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嚴以用權發言稿精彩范文(通用5篇)
領導干部嚴以用權發言稿精彩范文 篇1
各位同志們:
大家好!
領導干部和普通群眾的最大不同莫過于手中有權、肩上有責。嚴以用權是“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關鍵環節。黨的以來,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這是黨員領導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特別是嚴以用權的“官箴”。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手握戒尺,舉有所慮。如果說敬畏是內心的道德約束,戒尺則是黨紀國法和各種規章的行為規范。心中的敬畏、手中的戒尺,說到底就是做人為官的德行、規矩和準繩。如果心中無敬畏、手中無戒尺,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敢干,無所顧忌、任性妄為,越界越軌日積月累,最終必然會底線失守、毀了事業、害了自己。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能更好地行使權力,確保權力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無愧于黨和人民的重托。
知道權從何來,才懂得權如何用。對權力心存敬畏,行使權力手握戒尺,源于對權力本質的理性認識。領導干部是掌握權力的“關鍵少數”。這固然有干部個人勤奮努力的因素,但歸根到底是組織的選擇和人民的信任。公權是公器,來自人民的賦予,不屬于任何個人。公權只能公用,干部服務人民,人民付給工資,薪酬已付,該得已得,以權謀私即為盜,就是違法犯罪。把人民群眾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群眾關切作為指向,以群眾滿意與否作為權力行使是否得當的重要標準,是權力姓“公”的政治屬性使然,也是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期待所在。
心存敬畏,就要敬畏權力的神圣性。權力是神圣的,權力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旦“劍走偏鋒”,不講誠信、不懂規矩、不守紀律,缺乏敬畏、目無約束,必然使權力偏軌,造成禍害。經驗教訓反復證明,腐敗總是發生在掌權者失去敬畏之心的地方。“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沒有敬畏,權力就不受約束,就會出現濫權、專權、弄權,就會導致膽大妄為、無法無天。敬畏權力的神圣性,掌權用權才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權力才不會用偏,領導崗位也就不會“高危”。每一個領導干部職位越高,權利越大,越是要謹小慎微,始終做到秉公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
手握戒尺,就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嚴以用權,單靠覺悟不保險,要有制度才管用。離開制衡談嚴以用權,無異于緣木求魚。權力具有天然膨脹性和腐蝕性,沒有“籠子”約束不行,“籠子”不嚴密也不行。無數事實表明,“權力出籠子、人就可能進籠子”。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領導干部必須始終繃緊規矩意識這根弦,自覺增強自律意識、樹立制度敬畏、涵養法治思維。任何一項權力的行使,該遵循什么程序、該遵守什么規矩、該遵從什么制度,都應該嚴格遵守,不能越界、越軌。
“有所畏”、“握戒尺”,最終要落腳到“有所為”。勤政不怠,怠政如貪。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誤事,不廉不勤更壞事。領導干部懶政怠政、為官不為,就是對權力的褻瀆和貪污,耽誤的是一方的發展,辜負的是人民群眾的希望和期待。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任務重、責任大,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帶頭沖鋒陷陣,敢于涉險灘、敢啃硬骨頭,勇于負責、勇于擔當。只有以鮮明的用人導向和激勵措施,讓清廉為官、事業有為的干部有為、有位,讓庸官、懶官、混官沒有市場、難以立足,才能促使領導干部工作上大膽、用權上謹慎,真正讓權力造福人民。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領導干部嚴以用權發言稿精彩范文 篇2
各位同志們:
大家好!
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這是“三嚴三實”的重要內容,是廣大黨員干部為官從政的基本準則。焦裕祿之所以令人們長久懷念,就在于他始終秉持為民情懷,一心一意將手中權力用于服務人民。焦裕祿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嚴以用權樹立了典范。
首先,堅持權為民用。一是牢記宗旨。焦裕祿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始終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行為準則。二是推進發展。焦裕祿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他肩扛著黨派他來治理“三害”的重任,積極發動、組織和帶領蘭考36萬群眾,找到了一條治理“三害”簡便易行的方法。三是為人民服務。焦裕祿始終把權力看作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工具,他從死神手中救活了病危的孩子、給雙目失明的老大娘送去救濟款、抱病在大雪紛飛的隆冬拉架子車給群眾送棉衣。
其次,嚴格按照規則制度行使權力。一是嚴格按照民主集中制行使權力。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焦裕祿在工作中嚴格遵守民主集中制。他通過到老韓陵等地調查,了解到蘭考非常適宜泡桐的生長。泡桐生長快,不僅能防風固沙,還能很快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在調研的基礎上,蘭考縣委開會作出了在蘭考發展以泡桐為主要樹種的防風林的決定。他還通過深入調查和廣泛征求意見,在1963年6月組織有關人員起草了《關于治沙、治堿、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設想(草案)》,為蘭考制定了治理“三害”的規劃。二是嚴格按制度約束權力。當他發現個別國家干部,通過熟人或利用手中的權力,把自己的家屬安排到附近生產隊、要自留地,不參加勞動卻分生產隊的糧食時,立即進行通報和嚴肅糾正。當得知一名生產隊長貪污自肥,偷麥種、偷磚瓦樹木蓋瓦房時,做了長長的批示,稱之為“天災之外的人禍”,要求立即嚴肅處理繩以黨紀國法。
再次,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和不以權謀私。焦裕祿一生嚴格按照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從不搞特權和以權謀私。在蘭考工作時,他更是身先士卒帶領群眾奮戰在治沙防沙一線。他拒絕向組織申請救濟糧票,病重住院時只選擇普通病房,不吃營養餐。他不準孩子“看白戲”,要求子女絕不能搞特殊。他對大女兒說:“書記的女兒不能高人一等,只能帶頭艱苦,不能有任何特殊。”他要求干部與群眾同甘共苦,專門起草了一個《干部十不準》文件,規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領導干部嚴以用權發言稿精彩范文 篇3
各位同志們:
大家好!
日前,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確,黨的事業需要好干部,人民群眾也期待好干部,干部自身也希望成為好干部。提出的關于好干部的“五條標準”,既是為好干部畫的像,也是對全體干部的基本要求。時下,全國正在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力推全面治黨、從嚴治黨。結合提出的“五條標準”,筆者以為,各級領導干部手中都掌握著或大或小的權力,要做一名好干部,必須堅持用權為民,按法律和規定行使權力,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權、不能以權謀私,過好“嚴以用權”這一關。
“嚴以用權”必須要正確、深刻認識手中的權力。領導干部和普通群眾的最大不同在于手中有權、肩上有責。如何對待權力,怎么使用權力,是衡量一個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共產黨人的一切權力來自人民。權力是服務人民的工具,不是個人享受的工具。權力掌握在官員個人手里,但決不是屬于任何官員個人的,權力是公器,干部代表人民、代表國家行使權力。正確用權就能為人民造福,濫用權力就會損害群眾權益,損害黨和政府形象。當前一些領導干部必須存在四種錯誤的權力觀:一是權力私有觀念,即把權力看成是領導饋贈的或者是個人的私有“財產”;二是權力商品化觀念,把權力當成商品,搞權力經營、權錢交易等;三是權力家族化觀念,搞封建家長制;四是官本位觀念。在對待權力問題上,只有防止和克服上述錯誤觀念,才能用好手中的權力。
過好“嚴以用權”這一關,關鍵是能夠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當今社會,隨著各種形形色色的誘惑,不少黨員領導干部紛紛落馬。古人說:“政者,正也。”公正是為官之本、用權之繩。現在領導干部出問題,很多是出在用權不公上。縱觀近年來落馬貪官的違法犯罪歷程,無一不是權力觀出現了錯位和扭曲,無法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而是把手中的權力用于為自己和家人牟利和“造福”。“嚴以用權”,必須要有較高的覺悟。很多領導干部肩上往往擔負著各種重任,并擁有比較集中的人、財、物等諸多權力。要做一名好干部,必須時時自省,對照自己,檢查自己,看看自己做了什么?檢查自己拿沒拿不該拿的錢?辦沒辦不該辦的事?交沒交不該交的人?周圍有沒有什么議論?
當然,真正實現“嚴以用權”,單靠覺悟還不保險,要有制度才管用。小平同志曾經尖銳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權力始終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也可能被濫用來謀取私利,滋生腐敗。古今中外的歷史反復表明,權力一旦失去制約和監督,腐敗就會隨之產生,絕對的權力絕對產生腐敗。在中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曾經鮮明地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因此,只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并將權力置于陽光之下,才能確保“嚴以用權”。
總之,要做一名好干部,務必要過好“嚴以用權”這一關。在全國解放前夕,毛澤東同志曾向全黨發出“進京趕考”、“不當李自成”的警告,并提出了“兩個務必”的精辟論斷。時至今日,這些警告對于很多干部來說仍然有效。要做一名好干部,必須要時刻牢記權為民所授、權為民所用,慎對手中的權力,不踩權力的“黃線”、不越權力的“紅線”,才能擔當執政興國的重任,才能真正的做到為人民服務,才能做一名好干部。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領導干部嚴以用權發言稿精彩范文 篇4
各位同志們:
大家好!
“三嚴三實”的重要論述,簡明扼要,切中要害,為作風建設把準了脈、開好了方。
對于領導干部來說,“三嚴”落實在服務百姓、管理社會的日常工作中,最主要的表現就是用好權。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為民用權,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嚴以用權,理應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為官從政的基本準則。
嚴以用權是踐行黨的宗旨的基本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了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這也就要求全體黨員干部時刻將群眾利益放在心頭,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每一個黨員領導干部,無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只能為人民謀利益。
嚴以用權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選擇。黨的報告強調,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對權力的運行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嚴以用權,關鍵就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攻堅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各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面臨的形勢益發嚴峻。復雜的形勢面前,各級領導干部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嚴用權,慎用權,嚴格依法循規地行使權力,把權力放在陽光下運行,接受社會和廣大民眾的監督。國有國法,黨有黨規,各級領導干部只有不踩“黃線”、不越“紅線”,嚴以用權,才能擔負起執政興國的重任。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全市上下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以“三嚴三實”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果,在深化作風建設上取得新突破,推動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
我的發言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領導干部嚴以用權發言稿精彩范文 篇5
各位同志們:
大家好!
嚴以用權不逾矩
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嚴以用權是關鍵。權力是把雙刃劍,正確用權就能為人民造福,濫用權力就會損害群眾權益,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各級領導干部手中都掌握著或大或小的權力,“修身”和“律己”主要是為用好權。如何做到嚴以用權?我們邀請基層黨員干部討論。
織密權力運行的制度“籠子”
制度是規矩,敬畏制度才能不越紅線、不逾規矩。嚴以用權關鍵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給權力運行劃“紅線”、布“雷區”,讓制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籠子”要嚴密結實。權力具有天然膨脹性和腐蝕性,沒有“籠子”約束不行,“籠子”不嚴密結實也不行。要加快推行權力清單制度,界定每個職能部門及每個崗位職責與權力邊界,規范和明確權力運行程序、環節、過程、責任,而且要做到可執行、可考核、可問責。“籠子”要透明。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權力運行過程和結果都要公開,讓違規行為“無處藏身”。“出籠”要嚴懲。要讓“籠子”通上“高壓電”,增強制度執行力,既要有嚴的制度,又要有嚴的執行,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不管什么人,“出籠”必受懲,不搞“網開一面”和“下不為例”。
心中有戒不任性
心有戒尺,方知高低。面對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領導干部心中要有戒尺,把手中的權力用當其時、用得其所,才能一身干凈、為官有為。
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得其所能造福一方,胡作非為將權傾人亡。要心存敬畏,對待權力決不能趨之若鶩,更不能徇私枉法、以權謀私,要始終有平常之心、戒懼之意,淡泊名利、坦然處置,筑牢慎權慎行的防火線;要時刻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堅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底線,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置于群眾監督的陽光下。
有多大權力就要擔多大責任,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作為。要扎實履職盡責,以焦裕祿、谷文昌等先進模范為鏡,發揚“老黃牛”精神,能擔重任、敢涉險灘、勤于耕耘,積跬步才能見長效;要甘于奉獻,著眼地方長遠發展,要甘于追求潛績,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守得住青山綠水,留得住后世政聲。
答好用權“三問”
弄清“權是什么”,明確公仆身份。為民謀利是權力的王道。權力是服務人民的工具,不是個人享受的工具。如何用好權力,本質上是用權為公還是用權為私的問題。自古以來的歷史說明,為官只要用權為“公”,就會得到人民的稱贊和尊重,否則,就會讓群眾不恥和詬病。
明白“為誰用權”,擔起肩上責任。職務就是服務,權力就是責任;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要把高標準履職盡責作為基本要求,日常工作能盡責、難題面前敢負責、出現過失敢擔責。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要豁得出來、頂得上去;面對各種歪風邪氣要敢于較真、敢于碰硬;面對重大原則問題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懂得“怎么用權”,遵從法紀規矩。對手中的權力,要有敬畏之心,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約束,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要守好公與私的分界線,堅決防止市場交換原則滲透到黨內政治生活中來,絕不搞權力尋租、權錢交易。
遵守規矩不能無所作為
隨著作風建設的深入推進,干部的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少了,但少數干部卻出現了為官不為的“權力休眠”現象。有的認為條條框框多了,束手束腳,為官越來越難,干脆“為官不為”;有的認為“油水”沒了,干和不干一個樣,干脆懶得去干,每天重復昨天的故事。
嚴以用權和干事創業不是對立關系,嚴以用權是為了更好干事。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遵守規矩不能無所作為。紀律、規矩挺在前,不是讓干部用權時縮手縮腳,而是要在紀律規矩內辦事。做黨的好干部的確“不易”,越是“不易”,就更應倍加珍惜、嚴以用權。
治理“權力休眠”必須出重拳、用重典。對那些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的干部,有效的辦法是“不換思想就換人”,讓“權力休眠”者“休息”,騰出位置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
“畏、慎、敬權
依法治國,必先從嚴治黨;從嚴治黨,首在從嚴治吏;從嚴治吏,重在從嚴用權。領導干部嚴以用權,必須念好“畏、慎、敬”三字訣。
畏權如用火。
權如火,可傷人,也可助人,關鍵看我們如何認識權,如何使用權。一些領導干部,一朝大權在握,便忘了黨紀國法和為官初衷,自以為權大于法,把權力異化為換取私利的籌碼。為此,不惜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吃拿卡要,大搞權錢交易。如此,無異于惹火燒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領導干部要畏權如用火,充分認識公權私用的危害,時時自警、處處自省、事事自律,管住自己的欲望,管好手中的權力。
慎權如履冰。
權力有大小,亦有邊界。一些領導干部害怕槍打出頭鳥,用權便不敢太“用勁”,干事創業能做十分做八分,可做可不做的堅決不做,最后錯失了發展良機。一些領導干部急功近利,為了引起上級關注,用起權來又太“任性”,凡事能做八分做十分,大工程大項目行要上,不行也要上,搞一大堆形象工程,勞民傷財無數。以上兩種情況,都是用權無度造成的。所謂慎權,就是要求領導干部以如履薄冰的心態對待手中權力,把握好權力的使用范疇,既不膽小怕事,又不任性妄為,力爭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作出最好的決策,讓權力發揮最大功效,為人民帶去更多福祉。
敬權如布雨。
權力來自人民,故而也必須用之于民,并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其帶來的好處。畏權,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保證不出事;慎權,是讓權力在允許范圍內充分運作,確保做對事;而敬權,則是要求領導干部充分認識手中權力的神圣性,把權力當做為人民服務的平臺而非滿足一己私欲的工具,讓權力始終圍繞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需去運行,并最終做成事。領導干部應敬權如布雨,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出現,以最直接、最實用、最科學的方式,解決人民群眾最急切、最關心的現實問題,充分體現出我們黨用權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偉大情懷。
權為民所用
嚴以用權是“三嚴三實”的重要內容,也是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關鍵環節。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
嚴以用權,是為民用權權力觀的根本要求,是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權力的行使也必須為人民服務。因此,在xx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指出:“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清楚這一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甘當人民公仆,用手中的權力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群眾滿意作為行使權力的根本標準。
嚴以用權,“公”字最重要,“責”字記心間,“特”字要摒棄。權力如流水,在溝渠河道之內奔涌,可灌溉田地、運輸貨物。倘若破堤決壩,肆意泛濫,將會淹田毀屋,損害巨大。為防止權力之水泛濫,掌握權力的領導干部必須公私分明。“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強調的就是用權為公,用權為民。權力就是責任,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領導干部要堅守“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責任意識,掌權為民、權為民用、利為民謀;特權是禍根,享特權必違公心。要摒除特權思想,嚴禁特權行為,消除特權現象,真正實現黨員干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
嚴以用權,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要把制度的籠子扎得緊一些,嚴防“牛欄關貓”,使權力運行有邊界、有約束、受監督。要強化權力公開運行,讓陽光照進權力運行的每一個角落,培養防止權力濫用的正能量。廣大黨員干部要養成在“放大鏡、聚光燈”下行使權力的習慣,杜絕暗箱操作、公器私用,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服務。要強化權力運行監督。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加強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巡視監督,保證領導干部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做到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按照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原則,做好頂層設計,逐步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確保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正確行使,實現權由民所賦、權為民所用。
心中有戒
領導干部要從思想深處入手,轉變用權理念,真正認識到即使身居高位頭上仍有戒尺,不能甘做“糊涂官”、只當“太平官”,要主動作為,真正將行使權力的價值目標回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上來 領導干部和普通群眾的最大不同莫過于手中有權、肩上有責。如何對待權力,怎么使用權力,是衡量一個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也是“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定、按法律行使權力,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做廉潔自律的“清白人”。
知道權從何來,才懂得權如何用。共產黨人的一切權力來自人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員干部必須時刻清醒地認識到,權為民所賦,利必為民所謀。把人民群眾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群眾關切作為指向,以群眾滿意與否作為權力行使是否得當的重要標準,是權力姓“公”的政治屬性使然,也是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期待所在。
嚴以用權首先必須嚴格端正權力觀。中央紀委近期通報的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案件中,違規配備使用公車問題最為突出,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一些領導干部仍然在濫用權力。在一些領導干部那里,權力不是來自組織信任和人民重托,而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言行上唯我獨尊,作風上專斷浮夸,生活上奢靡享樂。這些現象,無不折射出權力觀的偏差、扭曲甚至倒置。
正本才能清源。領導干部要從思想深處入手,轉變用權理念,真正認識到即使身居高位頭上仍有戒尺,越是位高權重,為人民服務的擔子也就越重。不能甘做“糊涂官”、只當“太平官”,要主動作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從思想到行動,真正將行使權力的價值目標回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上來。
嚴以用權,單靠覺悟不保險,要有制度才管用。用法律明確權力邊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必須完善黨內法規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構筑規范權力運行的制度軌道。黨的以來,以黨員干部作風建設帶動權力規范運行取得顯著成效。當前,國務院正在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原則加快建立和完善的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的任性空間越來越小直至完全“馴服”。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監督是有效的防火墻。確保領導干部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還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最廣大群眾的監督。要盡快推動“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公開,建立健全權力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一旦濫用權力,不管任上任下都將被嚴厲追責。通過加強監管和完善追責制度,管住權力觸角,倒逼領導干部勤于干事、勇于擔責。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領導干部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領頭羊,是團結帶領群眾創造幸福生活的主心骨,珍視并善用手中的權力,切實做到嚴以用權,心中有戒,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讓權力造福人民。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