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百善孝為先國旗下演講稿(通用3篇)
年百善孝為先國旗下演講稿 篇1
尊敬的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班的,在上星期班會課上觀看的““學道德模范、誦中華經典、做有道德之人”的電視片后,我的感受很多,震動很大,我今天要演講是“百善孝為先”。
天地間,有一種奔騰不息的力量,叫愛,來自我們的父母;人世中,有一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來自我們的父母。
當我們第一次懂得凝望這個多彩的世界,是母親的雙眸、父親的臂彎讓我們溫暖滿懷;當我們咿呀學語,能喊出的第一個字眼,是我們的爸爸媽媽;當我們蹣跚學步,直至獨立行走的背后,又是父母多少的擔心和欣喜;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永遠站在我們身旁、傾其所有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遠在他鄉、獨處異地時,思戀我們、牽掛我們的人,還是父母。
同學們,我們生命里有多少成功與喜悅都是父母默默支持、付出才取得的,我們成長過程中有多少失敗與苦澀都是父母與我們一同承擔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沒有父母數十年如一日的點滴,怎能會有今日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我們!
可是,我們都捫心自問一下,面對父母,我們真正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嗎?有些同學當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時,選擇頂撞父母、摔門而去;有些同學把父母的噓寒問暖、關心愛護當作煩人的嘮叨;甚至有些同學因為羨慕別人家庭條件好,而埋怨、嫌棄自己的父母。
畢淑敏曾言:“孝心無價。”“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只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價的。
孝,是感恩的前提,是至美之性,至善之德。《詩經》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孝之所以勢微,或許是因為日月忽淹,又或許是因為物欲橫流。然而夏雨冬雪,恒在的是天地;斗轉星移,璀璨的是孝心。
孝,是生命的鏈條,為精神之接力棒。所以,古代有漢文帝親嘗湯藥,王朗臥水求鯉以救母,今天有張恒背癱父求學
繁荗的樹木,扎根于厚實的土壤,浩蕩的江河,溯源于山脈的蘊藏。烏鴉反哺,羔羊跪乳;董永賣身以葬父。鴻蒙自然,乾坤萬物,皆把一種真愛延續傳承,更將真情永恒演繹。
孝敬父母不是要轟轟烈烈,而是要從點點滴滴做起。例如,情緒失落時聆聽聽父母的一句勸告;與父母發生分歧時,不賭氣,多溝通;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不向父母要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東西;節假日不能回家時,給父母一聲電話里的問候等等。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點滴做起,將“孝”作為一種責任,作為一種感恩,作為一種人格的升華,精神的洗禮。在漫漫人生征途中,與長幼共度的日子里,同學們讓我們將之付諸于中華民族偉大和復興中吧!
年百善孝為先國旗下演講稿 篇2
尊敬的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自古至今,孝成為了衡量一個人善良與否的首要標志。
孝是什么?
孝是我們成年人“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后的豐厚報答,孝是父母重病臥床時的細心照管。
孝是心靈里盛開的鮮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為永恒、持久地散發著清香。
孝是一種博大。它包容世間萬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
孝是東漢孔融四歲讓梨,黃香九歲替父親溫暖冰冷的被窩,晉代王祥“臥冰求鯉”,明代朱沖秋“割股為羹”。
古人的孝感天動地,今人的孝同樣為人稱道。
河南小伙張尚昀家境貧寒,考入長春稅務學院不久,因母親患重度腦部殘疾,生活陷入困頓。20xx年7月,張尚昀申請休學,他把患病的母親從農村老家背到長春,白天背著母親外出打工掙錢,為老母治病,晚上守著母親挑燈夜讀。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在六個學期中五次拿到獎學金,以筆試第一名的成績,在數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被錄用為河南省稅務系統公務員。
張尚昀是當之無愧的“當代孝子”!他在盡孝母親的同時,自己也收獲了成功!
講到這里,張尚昀背著母親艱難行走的場面,和他邊打工掙錢,邊學習,邊為母親治病的情景,仿佛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從張尚昀的身上,我們讀懂了孝的含義,這金光閃閃的“孝”字,激勵、感召了我們當代的每一位青年!
我們的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身為兒女,我們毫無理由地應該盡我們最大的能力來孝敬父母。
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會,尊老愛幼,愛崗敬業,做一名有善心,有愛心的優秀員工!
謝謝大家!
年百善孝為先國旗下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有這次寶貴的機會,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孝的話題。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敬長輩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古代有埋兒奉母、鹿乳奉親、臥冰求鯉等故事,讓我們大加贊嘆,現在有捐腎救母、帶父求學的事跡,更是讓我們感動萬分。可是,在我們的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卻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他們不知道,那些嘮叨滿載著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的愛看做理所當然,卻不知道,父母也需要愛。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關愛,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怎能忘記呢?我們怎樣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呢?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其實,我們要感恩、要孝敬父母,不一定非要像故事中的孝子那樣,做出感天動地的事跡,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爸爸媽媽經常教導我要有孝心,我從爸爸媽媽的話語中,尤其是他們的實際行動中親身感受到濃濃的孝道。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很孝順,父母經常帶我去看望他們,不但給他們買很多好吃的,還盡量幫他們做家務活,陪他們聊天。每當這個時候,我發現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特別高興,我想老人們看到自己的兒女孝順,都會感到很欣慰,很幸福吧!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效仿他們的做法,在家時,我經常幫爸爸媽媽做家務,比如洗碗、掃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過節日或父母的生日時,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看到爸爸媽媽工作累了時,為他們捶捶背。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后,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有時會給父母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
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算不上什么孝道,但是,我能感受到,這時的爸爸媽媽是快樂的,幸福的。因為,這些稚嫩的話語,滿載著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爸爸媽媽最好的禮物!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媽媽就感到無比欣慰,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幫家長做一點事情、給爸爸媽媽一句溫馨的問候,用最真摯的感情向爸爸媽媽大聲說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