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征文:我的父親
父親的父親上個世紀30年代,跟在竺可楨身邊,研究氣象和地震。35歲就客死鄭州。那個時候父親4歲。所以,我們兄妹回憶他對我們小時侯的管教的時候,他一直為自己沒有得到過父愛而忐忑,父親常說:我怎么知道該如何當父親呢,我自己沒有啊。
沒有反抗了,現在我常驚訝,我的逆反期竟然如此短暫,短暫到甚至沒有.
沒有見過父親流淚.但是我知道,父親為我流過兩次.一次是第二次高考前夕,他來學校看我,正碰上我病倒在床上.筒子樓的昏暗里,昏昏沉沉地感到有人在掀我的蚊帳,父親的聲音響了一下,立刻就沒有了,以為是自己做夢,但是,幾分鐘之后,父親再次站在我的床頭,眼睛是紅的.-----還有一次,那是四年前,我忙著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一邊工作,一邊是孩子.父母親回浙江,經過這里,不打招呼就來了.他們有我的鑰匙,開了門進去,立刻看到鞋柜邊上放著我匆忙中忘帶的考試用書.然后走進去,鋪天蓋地亂糟糟.母親說:你爸看到你在準備考試,嘴里說,丫頭也不告訴我們,早點來幫幫她----話就說不下去了----這是母親知道的父親唯一一次流淚 的情景.這樣的父淚,我承受不住!但是我知道,父親因這個意外的發現,幸福了.在他已經人到老年的,對一切都感覺無能為力的時候,他忽然發現,他的人生理想,還是這么堅守在他的丫頭這里,這個丫頭,是他35歲時,開始的設計.
30歲之前,我也會抱怨父親對我的安排,是如此糟糕,甚至是對我的教育,給我腦子里灌注的已經類似程序的人生理念,是迂腐可笑狼狽不堪的,但是30歲之后,一天比一天清醒.我相信,這樣的人生態度,對于我們,是最好的.父親選擇理科人生,不是簡單的功利思想可以概括的.記得小時候我們家住的那幢知識分子樓(北方一個大型農場的特殊人群居住),一樓成叔,二樓湯伯伯,都是家里櫥柜里藏無數古今中外文學歷史書籍的人,但是他們半生背負著政治的壓力,鄰居十幾年,父親們不相往來……如今在父親的書房里可以看幾本古典詩詞,其他風格依舊當年。
如今父親已經年過70,耳朵聽不見,身體很好,每天跑步,下棋,上網,離不開母親的照顧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