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校園,從我做起(通用3篇)
和諧校園,從我做起 篇1
一所學校就如同一個樂隊,沒有統一的指揮,就彈奏不出優美的旋律。學校的發展是全體教職工共同的事業,與樂隊演奏一樣必須堅持統一與和諧。校園奏響和諧的旋律,意味著學校的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相互理解,團結和睦、-等友好相處,形成一種使人奮發向上的氣氛。不但能使學校的組織效能得到充分發揮,也能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還能促使學生勤奮學-、自強不息。和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學校教學管理追求的永恒目標。為此,我們將孜孜以求,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一、教師克盡職守、追求卓越;學生永不倦怠、敢于創新每一學生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一個多彩的世界,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活潑的生命體。如何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自主、和諧、健康的發展。這是我們全體附小教師努力的方向。為此,我們提出了“給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給人生最堅實的起步”的教育理念。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是學校的發展,學校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則是教師、學生的共同成長。因此,全校教職工都應該全心愛護學生,靜心鉆研教學,精心雕琢課堂,懷著一顆克盡職守、追求卓越的心迅速提高知識技能,迎接新課改的挑戰!學生則應堅持永不倦怠的信念,鼓起敢于創新的勇氣,知行、篤志、博學、審問、慎思、明辯,以勤奮、嚴謹的作風真正做到“來為求知,去做棟梁”!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獲得成功的保證,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有賴于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真誠地面對學生,學生也必須充分地信任教師。為此,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教學機智,讓課堂充滿歡樂。同時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敢于寬容學生,允許他們犯錯改錯,真正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創設一種民主、-等、寬松的和諧氛圍。學生也應更多地關注生活,理解自己的父母和老師,積極地與他們交流溝通,促進學校、社會、家庭三方教育關系的和諧發展。寬容是提高人際關系的前提,古人云:“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以寬容的態度彼此相處,做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一切誤會、隔閡、矛盾、委屈就會煙消云散。全校師生都應該正確處理好煩惱與快樂的關系,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奉獻自己,寬容他人。當校園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抱有感激、寬容的心態時,我們都將是這種“和諧文化”的受益者!就讓我們攜起手來,用和諧凝聚人心,用和諧團結力量,用和諧孕育希望在和諧中,體驗共同成長。
和諧校園,從我做起 篇2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內容是:愛護校園環境,共享綠色校園!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悄悄灑落校園時,看到那干凈的地面,潔白的墻壁,你心中是否和我一樣油然而生一種愉悅的心情?當灰朦朦的天空彌漫著塵土和黑煙,嘈雜的喧嘩聲充斥著你的耳朵,樓梯過道上、操場教室里,散落著一些食品包裝袋、用過的餐巾紙,墻壁上印著一些污點,你是否也會不由自主地皺起眉頭?
是啊,誰不想仰望藍天,俯看綠地,大口呼吸新鮮的空氣?誰不想自己的家園干凈整潔、清幽而充滿溫馨呢?那就需要我們共同愛護黨灣鎮中這個我們共同的家園。 每次看到整潔的校園,我們仿佛看到了同學們辛勤打掃的身影,然而仔細地觀察,卻發現校園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學校雪白的墻壁,不知是誰硬是在上面加了幾個腳印;教學樓上,有同學喜歡用垃圾來做“自由落體”的實驗;還有一些同學,喜歡在桌椅上刻刻劃劃,隨意涂鴉。
還記得我們剛進入初中,我們都為自己能坐在嶄新的教學樓里學習而倍感舒暢,但是試想一下,如果由于我們不加以愛護而使我們的校園充滿了渾濁不堪的空氣,花草樹木被隨意摧殘,墻壁和桌面被涂寫刻畫得傷痕累累,地面到處都是隨意丟棄的垃圾污物,在這樣的環境里,我們又怎么能夠安心愉快地學習、身心又怎么能夠健康地成長呢?
同學們,我們是新一代的中學生,應當切實地樹立起時代的責任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愛護校園環境做起:每一張廢紙切記扔進垃圾筒;每一次打掃要認真負責;每一張桌子讓它干凈整潔;每一面墻壁讓它潔白無瑕。一片紙,我們撿起;一堆垃圾,我們打掃;一朵花,我們珍惜;一棵草,我們愛護。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營造文明、整潔、優雅的校園環境吧!讓我們在校園這片圣潔的天空、心靈的凈土中放飛希望!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和諧校園,從我做起 篇3
各位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春風吹拂著柔軟的柳絲,國旗澎湃著我們的胸懷。新的一年,新的學期,新的起點,預示著新的成功。今天在國旗下,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做一個有禮儀的學生。
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禮者敬人也”。禮就是尊重。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而“儀”就是恰到好處的向別人表示尊重的形式。儀就是表達。沒有禮就沒有儀。簡單地說,禮儀就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與手段,也可以說文明禮儀是衡量一個人修養的重要標準。
古人程門用立雪的故事向我們很好的詮釋了禮儀的含義,藏族的獻哈達,泰國的“合十禮”,見面的握手都是禮儀的具體表現。在我們身邊,禮儀也無處不在,如:等待他人,攙扶老人,禮讓等。這說明禮儀離你我很近。
作為學生,我們在校園有哪些禮儀呢?如升旗時,按時參加升旗儀式,唱國歌,行注目禮,這就是升旗禮儀。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課,做好各種筆記,積極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聲音洪亮,這是對尊重老師勞動的禮儀;和老師談話時,集中精神,姿勢端正,凝視老師,這是尊重老師人格的禮儀。下課時,在老師宣布下課后,全體起立和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后再離開座位,這是下課的禮儀。課間不奔跑,不喧嘩,靠右行,見到老師主動禮讓,不做危險的游戲,不吃零食等等,這些是課間的禮儀。排隊時,站像一棵松,行走一條線,走路挺起胸,這是路隊的禮儀。就餐時,自覺排隊,不推搡,互相禮讓,珍惜每一粒糧食,吃飯時不說話,這是餐廳的禮儀。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荀子曰:“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可以說禮儀是做人和立國的基礎。而作為新時代的學生,不學禮則不知禮,不知禮則必失禮。所以爭做有禮儀的學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必須修的課程。
同學們,你們既是校園文明的創造者,更是校園文明的受益者。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讓文明禮儀不再是一種純粹的口號,而是我們每個同學的自覺言行;讓文明禮儀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我們自我內化的提升!讓我們攜起手來,人人爭做文明少年,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