將正形成了一種對立統一的心靈寫真。讓我們把鼓點敲得更熱烈些,祝福這位“老將”粉墨常新,寶刀彌堅,為歷史,為社會創造更多的杰出作品!
作品色彩新艷可人
錢大禮(著名畫家):王德惠先生的初次見面是在他的家鄉天臺縣,先前在天臺博物館陳列廳拜讀了他的幾幅油畫和國畫,畫得非常好。之后在博物館二樓有幸見到王先生,他樸素、平和,很謙遜。王老也非常低調,此次,王老將一百余幅作品攜到浙江美術館展出,給杭州民眾帶來了美的享受,大飽了眼福。展出的那么許多作品,真了不起,十分欽佩。王老的作品筆墨粗放,畫面震撼,西中有中,中中有西,真體現了中國畫和西洋畫的融會貫通,作品色彩新艷可人,更具現代感。我認為王德惠先生稱得上是當今的劉海粟。研討會也非常成功,平時不常見到的中國美院老教授也來參加研討會,并且發言踴躍熱烈,以致一再延時。這種熱情的場面是我近幾年來參加數次研討會所沒有的。
結束語
尹舒拉:記得在西湖美術館展覽的時候,中國美院老校友們說過像王老這樣的人才,國立藝專一百年才出一個。我打斷他們的發言說:“應該這么說,共和國培養起來的具有自由思想獨立人格的畫家,像王德惠先生這樣的,可說是寥若晨星。”記得當時大家為我的發言鼓了好長一段時間掌。浙江省文化廳、浙江美術館之所以關注王德惠先生,除了他的藝術被本身具有代表性,值得收藏、研究、推廣外,最主要的是表示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和文化機構對一輩子甘于清貧甘于寂寞的老藝術家的一種態度。希望王德惠先生的個案梳理,是一個起點,由此拓展對老一輩藝術家的研究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