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領導工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市領導工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篇3
同志們:
這次全市工業經濟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總結去年全市工業經濟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務。剛才,雷鳴同志對去年全市工業經濟工作作了全面總結,對今年的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認真貫徹落實。
20xx年,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按照“突出一個振興、建設一區多園、發展六大集群、壯大縣域經濟”的工業經濟發展思路,深入實施“12341”工業行動計劃和“10強50戶”工程,天水卷煙廠易地技改、裝備制造三大產業園建設、張家川阿膠技改擴建二期工程等重點工業項目順利推進,天森藥業西北藥源基地、娃哈哈二期生產線、鍛壓數控機床生產基地、金岳銀峰不銹鋼生產線等項目建成投產;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戶,主營業務收入上億元的企業達到39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03.27億元,同比增長16.3%;“10強50戶”企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85.18億元,同比增長22.3%,工業經濟保持了穩定增長、位次前移的良好態勢,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面對國內外經濟增長乏力、需求不足、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全市工業經濟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對于工業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市工業經濟運行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工業經濟總量偏小,產業集群化發展程度不高;重大項目和重點骨干企業較少,發展后勁仍然不強;工業服務體系還不完善,企業融資渠道不寬,民間資本聚集能力較弱;工業園區管理體制機制還沒有完全理順,國家級工業園區的政策優勢尚未充分發揮;企業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和高技術人員緊缺,科技創新意識不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較少;縣域工業發展緩慢,發展不夠均衡等等。對于這些問題,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天水是全國老工業基地,也是全省裝備制造業兩個聚集城市之一。可以說,工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是財政稅收的主體來源,是勞動就業的基本載體,是推進城鎮化的主要動力。各級各部門必須充分認識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堅持不懈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工業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下面,我就抓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工業經濟工作,講幾點意見:
第一,實施提質擴量工程,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實力。近年來,我們通過深入實施工業“10強50戶”工程和“12341”行動計劃,培育發展了一批優勢骨干企業,但工業企業實力弱、規模小、數量少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為此,我們要積極實施工業經濟提質擴量工程,全力打造5戶以上年銷售收入上50億元的產業化企業,培育提升10戶以上年銷售收入上10億元的骨干企業,支持發展30戶以上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的成長性企業。要發展壯大產業化企業,全力抓好華天電子、星火機床、長城電工、天水卷煙廠、勝華電纜等工業企業,推動其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逐步打造成年銷售收入上50億元的產業化企業。要培育提升骨干企業,以海林、風動、鍛壓、二一三電器、天水祁連水泥、張家川太極阿膠、高盛紡織、瑞林制藥、成紀藥業、天水娃哈哈等為重點,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強與國內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提升企業規模和效益,努力打造10戶以上年銷售收入上10億元的企業。要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全力抓好規模以下企業培育入庫工作,鼓勵支持中小企業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加快發展,努力打造30戶以上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的成長性企業。
第二,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做大做強六大工業集群。要堅持用產業集群理念謀劃工業發展,注重整合和合理配置區域內工業資源,充分發揮骨干企業帶動作用,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加強企業之間的協作配套,努力將全市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醫藥食品、建筑建材、能源化工六大工業集群打造成年銷售收入上百億元的產業集群。要集中主要精力,重點培育和發展壯大以星火、鍛壓、風動、海林等企業為龍頭的機械制造產業集群,以長開、二一三、西電長材、長控、電科院、電傳所等企業為龍頭的電工電器產業集群,以華天、天光、慶華等企業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卷煙廠、成紀藥業、長城果汁、昌盛食品、岐黃制藥、瑞霖制藥等企業為龍頭的醫藥食品產業集群,以天水祁連水泥、甘谷祁連水泥、天水中材水泥、華建公司、和諧建材等企業為龍頭的建筑建材產業集群,以大唐甘谷電廠和新的發電企業為龍頭的能源化工產業集群,提高天水工業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第三,重視工業項目建設,夯實工業經濟發展基礎。要始終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準確把握國家產業投資導向,千方百計爭項目、引資金,通過大項目、好項目促進工業經濟的大發展、快發展。當前要重點抓好卷煙廠易地技改、長城電工電器產業園、華天科技產業園二期、星火機床產業園達產達標、張家川太極集團阿膠生產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10大重點項目等工業項目建設,做好目前有一定基礎的勝華電纜產業園、藍寶石加工、娃哈哈八寶粥、融德儲電電容器、張家川煤電冶一體化、武山祁連水泥技改擴建、瑞霖制藥艾復康生產線、挪威小型掘進機、大飛機艙門、國家級電工產品綜合檢測實驗研究基地、防霜機等工業項目的基礎工作,力爭盡快開工建設。要搶抓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立足我市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選擇一批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作為突破口,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力爭更多的工業項目落地實施。
第四,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切實增強企業發展活力。要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進一步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切實轉換經營機制,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增強企業活力和內在發展能力。要加快推進產權多元化,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通過參股、并購等形式,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和戰略經營者,壯大工業企業發展實力。要加快企業上市融資步伐,重點抓好風動、星火、海林、鍛壓、眾興菌業、成紀藥業等企業的上市融資工作,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天水市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施辦法》,積極扶持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加快發展。
第五,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要堅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工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抓好創新項目實施,切實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支持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快裝備更新升級,改造提升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著力培育一批研發基礎好、有自主知識產權、行業帶動作用強的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要充分發揮“國家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華天電子集團、“全省數字企業建設示范單位”長開廠和二一三公司的帶動作用,全面推進信息技術的應用、滲透和融合,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繼續加大中國馳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的爭創力度。目前我市工業企業具有中國馳名商標14件、省著名商標62件,中國名牌產品1件、省名牌產品65件。要進一步加大對“星火”機床、“海林”軸承、“長城”電器、“永紅”集成電路、“華榮”鑄造、“春風”紡織、“眾興”菌業、“黃河”雕漆、“天寶”塑業等一批名牌產品和馳(著)名商標的宣傳推介,盡快形成一批代表天水工業發展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切實提高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通過兩到三年時間,新爭創中國馳名商標6個以上、省著名商標和省名牌產品各20個以上,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研發中心達到10個以上。
第六,堅持一區多園帶動,加快推進擴區增容工作。要按照“同戴一頂帽子、同享國家級優惠政策、同冠一個名稱”的原則和“一區多園”的運行管理模式,進一步理順開發區和各縣區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將各縣區現有工業園區納入開發區統一管理,盡快啟動開發區在甘谷、武山渭河川道區域的增容擴區工作,抓緊論證提出可行性方案,確保開發區增容擴區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要積極推進企業出城入園工作,進一步增強戰略合作意識,加強與國內同行業的合作,通過出城入園引進一批合作項目、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產品,實現企業在出城中增加科技含量,在入園中擴大生產總量。要高度重視縣域工業發展,按照主體功能規劃,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統籌資源、能源、市場和環境承載力,有針對性的布局重點項目,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園區產業集約發展,形成各縣區布局合理、重點突出、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的工業格局。
第七,狠抓節能減排工作,大力發展工業循環經濟。要全面實施《天水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加快國家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和裝備制造循環經濟基地建設,抓好工業節能降耗和循環經濟項目實施,用循環經濟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積極推廣清潔生產、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及廢棄物循環利用,加快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淘汰一批落后工藝和技術,解決低水平生產能力相對過剩的結構性矛盾,推動產業優化升級。要加大調控力度,提高新建項目的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推動產業結構向高效型、節約型轉變。要按照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要求,積極引進國內外清潔能源高效利用骨干企業,大力發展煤電一體化產業、分布式能源產業及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著力打造張家川、清水能源化工基地。要加快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和轉化利用,抓好產業規劃和項目對接,積極培育礦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為工業經濟持續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第八,全面落實扶持政策,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環境。要全面落實省、市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工業經濟運行的協調調度,及時解決工業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形成統一、高效的組織調度體系。各級工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工業運行的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及時掌握動態,創新調度方式,提高服務工業經濟的水平。電力、交通、土地、金融等部門要立足部門職責,及時幫助企業解決項目建設中的供地、供電、供排水、供氣、供暖、道路等問題,為工業企業發展提供保障。財政、工商、地稅、國稅等部門要認真落實“停止企業年檢工作”等優惠政策以及各項獎勵辦法,全力支持工業企業加快發展。安監部門要指導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消除安全隱患,保障工業生產安全。工信、統計等部門要高度重視企業統計工作,指導做好工業經濟的統計。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努力為工業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第九,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要把人才作為興業之本,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人才促進工程”,緊抓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著力建設企業領軍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要鼓勵企業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特別重視培養重大裝備研制和系統設計的帶頭人,不斷提高企業職工隊伍整體素質。要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聯系專家(企業家)制度,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對于企業核心技術開發有突出貢獻的人才,落實高薪、技術入股等政策,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要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引導廣大企業經營者樹立創大業的志向,強化講誠信的意識,依法生產經營,自覺服務社會、回報社會。
同志們,推動全市工業經濟轉型跨越發展,重任在肩,時不我待。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搶抓機遇,真抓實干,全面完成今年工業經濟各項目標任務,為推動全市工業經濟轉型跨越發展、提升工業經濟綜合實力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